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治疗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对母婴的身体健康影响分析
2018-01-30付勇
付 勇
(内蒙古一机医院妇产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妊娠期甲亢属于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如果不及时对过量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进行控制,易导致孕妇出现胎盘早剥、先兆子痫、流产、胎儿发育缓慢或宫内死亡等情况,会对母婴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所以需要医生结合患病孕妇疾病表现进行早期诊断、早期预后干预[1]。基于此本文选取确诊为妊娠期甲亢的90例患者,作为临床早期两种药物治疗疗效的研究对象,评价早期治疗妊娠期甲亢的最佳药物。全文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7年1月~12月接收产检孕妇共计90例来研究,经过临床诊断与辅助性手段检查可知所有孕妇均符合妊娠期甲亢诊断标准;年龄处于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7±2.4)岁;其中43例为初产妇,47例为经产妇;孕周处于13~2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18.6±2.7)周。按照早期治疗药物的差异将患病孕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并对上述临床基本资料做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丙硫氧嘧啶片,指导患者每天按时服用300毫克药物,每天观察患者FT3、FT4、TSH三项甲亢指标变化情况,指征有明显改变后每天服药量逐渐下降至150mg,最少为50mg,妊娠后期每天用药量控制在25~50mg内。观察组-甲硫咪唑片,每天服用30mg,甲亢控制效果良好时每天服用10mg,妊娠后期药量减少至3mg左右。两组患者服药时间均截止到分娩。对90例患病孕妇用药前后的甲亢指征(血清检测)、新生儿甲亢指标与母婴分娩结局进行详细记录并做以组间比较评价用药价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甲亢治疗前甲亢指标数据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结果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均出现变化,其中观察组患者与新生儿三项指标数据优于对照组,该组没有新生儿出现并发症,体重处于标准范围内;该组孕妇妊娠结局为1例产妇出现妊高症,与对照组4例妊高症、1例早产进行结局比较,表明观察组患者妊娠结局良好。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参见表1:
3 讨 论
妊娠期甲亢致病机制为孕妇怀孕后,胎盘在生长期间会分泌出较多的激素,进而使得孕妇身体免疫力异常,导致甲状腺激素随之出现大量分泌情况,孕妇代谢功能紊乱,长时间处于高代谢消耗状态,致使孕妇身体出现水肿、心悸、烦躁、多汗等表现,胎儿身体正常发育受阻,所以该疾病需要引起孕妇重视,妊娠期一旦出现任何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做进一步的详细检查[2]。目前妊娠期甲亢临床治疗时,选用疾病干预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甲硫咪唑片可以有效控制甲亢指征异常变化,不会对孕妇、胎儿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产妇可以顺利分娩,新生儿宫内窘迫、肢体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服用甲硫咪唑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会对孕妇甲状腺过氧化酶活跃性进行有效抑制,实现对T3与T4合成的快速阻断,而且药物毒副作用小,用药后母婴身体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临床应用效果略好于丙硫氧嘧啶[3]。在本文的研究中即就有观察组的45例患者应用上述药物干预妊娠期甲亢,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在临床妊娠期甲亢治疗时,需要在孕妇妊娠早期做好甲亢疾病的检查,以便尽快确诊疾病,在发病早期进行治疗,使得母婴均能够身体健康,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