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家教观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2018-01-31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位儒学大师。孟子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承担起了抚养和教育孟子的全部责任。孟母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等方面,对孟子数十年如一日,丝毫不放松,最终使孟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历史上孟母教子的故事因孟子的影响而流传千古。如韩婴的《韩诗外传》、刘向的《列女传》、班昭的《孟母颂》、左芬的《孟母赞》以及南宋时的《三字经》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记载或描述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经典故事。
一、孟母家教观透视
几千年来,不计其数的教育家和学者对“孟母”的家教思想进行深刻的研究,总结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经验。
(一)成长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
众所周知,孔子是家庭教育的鼻祖,对儿子的教育从不溺爱,采用点拨的方法对儿子进行指点、提示、引导,使儿子明白道理,自觉学诗、学礼,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显然,这位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家庭环境方面的教育思想令后人深思和敬仰。孟母对孟子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孔子的家教思想对孟母影响较大,使她深刻地认识到孩子周围的居住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其巨大的影响。所以,孟母从墓地旁边、市集、学校附近先后三次搬家,目的就是为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孟子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养成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当然,孟母的这一观点可以看作是孔子环境教育思想的不断完善。站在现代社会来看待孟母的环境教育思想,的确是有道理的。因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对他的有效成长在一定条件下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所以,当今社会家长“择地热”、“择校热”是可以理解的,都想给孩子选择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学习环境,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其对孩子的教育愿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等古代环境教育的精华思想,从根本上就体现了环境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二)早教思想的启蒙教育
在浩瀚的古代传统教育思想中,孟母称得上是早教的典型代表,她深知“胎教”的重要性。《韩诗外传》中载有她说的一段话:“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事实上,在母亲怀孕期间,胎儿已经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在良好的环境下,很自然地能够与自己的母亲沟通,懂得母亲的喜怒哀乐。因此,一个母亲平静的心情,祥和的态度,必定会给孩子潜移默化无数的良性信息,从而影响孩子的聪慧与优良品格。这是当今社会人们高度重视胎教的直接原因,也是人们加强音乐教育和健身教育的原因。孟母的这种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早教机构的不断涌现以及家庭早教的全投入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根据有关历史典籍记载,孟母不断地用自己的言行与身教来成就孟子的人生,以此来完善孟子伟大的人格。
第一,“买肉啖子”的故事。《韩诗外传》记载,孟子少年时,遇到邻居杀猪,孟子好奇地询问杀猪缘由时,孟母随口说是给孟子吃肉的。可事后孟母意识到自己失口了,因为家境贫穷,给孟子买肉吃确实比较困难。但是,孟母为了不使自己食言,决定还是要买肉给儿子吃。其目的就是以实际行动教育儿子,做人要诚实,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言而有信的人,母亲得从一言一行做起。这个故事,充分再现了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观念。
第二“断机教子”的故事。据刘向《烈女传·母仪·邹孟轲母》记载,孟子小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问他的学习情况如何,孟子回答说“自若也。”意思是说“还那样儿”。孟子模棱两可的回答惹怒了母亲,母亲用刀一下子就割断了她刚织的布。孟子惊恐地问母亲怎么了。孟母解释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割断这布一样。“断机教子”的一幕在孟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自此开始,孟子完全明白了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要由于外界的干扰而停止努力,而是要孜孜不倦,日夜勤学不息,读书不要半途而废,努力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既定目标。
(四)晓之以理的教导作用
纵观孟子的人生,孟母对孟子的教育可谓无微不至,即使在孟子成年之后,也对孟子的一些做法晓之以理。比如,孟子在自己的前途问题上,总觉得宋国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为了奉养老母而一再推迟。这样,时间一晃过去了三十多年,孟子整日长吁短叹。孟母问明原因,说出了一段千古名言:“夫妇人之礼,精五味,擅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己,故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三言两语就除尽了孟子心中的积虑,使他明白了男女各有其职,各守其礼,男儿有志在四方的道理。于是他再次周游列国,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与欢迎。
由此可见,人的成长的确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孟子选择儒家学说作为他毕生奋斗的事业,专心读书,发奋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位谋国、谋天下的大儒和“亚圣”,这与孟母正确的家教观是绝对分不开的。
二、孟母家教观对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影响
随着孟母教子故事的广泛流传,历代封建统治者极为关注和重视对其稳定统治的积极影响,从不同的角度,按照其统治目的的内在需求进行偶像塑造,如清朝乾隆皇帝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将其塑造为典范,并被后人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四大贤母”之首。
(一)孟母家教观影响下的成长典范
纵观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人物,其成长历程几乎都与孟母的家教观紧密联系,许多历史人物的影响力辐射到了自己的整个家族。夏完淳是我国历史上年纪最轻的民族英雄,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祖母、父亲、嫡母等对他教育有方,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年少的夏完淳立志报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15岁时就随父抗清,作战勇敢,在被捕后,怒斥叛将,写了《狱中上母书》,17岁英勇就义。皇甫谧是魏晋时期著名历史学家,小时被过继给了自己的叔父,但由于游荡无度,不肯读书,20岁出头时还是一事无成。后来,叔母泪水般地规劝他修身立德,专心学习,终于使皇甫谧深受感动,自此开始努力,孜孜不倦,发奋苦读,最终以《帝王世纪》、《礼乐》、《圣真》等论著向叔母和社会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事实上,我国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的成长都与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许多人物不但自己优秀,而且父子两代、祖孙三代或兄弟数人都非常优秀,对当时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孟母家教观影响下的封建家庭教育思想之精华
在封建王朝的教育发展史上,孟母的家庭教育观对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影响非常深远,经过历代杰出教育家的运用与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封建特色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经典作品之中:一是《颜氏家训》,由南北朝著名教育家颜之推所作,共分“教子”、“勉学”、“兄弟”、“治家”、“风操”、“慕贤”、“涉务”、“杂艺”等二十篇,涉及封建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塑造民族文化心理、维护社会的稳定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颜氏家训》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二是《治家格言》,由清代教育家朱柏庐所著,该作品整理了许多家训的名言警句,内容十分丰富,贴近生活,雅俗共赏。三是《三字经》,由南宋王应麟所作。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四是《百家姓》,由宋初钱唐老儒所作,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五是《千字文》,由南朝周兴嗣所作,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六是《幼学琼林》,由明朝程登吉所作,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包罗广泛。这些流传千古的家庭教育杰作都是中国封建王朝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孟母家教观带给现代家庭教育的思考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的家庭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确存在一定的偏差或缺失,这与淡化和忽视古代家庭教育的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信息化语境下研究孟母家教观对我们的现代家庭教育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这个树人的过程极为复杂,家庭的环境、学校的环境、社会的环境等都可能成为决定人生的重要因素。所以,孟母的家教思想使人们认识到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也会对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家长素质的提高
当今社会,家长素质参差不齐,成长背景五花八门,素质状况各显特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虽然重要性大家趋于一致,但真正能从科学化的角度教育孩子甚至像孟母那样培养孩子的素质与能力的家长并不理想,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对家长进行集中或非集中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期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素质与能力。
(二)成长环境的改善
人的成长始终与环境密不可分。事实上,环境的好坏,几乎就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尤其是早期的环境影响。对孩子来说,家庭的环境、学校的环境、社会的环境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场所,三者缺一不可,对家长来说,要从各个方面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环境,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坚决杜绝那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消极环境。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要具有很强的环境意识,使那些影响孩子的消极因素在家长的预判、设计、策略等谋略下避而远之。
(三)成长意识的确立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这是非常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身修养或其他原因,尤其是教育方式方法的简单化,往往使事与愿违,使孩子的成长连连受挫。这都与父母教育子女过程中出现的溺爱、粗暴、放任、过于民主等家教误区直接相关。所以,在子女的早期教育方面,必须有“意识心理”,有科学方法,有辩证思维,严禁低级错误现象的发生,如带孩子打游戏或上网吧,带孩子打麻将或赌博,带孩子上卡厅或酒吧、带孩子去治安不良或混乱场所等。
因此,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和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今天,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环境中令人堪忧的麻将霍霍之声、充满血腥味的训示语、钻钱眼的生活习惯以及分秒不离的互联网络等扭曲现象,值得我们深刻反省,如果任凭这种现象继续下去,我们的优秀传统将一天一天地丧失,几千年文明传统的自豪国度将逐步失去影响力。事实上,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非常关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教育经典,孟母家教观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之一。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我国全力构建和谐社会,为下一代创建良好成长环境的今天,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积极探究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家教传统,一个又一个学习型家庭、礼仪型家庭、奉献型家庭等就会遍及中华大地,中华民族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