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考背景下的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

2018-01-30张英勇

考试周刊 2017年85期

摘 要:为了提高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必须认真研究2017年全国卷的命题特点,分析考纲,摸清学情,从传统的“三轮复习法”中寻求突破:不断反复,强化记忆,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提高能力。

关键词:高三;备考;策略

2017年高考是福建省回归全国卷的第二年,经过一年紧锣密鼓的积极应对,已落下帷幕,紧接着又要迎战新一轮的国考——2018年高考。为了提高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必须认真研究2017年全国卷的命题特点,分析考纲,摸清学情,积极做好2018年高考备考计划。

一、 研究试题,有的放矢

国家考试命题中心主任刘芃认为:“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的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仔细分析2017年全国卷的每道题,对我们理解新课标,理解高考的要求,复习备考,大有裨益。

全国卷与福建卷虽然在考试范围和内容等方面基本一致,但是全国卷在考核能力要求、考查内容的侧重点、题型结构、试题的赋分等方面,与福建卷比较都有一些差异。全国卷命题更注重能力立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体现“小切口、深分析、大内涵”的特点;试题以考查学科基本能力为主,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突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阶段特征,以通史体例呈现;充分发挥历史学承载的人文教育功能。试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热点、时代主题与学术热点。选做题则主要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景,考查内容较少直接涉及教材内容;考查点主要是原因、背景、内容、措施、意义、作用、特点及认识;能力要求则主要是学生获取材料信息与解读、运用历史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2018年福建高考历史科的备考教学复习目标、内容、能力要求和复习模式都要根据全国卷要求做相应调整,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二、 分析考纲,摸清学情

1. 分析考纲,把握方向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高考备考的指导性文件。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在复习备考中要予以关注:

(1)突出问题意识

考纲强调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理论指导

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认清考试与教学的关系,把握试题编制的基本技术,透析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钻研试题命制的技巧,明了知识点选取的基本准则,掌握高三备考的策略。

(3)细化能力目标

要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要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能说明历史现象的历史观点,能发现和论证历史问题。

(4)减少重复考查

必修部分已经比较充分的知识点予以精减,减轻学生负担,对知识结构有补充的予以保留;对于删除的核心知识点,可补充到必修知识中复习。

2. 摸清学情,对症下药

从高考命题看解题得分的前提看,学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有:学生不熟悉通史阶段划分的时代特征,做不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储备贫乏;历史概念的理解不准确;缺乏历史核心素养,未能形成一定的历史意识和历史价值观;不了解相关学术热点和时政热点;材料信息直接提取而不会深度分析、高度提炼、延展运用;大量做题但仍不会解题,如历史论证题不能得高分、选择题错误率高、主观题答案残缺不全等。在复习备考中,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 积极备考,三轮巩固

针对全国卷的命题特点,及考纲变化与学情分析,笔者认为要提高2018届的高三历史总复习的效率,要从传统的“三轮复习法”中寻求突破:不断反复,强化记忆,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提高能力。“三轮复习法”大致要经历三个步骤,每个步骤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学习方法。

1. 第一步:基础复习——点透面全,强化记忆

高考主要是考能力,但是没有基础知识,哪来的能力?基础知识是能力所必要的载体,能力是基础知识的必然升华。

无论高考命题如何变化,其实都离不开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都离不开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只有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储备、学科思维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才能在高考中做到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掌握主动,高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高三第一学期为三本必修和选修的基础复习阶段。这一步复习侧重点是强化记忆,夯实基础。

复习时,依托《考纲》与教材,逐步细化高考考试知识的范围;按照课本的专题顺序,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每个知识点都要毫无遗漏地复习到,力争做到点透、面全。点透指历史事件知识点分析要透彻;面全指历史知识点在同一时期各方面的归纳概括,注重历史事件因果联系的分析,并形成历史阶段特征。

在基础复习时,老师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图示图表、提炼课本中的要点重点和概括阶段特征,把历史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便于理解、记忆。

基础复习阶段,切忌急躁、浮躁,要不断反复、强化记忆、点透面全、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能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2. 第二步:通史复习——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從高三第二学期开始到次年的3月底为通史复习阶段。这一步复习侧重点是综合归纳,强化训练,提升能力。复习时,可以打破教材专题史编写的框架,采用编年史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整合,依次完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的通史复习任务。按编年史复习,可以将分散在各本教材的知识重新整合在一起,通过横向联系与比较,了解各个时间段的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先后发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构建起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endprint

二轮复习不是对一轮的重复,不是炒冷饭,不是纯粹的知识排列组合和简单的机械重复,更多的是用理论的高度来建立知识、认识和能力三位一体的专题知识体系。因此对基础知识不再进行过多的梳理,而应该更多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多角度解读,用灵活的、多元的材料来活化学生的思维,避免思维定式。在复习中必须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即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出观点;“到历史中去”,则是由观点来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辩证统一。注意运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史学观念,采用单元内小专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形式,强调学生对阶段特征(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重点概念、主干知识的掌握,并适当补充相关历史材料,精心设计区别于新授课、一轮复习课的问题角度。

二轮复习还要注意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训练是该阶段复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于复习内容多、时间短,所以在练习时一定要讲究方法。练习贵在“精”,即习题要有典型性、覆盖面、层次性,要与高考命题尽量靠拢。对典型题目可通过变换情景、变换问法,一题多用;同时要注意历史答题书面语言表述的规范要求。特别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什么才是有效的信息,怎样把获取的有效信息转化为学科或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口头语。指导学生对题干的解读,注意关系与逻辑,抓住全句“结构”构成的关系与逻辑。在复习中要加强材料型选择题的训练,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找准关键词语,理顺思路,有格有式,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

通史复习阶段,要有耐心与毅力,通过对重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训练,循序渐进,提高能力。

3. 第三步:冲刺复习——回扣基础、激励自信

时间是最后两个月。这一步复习侧重点是回扣基础,加强阶段特征、主干知识的掌握。复习时,主要是以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周年纪念事件为线索进行梳理,回归课本,将书本完整“读”一遍,查漏补缺;在做题时发现问题应马上回到课本,深化缺失知识段的记忆。利用各种信息,进行针对性模拟训练。练习要少而精,关键是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段时间还要注意回头重新看自己在一年的复习过程中做错的题目,分析自己的思路的缺陷,知识的缺陷等等,查漏补缺;继续进行文综模拟试题训练和高考真题训练,注意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方法。

同时,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个别或分组谈心的办法,疏导学生的心理。对待尖子生:要求历史力争考高分并保持平稳,稍有波动,及时沟通,让他们提出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分析学生的障碍原因,提供一些学习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共同促进;对待中等生:主要是寻找其薄弱点,主动找学生谈话、分析,及时补缺,促进该生进步;对待学困生:要加强心理辅导,及时鼓励,让他们明白,最后阶段历史的提升空間大、见效快,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冲刺复习阶段,要坚持不懈、提高效率,同时调整好临考心态,清除杂念,树立必胜的信心,迎战高考。

作者简介:

张英勇,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