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影像十杰
2018-01-30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的投稿整体趋多元化、专业化、形式广、题材丰富等特点。犹如一场视觉的探索与挖掘,我们经过反复地找寻与衡量,从不同的角度与维度,甄选出具有最强观察力,能用图像创新地表达自我与世界的优秀摄影师。我们肯定老艺术家的摄影经验,支持新人艺术家的创新理念,选取具有独立精神和艺术潜质的摄影师。最终确认了十名来自于各行各业,身份年龄各异的摄影人。借助他们对影像的不畏探索与坚持,从旅行中的风景到日常生活的琐碎,从宏大的光绘建筑到古老的大画幅静物,从观念景观到街景纪实,从空间维度到时间范畴……十位摄影人为我们全方面阐释了摄影的更多可能性。我们希望能够以摄影为媒介,给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沟通的桥梁、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陈霖 回归胶片
在我看来,数码相机的图像来得太快、太容易,快到我没有时间去思考。而我偏爱银盐定的颗粒感、胶片的不确定性,所以我选择了大画幅摄影进行艺术创作。暗房是一个能够让人忘却时间的地方,当光从镜头前流淌出来,映射在相纸上,每一张都独一无二,这才是终极的乐趣。对于摄影,我只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拍下去,一直不被世俗所干扰地拍下去。
推荐理由
尽管数字时代的技术更迭日新月异,却总有一些摄影人沉浸在胶片相机时代的“慢”与“精致”中,商业摄影师出身的陈霖,在工作之余,依然迷恋于扛着大画幅胶片相机到处游走、拍摄以及在暗房中的那些时光。良好的画质固然是中大画幅胶片相机带来的优势,但通过这种“慢”下来的方式拍摄,给自己更多思考、发现的空间和机会,这大概也是不少人在数字时代,依旧钟情于胶片的原因吧。
史阳琨 既是职业,也是所爱
可能是职业的关系,平时关注的题材比较广泛和零碎。在我看来,摄影的学问该是在摄影之外,所以我一直保持着开放的心态,试着把看到的、经历的,都看作是一种学习。毕业后曾做过一段时间的自由摄影师,但无法保证收入,后来才从事媒体相关工作。幸运的是,新闻和摄影都是我热爱的东西。现在的状态就是努力地工作与挣钱,有时间了就好好拍照。摄影,像是一个老朋友,即使一年没见面、没说话,再面对他,他还是可以耐心又敏锐地听到我内心的声音。我理想的状态是能在生活中抽出更多的精力,继续着“摄影”这件事。
推荐理由
史阳琨是一位热情而努力的小伙子,我想他的成功更多地仰赖于他的执着和付出。他的图像细腻而动人,你从他的片子里面看不到什么棱角,看不到那些好照片里面震撼人心、抓人眼球的元素。可你却无法从他的照片挪开目光,这是他特有的东西,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东西。他似乎努力在用摄影传达着,没有什么传统意义上好照片的标准,有的只是更加耐人寻味的影像。
鐘彦 弱光的科学思维与创新
我热爱摄影,作为一名医生,我从来都拿出做手术的精细态度来做摄影,注重每一个细节。我喜欢用时间来刻画影像的感觉,弱光与延时摄影的有机结合会带给人们超乎寻常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我曾站在风雨中几个小时来拍摄电闪雷鸣、暴风骤雨,也曾夜半三更记录太行山的风起云涌、斗转星移。在我看来,这是作为一个摄影人用心灵与大自然对话的过程,摄影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会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前行!
推荐理由
钟彦是一位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他严谨细腻,去病除疾,声名远播。摄影创作中,工作态度如影随形,依然一丝不苟,刻苦钻研。在弱光摄影方面,钟彦更是独有建树,他发明了“钟氏曝光法”,即利用长时间曝光、多次曝光,直接用数码相机、电子快门线拍出星轨效果,方便快捷,一次成型。在延时摄影创作中,钟彦也有很多心得,动态视频、堆栈影像、优秀单片,他的拍摄经常是一举三得。
陈靖 记录与艺术的追梦者
我平时关注不同地域民族生存方式、生活状态,用相机记录即将遗失的地域文明和民族文化。世界各民族文化,是我们弥足珍贵的人类精神文明。但在时代变革、社会发展的全球同质化形势下,它们正逐渐消失。用影像书写民族文化,视觉化再现曾经的文明,聚焦、记录随时可能消失的文化,是我作为摄影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所以我要通过我的摄影,丰富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的信息库,不要让今天的文明成为明天历史档案中的视觉空白。
推荐理由endprint
陈靖是一位性格内向,似乎有些腼腆的女摄影师,但是她的作品却与她平时带给人们的印象截然不同。她所拍摄的作品构图大胆,自然奔放,尤其对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处理别具一格,在客观记录的同时,又赋予影像浓郁的个人感情色彩。近些年来,陈靖多次走进祖国西部,不畏艰辛,深入沙漠腹地,聚焦于西部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与发展变化。她的多项西部摄影专题,不仅让观者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让人们从作品中感受到光影的艺术魅力和情感的倾诉。
夏肇旭 成熟系统的影像思索
初中时爱上摄影,经过几年的拼搏现为职业摄影师,觉得摄影是自己毕生的追求,喜欢随身携带相机,用相机记录生活。我关注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题材有灵性、有感情。摄影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说话的方式。
推荐理由
夏肇旭是从“影像社区”栏目中脱颖而出的作者,并且其与众不同的视点及镜头语言给多个评委都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虽然很多经常“打龙”的影友也取得过不少好成绩,但把单张入选作品汇总来看,却大多缺少一致的表现手法或风格,而夏肇旭无论是在交流栏目的入选作品,还是单独提交的系列专题,都体现出更成熟完整的影像思索和探求。
吴铁壁 艺术是创作的动力
要拍出具有美感的艺术片,需要不断探索,既要理念突破,又要有过硬技术的支撑。我是经过了无数次失败,才初步掌握了一些规律和技巧。也正是一次又一次失败,使我有了攻克不足的动力,也给了我摄影的新乐趣。照相机的基本特性是复制、克隆、还原现实,但现代科技又同时使相机具备了多重曝光、速度变化、连拍等功能。我充分利用了相机的这些功能,加上一些手法(如摇拍)拍出了源于现实而又夸张、变形、抽象的超越现实的片子,在摄影艺术化的道路上,我永不停歇。
推荐理由
吴铁壁是年过七旬的一位老人,但他所拍的照片会让你大吃一惊。这是拍的吗,这明明是精美的水彩画!直到你看到了他的照片源文件,才会相信,这真不是后期做的。多次曝光,是一个老技法,到了数码时代,很多相机也有这个功能,并扩展了许多画面的叠加方式,但怎么拍出新意,依然是个问题。吴铁壁结合了虚实、动静、轻微移动机位,并通过9次左右的曝光,实现了这个令人赞叹的效果。
卢承德 世俗生活在南方
“老街、老宅、老百姓”,是我关注的题材,取景器里的世界已成为我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窗囗,或者说是我情感的发泄口。摄影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街头对我来说就是个宝库,摄影已成为我晚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有个小小心愿,想从过去拍过的老宅人家中选出100家逐个回访,编成画册送给他们,用我仅有的一点积蓄和余生时间,为他们多留下宝贵的家庭记忆。最后,我希望摄影能真正成为一种表达工具,也希望摄影能有更多形式和创新。
推荐理由
卢先生是上海人,在苏州生活很多年,现在八十多岁了。打电话联系的时候,他的声音很符合我对南方城市老人的想象,講话客气,说起作品很谦逊。卢先生退休后为了充实晚年生活,才开始玩摄影,拍摄街坊邻里的生活片段,有些是街头巷尾,有些是走入人家拍摄,看老人和孩子,屋内的陈设,街角的无声片刻。这些照片平实,平淡,没有企图成为墙上的美术作品,不过要是说来,某些照片的好看,是因为里面有“坏劲儿”,卢先生的照片有这个劲儿。相比年轻人聪明的作品,这些照片不锐利,但有种带着温度的狡黠与从容,事件、瞬间、视觉、静默……在照片中似有似无。看完照片,会羡慕这样拍照片的卢先生。
杨潇 深夜去苏联
抛开这些废墟身上所承载的所有历史文化符号,那些雄性的、充斥力量感的建筑物正随着时间渐渐衰退、被人遗忘,英雄末路的衰败产生的反差美令人动容。在不同的环境和时间下,建筑物主体散发出来的不朽气息无比迷人,诉说着它们的“永恒”誓言。如果说废墟中存在的这种“永恒”本身即是一种美,那么如何表达、呈现它,则是我另一个为之着迷的私人化游戏。也正是在黑暗中,人们才会更加诚实地珍视温度与光明。对于废墟之地的观看视角,如果通过一条时间轴来展现的话,一端是废墟辉煌兴盛的过去,另一端是衰败被遗忘的现在。而通过夜间摄影对它们的二次还原和创造,在时间轴上产生了一层新的时间纬度,如同一道闸门,连接过去与未来、兴盛与衰败、荣耀与耻辱,眼前的建筑和建筑面前的我。
推荐理由
杨潇的照片大家都会喜欢看,即使不知道她拍的是什么。她也曾玩过光绘之类的手法,到北方长城夜空下玩灯。对前苏联地区某一时期现代主义建筑遗存的集中拍摄,也许是她无意间进入的主题,这个内容对某些中青年来说可能有致命的吸引力,超出了好看,是会让人激动的那种。资料都能查到,东西就在那里,废弃的巨大历史废墟,简直是一种召唤。这些似乎非人间的夜景照片有纪念碑的感觉,但纪念的是什么?只是那段历史吗?她拍摄这些照片的过程,带给她自己的体验,应该也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endprint
严国忠 质朴深沉的情感抒写
摄影于我,一如美酒,在其中感受酣畅、感受迷醉,感受生活之美。 作为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我的根在草原,我的爱也在草原。在最熟悉的情境中时拍时新,在厚积薄发中养成自己的“慧眼”。没有刻意地追逐,也不放过那些心有灵犀的巧合、不经意间地邂逅。世界文化已然趋同,却总有一些这个地区、这个民族独特的东西,给我们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激荡。我以膜拜的心去感知文化,以我的视角去记录,并唯愿其传承不衰。
推荐理由
我们一直鼓励摄影人多拍身边的题材,因为熟悉的场景更容易找到感觉,了解的事物才更便于深入挖掘,而摄影艺术最需要的就是深刻的情感和独到的思考。作为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严国忠也正是沿着自己的情之所系、感之源泉,立足博大深厚的草原文化,不斷追寻不断探索,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影像风格。在他的镜头中,无论是蒙古马,还是草原人,其粗犷、刚烈、坚忍、深沉之气质,无不扑面而来。
刘竞 动物的肖像
作为自由摄影师,除去必要的商业和宠物摄影工作之外,我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在野生动物摄影之中。作为摄影人,我想用我的镜头替动物发声,希望这些图片能引起更多人去关注、保护生存困难的野生动物。对我来说,摄影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还是我从小就热爱的一个兴趣,通过拍摄动物把摄影和同样热爱的野生动物串联起来,希望能给世人展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但愿有一天野生动物作品也可以在摄影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我可以真正成为全职的野生动物摄影师。
推荐理由
以肖像的方式来体现动物园现场拍摄的动物,这样的手法给经常到动物园拍摄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新鲜的思路。在这种纯净背景下,动物的形态表情得到了更为深入和集中的刻画,拟人化的表达方式更好地展示了拍摄者与被摄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正如刘竞所说:了解比拍摄更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把动物当成与我们平等的生命体去看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