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美罗培南致血小板升高1例
2018-01-30黄宝坤李生鹏王兴榆
黄宝坤,李生鹏,王兴榆
(河南省汤阴县32145部队96分队,河南 安阳 456150)
1 病 例
患者,男,38岁。因“外伤后腹痛伴左下肢畸形、活动障碍10小时”于2017年12月2日入院重症医学科。入院诊断为:多发伤(腹部闭合性损伤、左侧股骨干骨折、左髌骨骨折、双肺挫裂伤、额面部裂伤)。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史。体格检查:血压97/52mmHg,额部、左颞部肿胀,额部正中有一长约2.5cm不规则裂伤;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消失;左大腿中段至左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左大腿可触及明显骨擦感,左下肢畸形、活动受限。CT提示:额部软组织损伤,双下肺挫伤,左股骨干骨折,左髌骨骨折,腹、盆腔积液,平脐以下层面肠管前方可疑游离气体。腹腔穿刺液呈黄褐色,含杂质。血常规:RBC 4.35×1012/L、WBC 13.62×109/L、N% 93.70%、PLT 253×109/L。患者初步考虑空腔脏器破裂,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小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遂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送回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2.0g,q8h,iv gtt)抗感染、注射用兰索拉唑(60mg,bid,iv gtt)预防应激性溃疡、多索茶碱(0.2g,bid,iv gtt)平喘、盐酸溴己新(8mg,bid,iv gtt)祛痰及维生素补充。术后次日复查血常规,WBC 10.67×109/L、N%96.00%、PLT 172×109/L。患者间断发热,加用注射用奥硝唑(0.5g,q12h,iv gtt),患者病情趋于稳定,12月8日血常规:WBC 12.51×109/L、N%79.80%、PLT 207×109/L。12月10日行左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患者再次出现高热,停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改用注射用美罗培南(1.0g,q8h,iv gtt)抗感染。11日复查血常规:WBC 29.04×109/L、N% 95.70%、PLT 400×109/L。考虑肺部感染可能性大,继续维持药物治疗,14日复查血常规:WBC 18.30×109/L、N% 85.50%、PLT 646×109/L。感染症状控制明显,但血小板持续升高,在维持当前药物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qd,im)。17日复查血常规:WBC 11.86×109/L、N% 80.70%、PLT 857×109/L。感染控制明显,停用美罗培南。20日血常规:WBC 10.79×109/L、N% 77.80%、PLT 834×109/L。26日血常规: PLT 597×109/L。嘱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立伐沙班片(10mg,qd)抗凝治疗,定期复查血小板。1周后血小板降至正常范围。
2 讨 论
患者受伤、手术及前期治疗过程中均未引起血小板明显变化,使用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后血小板进行性上升。治疗3d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比率均下降,但血小板持续升高。第7d停用美罗培南后血小板明显呈下降趋势,17d后恢复正常。因此考虑血小板与外伤应激、感染均无明显相关性,与美罗培南使用时间相关。治疗期间同时使用的头孢哌酮、兰索拉唑、多索茶碱、溴己新、维生素等药物说明书中均无引起血小板升高不良反应,而美罗培南致血小板升高有相关文献报道[1-3]。依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关联性评价结果为“很可能”。
血小板增多症一般指血小板>400×109/L,其中极少数血小板>1000×109/L,称为极度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可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为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则是由急性感染、溶血、恶性肿瘤、缺铁、脾切除、药物等各种刺激因素致血小板反应性生成增多,或血小板由脾池向外周血再分布引起的外周血小板升高。
美罗培南(深圳市海滨制药有限公司9170121016)为人工合成的广谱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主要用于重症肺炎、腹腔感染、败血症以及复杂的尿路感染和严重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腹泻、软便、恶心、呕吐[4],也可引起肝损伤、癫痫、血小板增多或减少等。美罗培南致血小板增多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未见有文献研究。但通常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患者对美罗培南不良反应耐受良好,对于高龄患者,其个体差异大,如果肾功能减退,可影响药物经肾脏的排泄,此外,儿童、肾功能不全或缺铁性贫血患者也易发生血小板增多。
3 总 结
美罗培南致血小板增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但临床使用美罗培南期间,除关注其一般不良反应外,需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尤其是儿童、老年人、肾功能不全、缺铁性贫血等体质虚弱的特殊患者,及时发现异常,尽早减量或停药,并采取合理措施对症处理,使临床用药更加规范、更好体现个体化用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