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民办高校的学科建设研究

2018-01-30李景初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河南民办高校策略

李景初

[摘 要] 置身于中原经济区的河南省的民办高等院校正面临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如能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必然会伴随中原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而加速发展。文章基于学科建设对民办高校发展的意义的认识,首先,分析了河南省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探析了民办院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其次,基于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新形势的梳理,有针对性提出了解决学科建设的问题的对策,以实现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河南;民办高校;适配性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1-0007-03

教育部根据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办学业绩、办学的社会认可度等条件,批准设立的民办高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沉淀与发展,从专科的办学层次到专科为主本科为辅的发展阶段,再到本科为为主专科为辅的发展阶段,逐渐成为区域性知名高校。民办高校以丰富的办学经验、完善的育人体系、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应继续强化特色,挖掘优势,强化学科建设,准确定位,走既注重规模又注重质量的发展道路。

一 河南民办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民办高校逐渐认识到学科建设对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尽管有些民办高校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制约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因素纷繁复杂,存在诸多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也促使我们积极探索民办院校学科建设的路径在哪里。

1 贪多求全,缺乏民办特色

有些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目标不明确,规划不科学。学科建设追求大而全,覆盖了国家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科目录中的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试图在学科门类的覆盖率方面超越综合性高校,体现了面面俱到的特点。民办高校对自身需求和自身品质缺乏深入研究,学科方向太多,重点不突出,学科的课题研究涉及多个方向及多个主题,研究力量分散,不能凝练成合力,难以发挥整体优势,有些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力量内耗,造成学科建设力量削弱。

民办高校学科建设追求学科齐全,造成有限的资源分散,表面上看学科建设有规模,发展快,但是每一个学科势单力薄,学科之间缺乏协调,难于可持续发展。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小而全的特点,造成摊子过大,学科建设全面发展的优势没有发挥。学科建设存在特色学科及其优势学科如何与当地社会经济结合,服务当地社会发展的问题,存在特色学科及其优势学科如何在与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科竞争中取胜,如何打造经得起考验的优势学科,从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建设,提高整个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的问题。

2 学科队伍整体水平偏低,优秀学科带头人缺乏

民办高校由于办学历史较公办院校短,资金有限,地处城市郊区等因素,导致人才的吸纳上比较困难,师资水平整体不高,师资结构有待优化。从年龄上来看,师资结构上存在两个极端:一方面,返聘了大量公办院校的经验丰富的教授;另一方面,批量引进了应届毕业生,老中青比例搭配不合理,中年骨干教师断层。从学历学位层次结构上来看,有的民办高校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已经达到30%以上,有的民办院校该项指标达不到。但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在整体教师队伍的比重远远没有达到25%以上,甚至有的民办高校此项指标还不到5%。从职称结构来看,民办高校中青年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偏低,离教育部规定的高级职占专任教师编制总数的比例的要求还有距离。

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带头人数量不足,优秀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学科建设形势严峻,学科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一是对学科建设的带头人认识不到位,缺乏招聘、开发及留人机制。二是招聘中“近亲繁殖”的现象严重,民办高校很难招聘到著名高校的优秀人才,大量吸纳留校生作为教师,学校教师来源仅限于几所院校,出现近亲繁殖,教学方法创新不够,科研气氛沉闷。三是应用性本科定位的本科院校,应用性学科建设的带头人缺乏,结构性短缺,难以与当今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相衔接,且流失现象严重。

3 重视投入和外延发展,忽视软环境和内涵发展

有些民办高校比较重视投入和外延的发展,表现在教学楼越盖越多越高,校园面积越来越大,从硬件基础设施来看,与综合性重点性大学相比并不差。但是,缺乏灵活有保证的融资渠道,教学运行及其研究经费的划拨随意性强,行政与教学基层单位的运行经费分配不合理,缺乏可行性分析,盲目建设和盲目投资。总的来说,多数民办高校忙于新校区的建设,追求办学规模的扩大,目的是力求学校做大。民办高校基本建设占总投入比例太大,发展性投入在总投放入比例太小。

民办高校在重视投入和外延发展同时却忽视了内涵和软件的发展。所谓软件是指是第一要有可挑战性的学科建设目标,第二是学科间要有交叉且相互渗透,第三造就一个和谐、民主、团结、有凝聚力的学术研究氛围。有些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盲从跟风,学科之间融合难度大,缺乏交流沟通,各个学科各自为政,这一局面不仅导致人、财、物等的浪费,而且影响到学科的发展。甚至,有的民办高校学术群体里面存在山头主义,学科建设带头人和学科建设成员之间、学科建设成员之间、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勾心斗角,无心工作,不能形成相互帮助、相得益彰的关系,束缚了成员的发展,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很难合力研究出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科研成果。

4 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不畅,缺乏有效运行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重视学科建设的教育理念逐渐被高等院校所接受,大多数高等院校包括很多民办高校都适时地提出了“学科建设是生命线”的口号,一部分高等院校包括有些民辦高校已经付诸实践,积极探索学科建设。但是,民办高校自办学以来始终坚持的重教学轻科研、重专业轻学科的办学思想在短时间内还很难转变。这一情况在学科建设的管理上尤为明显,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学科建设的管理机构的设置,二是没有学科建设的岗位编制规划,三是学科建设的规章制度有待建立健全。总的一句话,没有形成学科建设的机制。这一点造成了民办高校学科建设规划不清晰,路径不明,方法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有的民办高校虽然建立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但是体制不顺,运行效率低。民办高校有待进一步释放学科建设带头人的自主权,同时需要加强对学科建设中的权利运行的监管。endprint

二 推进民办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为了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需要,学科建设是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国内的民办高校应积极借鉴国内知名民办高校和国外私立大学学科建设的模式和经验,结合我省民办高校的学科建设的实际,变革观念,革新技术,科学地进行学科定位,推出特色学科,大力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科建设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我省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提升民办高校的竞争力。

1 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确立学科建设龙头地位

民办高校学科建设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更新观念,做好学科建设的规划。对于学科建设,民办高校必须从思想上进行强化,使全体教工及其行政管理人员认识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采取措施调动民办高校教师特别是管理人员学科建设的积极性,使管理者和全体教工积极参与到学科建设的实践中去。学科是大学存在的根基,是此学校区别于彼学校的标志,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保证。学科建设水平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具有全局性影响,是民办高校履行服务职能的载体。民办高校应不断强化对学科建设的认知,把学科建设置于民办高校发展的龙头地位,瞄准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借助民办高校自身优势和自身定位,转型升级教育资源,调整学科结构,强化学科发展,学校的各项工作应该服务学科建设的全局。

2 做好学科规划,科学定位,发挥优势,建设特色学科

学科规划是根据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办学优势与定位,制定出学科建设的总目标。高校合理的学科规化必须建立在正确认识民办高校自身优势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民办高校办学资源有限,应该整合资源,打造自身特色。民办高校逐渐成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力量,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生力军。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非常非常大,民办高校应该立足这样一个基点,学科建设定位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发展应用型学科。国家在批准民办高校升本的文件中明确指出“民办本科院校要培养更多更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民办应牢固树立和明确这一定位。

民办高校特色教育必须建立在学科专业的基础上,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必须基于文科和理科的渗透和跨学科的基础上,建设高水平的单学科为基础的优势学科或融合几个学科的品牌学科,积极申报省级或国家支持的品牌学科,提高民办高校某些学科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高校办学的竞争力。与公办高等院校相比,民办高校教育资源有限,学科发展缺乏积淀,整体提升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比较困难,民办应采取特色优势战略,集中资源,匹配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实际,凝练出重点建设的学科方向。

3 以人为本,培养造就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

合理优化的学科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科建设要有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注重学科建设人才的培养,首先学校管理部门应健全人才培养的机制,包括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人才培养的专职机构等;其次提供良好的学科建设人才的培养条件,科研资助、交流学习及其住房的提供等条件;第三积极开拓学科建设人才选拔的渠道,不拘一格求人才,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打造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俱强的学科队伍。

4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建立创新平台和研究基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深化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案的创新,坚持走出去战略,构建民办高校与相关产业、科研机构和国内外高校的合作平台,签订实质性合作培养协议,提高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民办高校应积极研究相关政策,抢抓政策机遇,强化科研工作,加强科研人才的培育工作,实行省部级及国家级项目的预报奖励机制,利用科研项目把政府资金、企业资金、科研资源及其相关的设备设施充分利用起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民办高校应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利用自身优势,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建立共享开放的科研基地和教学教育平台,实现既注重质量又注重速度的发展,这将有利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所培养人才价值的实现,更有利于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5 注重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是加强民办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有效途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委员会(学位〔2011〕54号)和(学位〔2011〕56号)文件精神,民办高校具备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培养资格,这对民办高校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科基础较好,科研水平较高的学科自然就获得了专业硕士的培养资格。反之,那些学科基础薄弱,科研水平较低的学科就很难获得。申报专业硕士的培养资格的过程,就是培育学科和发展学科的过程,申报的成功必然会使民办高校由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转向专业硕士生的培养,不仅使民办高校学科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而且为民办高校的办学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提升了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

总之,民办高校应把握学科建设这一根本,持续创新,适应时代要求,结合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积极适应日趋激烈的知识竞争和人才竞争,用新观念,用新方法,站在新的高度上,认识学科建设的紧迫性,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中加强学科建设的新举措,把学科建设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2]张仲秋,李念良.论民办高校的学科建设[J].黄河科技大

学学报,2006(4).

[3]徐振,李荣娜.对民办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与

思考[J].科教导刊(高教版),2011(4).

[4]许栋梁.浅议民办高校特色学科建设[J].长春金融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11(2).

[5]王顼.应用型民办高校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

探讨[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99-102.

[6]张曼平.从战略高度谋划高校学科建设思路与对策[J].

河北社会科学,2011,18(6):227-230.

[7]吴毅.地方非中心城市高校学科建设快速科学发展的

原则、路径与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6):94-98.

[8]孔建益,杨军.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策略:差异化发展与

錯位竞争[J].中国高教研究,2008(1):69-71.

[9]方友军.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佳木

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111-112.

[10]杨志昂,范广斌.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

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1(13):17-18.

[11]黄晓昀,林盟初,唐晓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问题探究

——以广西高校学科建设为例[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9(3):380-383.

[12]叶芃.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等

教育研究,2010(5):30-33.endprint

猜你喜欢

河南民办高校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