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
2018-01-30马贵涛��
马贵涛��
摘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学习古典诗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此,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古典诗词进行研究,并从反复诵读、创设情境、赏析意象、把握细节和知人论世等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的策略,以期提高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策略
古典诗词是初中语文的重要内容,学习古典诗词,能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但是目前,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古典诗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影响了初中古典诗词的教学效果。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尝试新的古典诗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一、 反复诵读,感受韵律节奏
在初中古典诗词教学中,诵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这主要是因为诗歌的内容虽然简洁,但是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感受到诗词的韵律节奏之美,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会逐渐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画面,进而体会诗情画意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经典的七言律诗,韵脚为“西、低、泥、蹄、堤”,从节奏上看,这首诗平仄交错,且有一定的规律,非常适合诵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首诗,感受这首诗的韵律美,并尝试通过自己的诵读将这种美展现出来;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学生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西湖春景图,此时学生对诗词会有更深的理解,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诗词魅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 创设情境,体会诗歌意境
作为一门语言艺术,诗歌的情感表达主要是通过意境来实现的。就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的:“文章之妙,言之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古典诗歌的语言更加生涩,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有限,诗歌蕴含的意境之美初中生很难体会。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还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如果教师不能使用适当的方式,将古诗词的语言转化成形象可感的画面,就算教师讲的再细致,学生也很难理解,更谈不上有效鉴赏。
为此,教师应该尝试使用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脑海中重现诗文描绘的画面,促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如在讲授《天净沙·秋思》这首经典元曲作品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找出与文中情景相符合的图片,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瘦马”、“夕阳”等,制作幻灯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学生在阅读和分析诗歌的时候,脑海中就会自觉勾勒出一种意境,这样学生对诗文的哀愁的情调和意境之美就会有更深的体会。
三、 赏析意象,分析诗歌情感
在对古诗词进行解读时,意象是一把非常关键的钥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梳理和记忆高频出现的意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提高初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假如将意境比作高楼大厦,那么意象就是构成这座高楼大厦的基础,即砖和瓦,对古典诗词的意象进行详细分析,就能对诗歌的意蕴有更好的把握。在引导初中生鉴赏诗歌时,教师应该意象中隐含的固定意义,进行重点讲解,并将其运用到诗词鉴赏中。如《梅花》的首句“墙角数枝梅”中,主要的意象“梅”,它的意涵为傲雪、坚韧、不屈不挠等;《渭城曲》第二句“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意象“柳”,除了代表春景,也含有留恋、忧伤、送别的意思。教師应该借助这些意象,对诗歌蕴含的情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和鉴赏诗歌。
四、 把握细节,深挖关键考点
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关键,也是考试的重点。古典诗词虽然语言简洁,但是每一个字都是经典,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诗词的细节之处,寻找句子中的关键字、词,并将其作为解读诗词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如《望岳》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与“割”运用得很精妙,能够将泰山秀美、遮天蔽日的景貌表现出来,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泰山那雄浑巍峨的姿态,那高耸入云、居高临下、云雾缭绕的泰山画面,体验到登临绝顶的开阔视野,还有诗人博大胸怀所抒发的对泰山无限的赞美之情。抓住诗词中的这个细节,学生对全诗的意蕴和情感就会有一定的把握了。此外,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修辞的教学,这也是初中语文考试的重点之一,掌握了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会更进一步。
总之,古典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典诗词,并从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等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建立鉴赏诗歌体系,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汝飞.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9).
[2]冯华蓓.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有效教学路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10).
作者简介:
马贵涛,中教二级,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第八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