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干预对门诊患者抗焦虑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8-01-31姜同学姜玢杉王凯韩玉良梁薇
姜同学,姜玢杉,王凯,韩玉良,梁薇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医院门诊部,北京100017;2.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
医院门诊就诊排队时间较长,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时间[1]。在长时间的就诊等待过程中大多数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2],患者到医院就诊多认为自己的病情较严重,希望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3-4]。
患者不同程度的焦虑,产生应激,导致心血管系统发生变化,血浆中肾上腺素激素水平和NK淋巴细胞增多,影响治疗[5]。音乐疗法(MT)可以从非药物干预方面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焦虑和神经系统的应激,有益治疗。
1914年,Kane最早将音乐疗法报道于文献[6]。由于留声机在康复病房中起到的有益作用,于是Kane将它带入了手术室,他发现几乎所有的患者都能更好地耐受麻醉诱导,并能减轻因恐惧手术导致的焦虑。随后有学者研究发现,节奏自然舒缓、平稳流畅的小调音乐可减慢脉率、降低血压,节奏强烈、变化大的刺激音乐会升高血压和心率[7-9]。而在牙科治疗过程中,无论是喧闹的音乐或是背景音乐,都有助于减少患者对止疼药的需求量。但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音乐疗法才正式登场,在临床开始推广应用[10]。
1 音乐干预对患者心理水平的影响
研究表明,缓慢优雅的音乐可松弛全身肌肉,让患者感到轻松、愉快;节奏明快的音乐使人精神焕发、疲劳消除;旋律优美的音乐使人产生安定、愉快的心情[11]。无论是阴道镜检查,还是莫氏显微手术,抑或其他手术,音乐疗法能显著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情绪[12]。已有研究证实,与对照组相比音乐干预组能减轻5.72单位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量表的焦虑[13]。Nilsson[14]的随机对照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音乐干预组能减轻不舒适感,且音乐干预组患者在治疗中更自信。Martindale等[15]的报道指出,尽管长时间音乐干预能减轻所有的焦虑状态,但音乐的主要作用并不显著,他们还注意到,对音乐的偏好也会影响患者音乐干预的作用。Vachiramon等[16]的研究发现,音乐干预组ST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他们还使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对焦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与STAI评分情况一致,音乐干预组VAS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
2 音乐干预对患者生理水平的影响
适宜的音乐刺激听觉中枢,使人体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从而能让患者在应激下保持平稳状态[17]。音乐疗法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激素水平[18-19]、心率、呼吸频率和舒张压。研究发现,音乐干预对心率影响较小[20-21],可降低舒张压约 2 mm Hg,但对收缩压没有作用[13]。Ni等[22]观察发现音乐干预对生命体征的影响非常轻微,还有报道指出音乐干预对收缩压和心率没有影响,但音乐有益于安抚待手术患者的情绪,能改善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提高疗效。
3 音乐干预的作用原理
脑成像研究证实,倾听音乐时会产生神经活动,使许多皮质和皮质下的大脑区域动力学发生改变,而影响注意力,记忆力,运动功能,以及情绪。音乐还将增强两个大脑半球的协同工作能力。认知和表达音乐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含认知、情感、动作等多方面。音乐由声波通过外耳进入初级听觉回路,在耳蜗转换成神经信号。神经信号经脑干传入丘脑,最后到达听皮质,在听皮质进行音色、节律、强度等知觉方面的分析[10]。
音乐的节律能通过情绪影响和改变生理功能如心率、肌紧张、血压、呼吸来表达行为[23]。轻乐器演奏柔和、缓慢,平静的音乐,能够降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24]。实际上,音乐使副交感神经优势于交感神经,形成特征性α脑电波,发生放松反应,生理上表现为肌肉放松,有节律的深呼吸,心率下降[25]。相应地,快节奏的音乐则增加心率,每分钟通气量[26],血压和交感神经活动。
尽管音乐疗法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其中一种解释认为音乐诱导的改变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27]。有研究发现,音乐干预可使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降低,因此儿茶酚胺可能在音乐产生情绪变化中起到了作用而发生生理效应[27],但也有研究发现音乐干预后血液中肾上腺素水平发生了改变,牙科治疗焦虑患者音乐干预后被发现分泌唾液的激素水平也会显著下降[28]。这些生物标记与焦虑患者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也不明确[6]。
总之,音乐作为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能对交感神经产生作用,可以引起患者的共鸣,分散患者注意力,从而达到干预个人情绪的作用[29-31]。目前,音乐疗法在临床应用还有限,但随着音乐疗法基础研究的开展,对其原理的进一步阐明,将更加有助于这种非药物疗法在临床抗焦虑方面的广泛应用[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