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钮富荣:做一家有温度的人文医院

2018-01-31

中国医院院长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中心医院湖州市门诊

他希望患者能在就医时感受到有温度的医者和医疗,做一家人文医院。

近一段时间以来,每天从早上七点半到九点,湖州市中心医院院长钮富荣都身穿红马甲,带领湖州市中心医院领导班子,穿梭在湖州市中心医院的大厅里——患者就诊的第一站服务着。钮富荣一直在思考和观察:对于患者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医院门诊大厅就是他了解患者的一个最佳“窗口”,“其实,在医院里看上去是不值得一提的小问题,也许对于患者来说,却是莫大的迷茫和焦虑。”

“最多跑一次”:打造让群众“省心”的医院

近日,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多跑一次”是浙江省提出的一项政务服务改革目标,目的是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创新,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的行政目标)向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延伸,湖州市中心医院细化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从群众看病就医的“关键小事”做起,着力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绩效。

钮富荣认为,最简的流程就是最好的服务,也是最好的绩效。“医院的服务就是要将关口前移,在患者进医院的第一时间介入,了解患方的关心所在,将患方的迷茫和恐惧降到最低。”

结合湖州市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湖州市中心医院从看病少排队、付费更便捷、检查少跑腿、住院更省心、便民惠民服务更贴心、急救更快速、配药更方便、母子健康服务更温馨、转诊更顺畅、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等十个方面入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出各项便民惠民举措:比如,门诊就医多方式预约、一站式检查预约,“医银通”自助机门诊、病房全面推开,实现查询、付费、预缴费、结算等多种功能,使用急诊先抢救后付费系统等,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改革的惠利。尤其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日前推出的“医后付”支付平台。

钮富荣解释说,“医后付”也就是门急诊费用“医治后一次支付”。无须绑定银行卡、充值、信用评估、书面协议等任何前置条件,患者在医院的自助机上,刷社保卡点击开通“医后付”,即可实现诊间不付费直接检查、化验和取药,看完病后到自助机上合并一次支付。

通过建立医疗支付平台、改造升级市级医院内部HIS等信息系统,对湖州市医保患者实行门急诊费用“诊间记账,诊后合并一次付费”的服务。医保患者在全部诊疗结束后在院内自助机一次付清当日所有医疗费用。将门急诊原来平均付费2到3次减少到只付1次,解决了目前看病反复付费反复排队的痛点。

据了解,为了方便市民百姓更快捷地使用医后付,不走冤枉路,实现最多跑一次,湖州市中心医院领导班子带队,全体行政职能科室负责人每天在门诊参加志愿者服务,到一线窗口为患者服务,推动实现人工窗口“零排队”。

钮富荣表示,预约查询点一点、预约签到摇一摇、检查候诊扫一扫……一个手机“玩转”看病全过程,这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已变成现实,流程的简化、服务的优化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看病反复排队付费的问题。

实力医疗建设:打造让群众“称心”的医院

人才和学科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一直以来,湖州市市中心医院不仅十分重视自身医疗实力的提升,还注重借助“外力”发展自身。该院在医学合作平台、专业人才培养、临床专科发展、医疗技术引进与推广以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等方面,深化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院校合作,确立了全方位、实质性的战略支持与合作关系,打造实力医疗,为百姓就医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在人才方面,实施“送出去”和“请进来”战略,进行优势学科全面对接,将知名专家“请进来”坐诊、查房、手术,同时将自己的医生“送出去”进修和学习。

其中,2013年,湖州市中心医院与郑树森、李兰娟签约成立双院士工作站;2017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领域权威邱贵兴入驻该院院士专家工作站。2013年,该院通过市校合作挂牌浙江大学湖州医院,有12个学科与浙大附属医院对接。还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建立了医疗合作中心,与台北医学大学双和医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医院等。

依托着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的合作,该院科研团队和科研顾问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2016年以来,湖州市中心医院已获三个国家级科研立项,省部级科研立项在全省同级医院中位居前列。

此外,湖州市中心医院还将专家、主任们派送到美、英、德等国家访问、交流、进修。近年来,湖州市中心医院已经派出了一百余人到国外学习,“这些归来的骨干人才对于医院重点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学科顾问。目前,湖州市中心医院培养了一批领军人才,三支优秀专才(医教研),一个体系的“131”人才培养工程已初具成效。

钮富荣认为,学科发展更多是团队的合作,救治能力的体现,要体现“高原”“高地”效应。2016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成立整合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麻醉科、急诊科等多个科室资源的脑血管介入中心,为脑卒中患者打通了一条生命通道。2017年4月,医院成立了由心内科、急诊科、心胸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介入科、皮肤科等临床科室共同参与的胸痛中心,并通过与39家医疗机构签约,建立了覆盖湖州全市的急性胸痛联合救治网络,为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快速诊疗通道。

此外,还开设了疑难病多学科联合门诊,通过不同学科专家对病情进行集中、系统地分析,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诊疗方案,提高患者就医质量。

精益质量管理:打造让群众“放心”的医院

“力争在2019年建成一个环境一流、设备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浙北区域医学中心。”钮富荣说。在管理方面,湖州市中心医院从2017年开始开展“四个年活动”,即质量管理精益年、服务效能提升年、学科发展攻坚年和文化建设加强年。

今年,湖州市中心医院全方位推进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质量与安全组织体系,明确职责,成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11个质量管理委员会。打破职能部门界限,加强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部门协作、联合质控。成立覆盖医院全质量的质量指标改进管理团队,从系统上认真排查梳理质量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整体解决医院质量的短板和薄弱点。该院全速推进“四化”建设:即技术管理精细化,制度落实规范化,监测指标数据化,督查指导常态化。

钮富荣表示,湖州市中心医院接下来将全力打造高品质的浙北区域医学中心。围绕医院“四个年”活动出实招。通过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医院服务效能,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将医院管理品质提高到新的高度;在学科技术方面引入人才、引入机制,打造浙北地区学科的高地、高峰;在文化建设方面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文化氛围,提倡高尚的医德医风,加强内涵建设。

精准对接基层:打造让群众“暖心”的医院

随着“双下沉、两提升”工作不断深化,湖州市中心医院在加快推进资源下沉的同时,不断创新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合作模式,该院还牵头成立湖州市中心城区健康联盟,带动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探索解决基层医院在“输血”过程中“造血”的能力问题,通过加快对接医院优质资源人才团队下沉,实现让老百姓在基层就能“方便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目标。

钮富荣表示,分级诊疗体系就是通过多部门相互合作,使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实现明确“分工”,从而促进上下联动,使整个医疗体系形成一个从预防、医疗到康复的整体,充分满足不同患者的就医需求,其目的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科学性及连续性。在这个模式下,各级医院分工明确,三级医院承担着救治疑难危重症患者和进行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任务;而一般性门诊、康复和护理等诊疗服务工作则由基层医疗机构承担。

据了解,湖州市中心城区情况十分特殊,医疗机构设置上只有市级三级医院和部分卫生服务站,缺失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层服务诊疗能力不强。因此,在完成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重中之重。

2018年4月,湖州市中心医院百名专家下基层活动正式启动,该院组织临床医生、护士、医技及管理人员进社区,开展慢病门诊、护理管理及健康宣教等。据悉,医院前期安排了高年资主治以上职称107名内科医生、108名外科医生、50名护士长参与7个中心城区社区门诊工作。内科每周2~3个半天门诊,外科每周一个半天门诊,护理每周一个半天指导。同时结合进村入企、红色公益义诊、市民健康讲座等活动,提供医疗服务。

依据“精准下沉、精准帮扶”的要求,这次湖州市中心医院百名专家下基层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临床某几个科室某几个医生,而是临床医生、护理、医技、院感、质控全方位下沉,多以团队形式驻扎在社区。下社区开展工作形式多样,除了门诊坐诊,还有护理宣教、疾病科普、市民大讲堂和红色公益。在提高基层卫计人员诊疗水平方面,开展精准对接,实行一对一导师带教制。“而且这项活动将常态化进行下去。”他说。

此外,湖州市中心医院不忘自身的社会责任,在公众健康中积极促进。湖州市中心医院的“健康齐步走”活动始于2014年的春天,每年春天,医务人员与市民一起有说有笑地散步,一起进行交流,让市民们感受到医生的亲切,让医务人员探知到老百姓的真正需求,医患双方在齐步走的过程中融合在一起,也叫做“走春”活动。医务人员与民众的交流不仅仅停留在救死扶伤和在医院救治的层面,更希望从预防入手,带给老百姓健康的生活方式。

钮富荣希望每个春天都有与患者的“约会”,而在湖州市中心医院,他希望患者在就医时能感受到有温度的医者和医疗,做一家人文医院。

猜你喜欢

中心医院湖州市门诊
达州市中心医院
湖州市庚村阳桃规范化栽培技术
门诊支付之变
湖州市吴兴区:构建消费帮扶机制 支援工作走深走实
湖州市吴兴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宁城县中心医院:改善服务,把患者放在心上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My family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