APP下载

中国职业教育培育“国际工匠”的策略探析

2018-01-31贺芳肖胜阳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工匠电梯新加坡

贺芳+肖胜阳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职业教育加强培养符合国际用人标准的国际通用人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国际社会对国际人才的需求。然而,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国际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培养质量大多还末达到赴海外工作的水平等现状。“国际工匠”是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国际人才的一个美好愿景,是我们职教人共同的梦想,也是职业教育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培养符合国际社会人才标准的努力方向。笔者认为,应从技能、素养、工具等宏观层面入手,从专业建设、课程开设、课堂教学等微观层面切入,共同探讨国际人才培养的策略,以提高国际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 “国际工匠”输出:我国职业教育走国际化道路的制约性因素

从词源分析,国际是来自英语国家的“舶来品”。从词义来看,“国际”一为表属性的形容词,指存在于国家或其公民之间的;与国家间交流有关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参与的;影响两个或两个国家以上的。二为名词,指世界或世界各国[1]。《辞海》中,“工匠”一词的解释是手艺工人。“工匠”一词,“工”作“精”、“巧”之解,“匠”作技艺之解。也就是说,只有精于技艺、巧于动手的人,才可称之为“工匠”[2]。笔者认为,国际工匠是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的掌握全球通用技术的精于技艺、巧于动手的技能型人才。然而,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故职业教育培育“国际工匠”也就责无旁贷。

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国际工匠”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现实背景。以广东为例,岭南传统文化的熏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广东区域经济特色的彰显以及中国新发明的世界效应等,促使广东职业教育勇于培养国际通用的中国匠人。然而,相对于国际人才的需求,我国职业教育总的国际通用的中国匠人输出的数量却呈现着明显的滞后状态,这种所谓的“供不应求”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走国际化道路的制约性因素。

“国际工匠”的输出,可使中国的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传播,提高国家在世界各国的知名度,进而,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扩大国家职业教育的开放程度。然而,职业教育国际工匠输出的制约性因素是十分复杂的,除了有国际政策、国际成本、海内外的文化差异等客观因素外,还在于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准国际工匠们大多数并末处于,达到可被其他国家公认并邀请到海外或者是合资企业工作的水平,导致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工匠输出举步维艰。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培育“国际工匠”而言,各职业教育主体合理界定以及有效培养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工匠”的国际元素就异常的重要。

二、 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国际工匠”的国际元素解析

“国际工匠”是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国际通用人才的一个美好愿景,也是“一带一路”等国家新政对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时代诉求。“国际工匠”的着眼点是“国际”,要求职业教育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时注重国际元素的融入,使培养的学生水平达到赴海外企业工作的标准。那么,全球通用的中國匠人所需具备的国际元素。笔者认为,首先,匠人应该是精通国际通用的技术技能规范。其次,匠人能够熟练他国语言,在海外工作时,能够确保沟通畅通。最后,匠人具备国际通用的职业核心素养。因此,我们可以将“国际工匠”内涵,从技术层面、工具层面、素养层面等三个层面来进行梳理。

“技术层面”,掌握技术技能是匠人所需具备的基本元素。然而,国际通用的中国匠人必须熟练掌握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技能规范,才可以称得上为国际工匠。因此,技术方面的国际元素就成为国际工匠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以电梯专业为例,不同的国度对于电梯专业的技术标准是有差异的。新加坡标准CP2,是建立在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基础上,在新加坡建立电梯行业的统一技术规范[4]。毋庸置疑,培养去新加坡工作的电梯专业人才,就应该对这些学生进行这些技术规范知识的传授。使其能熟练地掌握这些技术,以达到新加坡电梯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

“工具层面”,要培养国际通用的中国匠人,工具层面的国际元素同样必不可少。譬如,语言工具是国际工匠所需具备的重要的国际元素。匠人们出国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语言问题。赴德国工作的工匠,理应掌握德国语言,去新加坡工作的工匠们,就应该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国际工匠能够较好地掌握该领域的专业术语以及日常与人沟通的外语能力,能做到与人交流没有障碍。法律工具是国际工匠们应该掌握的另外一种工具。譬如:《劳动法》《合同法》等,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的一种工具元素。

“素养层面”,对于素养的内涵,学者们没有统一解释。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5]。培养国际通用的中国匠人,需要具备国际素养,包括全球的视野和胸怀,增进全球意识,尊重与理解多元文化,全面提升学生国际文化对接、交流、沟通的能力。国际工匠的国际元素在素养层面,所需具备的国际素养更重要的体现在国际通用的专业素养价值认同层面。譬如,培养新加坡电梯专业人才,就要认真研究电梯专业职业素养,将其融入专业教学内容,呵护专业的共同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主体应从技术理性、工具理性、职业理性等三个层面增强国际通用人才的培养力,塑造出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胸怀的精于技艺的高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对国际通用人才的需求。

三、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工匠”的培育策略

培养国际通用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应从规范元素、素养元素、工具元素、文化元素等宏观的国际元素入手,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职业素养、国外语言等微观层面切入,通过发挥国际融合优势,提升职业教育培养国际人才的质量。

譬如: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的电梯专业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学校与新加坡建设局共建新加坡电梯人才培养基地,组建新加坡电梯人才培养专班。并于今年10月,学校2015级新加坡电梯专班的5名同学成功赴新加坡当地企业参加工作。这5名同学成功被海外企业录取,出国工作,说明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中国匠人走出国门,开创了国际匠人培养的新模式。国际化的电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成功建立,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工匠”的培育——国际融合优势下的国际人才培养力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借鉴的思路。endprint

(一) 培育“国际工匠”的国际技术技能标准是核心

毋庸置疑,同一专业,各国所制定的技术技能标准会存在明显的差别。职业教育培养欲“国际工匠”,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应融入国际标准的技能知识。譬如,新加坡的电梯专业,CP2:2000就是建立在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基础上,在新加坡建立电梯行业统一的技术规范。可以说,缺乏必要的国外技能规范,我国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国际人才,走出国门或者走向合资企业就会踌躇不前。

1.革新课程的建设标准,培养国外技术能力标准的专业技术人才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建立新加坡电梯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引进新加坡电梯专业技能标准,以及结合学校电子专业建设实际,在学校原有开设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发相关的课程,培养拥有新加坡电梯技术能力标准的专业技术人才。譬如: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开发《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机械制图与识图》《电安装与调适技术》《电梯电气控制》等与新加坡技术标准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出版相应的专业教材,实施新加坡的专业教学方式,以提升电梯专业学生的技术能力。

2.引进国外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学生提供赴国外实习的机会

在新加坡《建筑物维护与管理(电梯与建筑管理)规划2005》中,对于核准人注册工程师的申报条件,申报流程以及其工作的职责有明确的规定。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通过组织电梯专班的学生考取工程师资格证书,并获得全球通用的电梯职业资格证书,掌握新加坡电梯专业技能标准,为学生提供赴新加坡实习培训的机会,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工匠。与此同时,根据新加坡的工程师认证的资格条件,将其评价标准条目化,对学校电梯专业的学生进行人才评价,以评估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二)培育职业教育“国际工匠”的国际职业核心素养是关键

如果说掌握国际技术标准是一名国际人才所需具备的匠技层面,那么国际素养的融合元养是一名国际技能人才所需具有的匠心或者是匠艺层面。“国际工匠”的素养是工匠们在工匠岗位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国际通用的职业核心的能力。譬如:电子制造业专业素养,包括国际工匠们对于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于工作场所进行整理整顿的能力;对于各个操作的工序认真严谨的作风;对于工作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的能力等纳入素养的范畴。

针对以上,国际工匠所需具备的相应的国际融合的职业素养能力,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开设了与制造业专业相符合的国际标准的职业素养课程。日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崛起的国家,发达的制造业使日本的经济得以腾飞。分析日本制造业之所以如此发达,发现制造业工人所具备的匠人的精神或者说核心的职业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起源于日本的QCC(品管圈),学校职业素养讲师团队通过课题立项的形式,开发了针对电子制造业专业的学生,专业职业素养能力提升的校本教材。学校职业素养讲师团队、电子专业的学生以及合资企业车间的领导共同组建QCC,开展QC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培養学生对生产产品精益求精的态度。

其次,源于日本的6S(车间现场管理),在学校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中,植入相应现场管理能力元素的教学模块: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等,培养学生对车间现场管理的能力,提升产品的质量。一方面,将6S的理念融入教室布置,讲师通过与学生一起从上课教室的布置来实施6S管理,让学生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另外一方面,在学生宿舍的内务整理上,要求学生达到6S的标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 培育“国际工匠”的国际工具元素是基础

工匠们赴海外工作或者去合资企业工作,工具融合能力应该说是他们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的一个有利的拐杖。譬如:专业英语,试想如果一名海外工作者都不能够懂得他国的专业技术英语,在运用他国技术时,就会遇到阻碍。因此,语言工具是工匠们赴海外工作的首要条件。其次是法律工具,身处异国,工匠们要了解他国的法律,在了解相关专业法律知识以外,还应该增强工匠们《劳动法》《合同法》等异国基本法律的意识。

1.工具融合元素之一——语言工具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成立国际文化学院培养工匠们的外国语言,并且由外教进行授课。譬如:对出国工作的学生进行英语、德语等国外的语言教学。学生可以在此考雅思英语等级考试。同时配备语言诊断室,其职能主要是纠正学生的外国语言的发言,培养学生纯正的外国语言,以提升学生外语的听说能力。另外,学校组建专业英语研究小组。譬如,学校的电子专业,学校从英语教研组中遴选出对专业英语感兴趣的老师以及外教,组建专业英语教学团队,专门研究针对电梯专业的电子专业英语教学。开发《电子技术专业英语》、《电子技术专业词典》等校本教材,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国际文化学院的职能除了语言的学习外,还会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办理学生的签证手续,能够让学生顺利地到国外进行就业。

2.工具融合元素之二——法律工具

新加坡是一个法律非常完善的国度,作为建筑管理的一部分电梯很自然就被纳入政府法律的一部分。对于电梯管理在《建筑物维护与管理(电梯与建筑管理)规划2005》法律中,对每一个阶层人员(建筑物业主、电梯承包商、核准人注册工程师等)都有明确的职责划分。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职业素养讲师团队针对这些规定,专门对准备赴海外工作的学生,开设就业辅导培训,对学生进行国外法律知识的讲解,除了以上法规外,特别是国外的《劳动法》《合同法》等基础的法律知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海外的工作环境,培养国际标准的工匠。承担海外就业学生培训工作的教师,不但要有专业的职业技术水平,还需要具备国际工具元素的融合意识,这对于一个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毋庸置疑,职业教育培养国际人才已经成为时代的诉求。然而加大国际人才的培养的数量以及提升国际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成为各职业教育主体应该思考的关键问题。职业教育应该结合自身独特的区域优势,从国际融合的视角出发,以提升国际人才培养力为宗旨,提升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输出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技能型人才的能力,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符合国际标准的“国际工匠”的需求,培养国际社会认可的国际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匠电梯新加坡
90后大工匠
新加坡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电梯,电梯,“飞”起来
电梯不吃人
致敬!老工匠
被困电梯,我不怕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