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学生搭建“动”的舞台

2018-01-30刘爱国��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初探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

刘爱国��

摘要:探究实践,既是学生的必备学习素养,也是教师的基本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究、思考分析,获取有效学习的方法策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涵。本文作者指出,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要强化有效教材的运用,注重数学探究课堂的设计、组织和教学,让学生主体在探究课教学中学深学透、探出成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探究课;初探

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探知而获取。探究实践,既是学生的必备学习素养,也是教师的基本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进程中,教材或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意图,编排和组织具有目的性、鲜明性的探究教学活动,为学生主体数学探究、思考研析提供有效载体。新课程改革是以学习能力素养提升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主体能力素養的培养和提升。“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究、思考分析,获取有效学习的方法策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涵。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要强化有效教材的运用,注重数学探究课堂的设计、组织和教学,推动学生主体在探究课教学中学深学透、探出成效。本人现简要论述新课改下数学探究课堂的教学实施。

一、 探究课题紧密贴合教学要求,体现针对性

探究课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课的设计和开展,都是为了达成更好的展示教材内涵要义、更好的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更好的实现学教相长的愿景目标。探究课题的选择和设计必须与教材、课堂等教学要素紧密相联、有效结合。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探究课的设计过程中,特别是探究课题的选择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结合教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认知实际以及以往课堂教学经验,认真思考、综合研析,科学设置出能够与教材、学生、教情等要素紧密结合的探究课题或探析任务,让初中生在针对性、目的性明确的探究任务中,实现学习素养和学习技能的有效进步。如“二元一次方程”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初中生认知和理解“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能力水平,抓住“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教学要求以及“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学习难点,设置了“17名男生去参加夏令营,住宿时有2人间和3人间可供租住,每个房间都要住满,他们有几种租住方案”探究课题,组织初中生动手进行探索实践活动,以期帮助初中生实现对“二元一次方程”知识要点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又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识点教学中,教师针对初中生认知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忽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特征”缺陷,在具体课堂教学时,设计了“探究平行四边形”探究课题,引导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认知活动,纠正他们的错误认知,让他们获得正确、有效的解析方法策略。

二、 探究过程注重学生主体展现,体现互动性

教育实践学认为,数学探究实践活动,为学生主体的数学学习技能和素养提升创造了条件和载体,教师在具体教学进程中应该予以充分利用。探究课,顾名思义就是以动手实践、思考分析、判断归纳为主要手段的课堂教学。初中数学教师在探究课探究活动的组织和教学中,应该树立学生能力培养第一要务的理念,注重初中生主体实践特性的发挥,组织和推动初中生组建学习探究小组,围绕探究任务要求,开展深入细致的动手实践,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等亲身实践活动,让学生个体在亲身参与的实践进程中充分活动起来、充分交流起来,推动初中生在互动探析中深入前进。如“比例线段”探究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三组,组织他们分别以米、厘米、毫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几何教材的长a与宽b。再求出长与宽的比。

生:根据教师要求动手开展实践探知活动。

师:找三名同学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如:a=18.2 cmb=12.6 cmab=18.2 cm12.6 cm=139等。

师:指出,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就是两条线段的比。

师:若a、b的长度分别是m、n(单位相同),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b=m∶n,或写成ab=mn,和数的比一样,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

师:组织学生举例实际生活中两条线段的比的问题。

生:在教师启发和点拨下,讨论或试述两条线段的比应注意的问题。

师:引导学生归纳出:(1)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的长度的比。(2)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3)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并不都是正数)。(4)除了a=b之外,a∶b≠b∶a。a/b与b/a互为倒数。

三、 探究结果评讲彰显形式灵活,体现多样性

探究课以学生认知探析为主。但由于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欠缺,决定了初中生开展的探究研析活动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科学指点。但笔者发现,有不少初中数学教师评判学生探究过程及结果时,只采用挑剔、否定的口吻和眼光,而没有尊重学生劳动成果,予以多样、肯定的评价。

总之,探究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形式之一,学生学习锤炼的渠道之一。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探究课内在特性,科学实施教学,精心组织探究,推动初中生在探究实践的课堂之中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恩国.浅谈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10期.

[2]何昕.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J].考试周刊,2011年31期.

[3]陈晨.国际探究式学习优秀范例集锦——《探究式学习丛书》简介[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3年09期.

作者简介:

刘爱国,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探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