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阳市前寨山沟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2018-01-30付厚起
付厚起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济南 250014)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地处胶东半岛东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于苏鲁造山带(Ⅰ)、胶南—威海隆起(Ⅱ)、胶莱盆地(东部)(Ⅲ)、海阳-青岛断陷(Ⅳ)、留格庄凹陷(Ⅴ)内[1]。区域上断裂构造和岩浆岩活动频繁,北东向岩脉成群成带状分布。区域上分布的地层主要有古元古代荆山群、中生代莱阳群及第四系[2,3];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二长花岗岩,新太古代二长花岗岩少量分布;构造以脆性断裂为主,北东向的桃村断裂、郭城断裂、朱吴断裂等三大断裂构成区域主要构造格架。
2 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本区地层较为单一,主要为中生代莱阳群及新生代第四系。莱阳群止凤庄组中粗粒砂岩、含粒中粗粒砂岩是金矿体的间接围岩。
(2)构造。矿区构造以断层为主,根据其展布方向共分为北东向、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三组,其中北北东向断裂是矿区内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①北东向构造:以朱吴断裂(F1)为主要代表。朱吴断裂(F1)在矿区西北角通过,矿区内长2000m,宽15~100m不等,倾向北西,倾角78°,属左行压扭性断裂带,具多期活动的特点,带内有多期脉岩产出。②北北东向断裂:分布于朱吴断裂(F1)和峨山后断裂(F2)之间,包括F6~F13及F15、F16等10条断裂,为一组近于平行展布的北北东向的构造(蚀变)碎裂岩带。走向18°~30°,倾向北西,倾角63°~73°,断裂带内充填有多期脉岩。F9、F10、F11、F12、F13位于F8构造蚀变带的东部,以200m~250m的等间距呈北北东向平行展布。走向18°~23°,倾向西,倾角70°左右,矿区内出露长度1200m~2000m不等,带内偶见闪长玢岩脉产出。
(3)岩浆岩。矿区内无较大的岩浆岩体出露,仅在矿区南端有燕山晚期二长花岗岩出露。但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脉岩十分发育,主要为闪长玢岩。脉岩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中部,一般沿断裂充填于北北东向构造蚀变带中,从构造的切割关系与脉岩的分布来看,脉岩属多期活动的产物。其中较晚的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化关系非常密切,在金矿化较好的地段,闪长玢岩成为矿体的顶底板。
(4)蚀变矿化特征。矿区内蚀变岩带有6条,其中以Ⅰ号和Ⅲ号蚀变岩带矿化较强,并且在局部地段形成小的薄板状金矿体。蚀变主要为碳酸盐化、硅化、绿泥石化及少量的绿帘石化;矿化主要表现为褐铁矿化,其次为辉钼矿化、黄铁矿化。金矿化与早期的碳酸盐脉有依存关系,当早期的碳酸盐脉被后期的多金属硫化物脉充填交代时则形成金矿体。
3 矿体地质特征
(1)矿体特征。矿区共圈定金矿体2个,矿体编号分别为Ⅰ—1号和Ⅲ—1号。Ⅰ—1号矿体产于F8矿化蚀变带中部,并严格受其形态、规模、产状的制约。矿体主要分布于1~6线之间,由12个见矿工程控制,长330m。矿体呈薄板状产出,走向20°,倾向西,倾角70°~75°。矿体最大厚度0.9m,平均厚度0.71m。矿体单工程最高金品位20.38g/t,平均品位7.07g/t。Ⅲ—1号矿体产于F15矿化蚀变带中。地表由ⅢTC32和ⅢTC36两个见矿工程控制,深部由ZK2804和ZK3602控制,长170m。矿体呈薄板状产出,形态简单,倾向290°,倾角54°~70°。矿体最大厚度0.87m,平均厚度为0.84m,矿体赋存标高为+179m~+242.2m,控制最大斜深40m。矿体单工程最高金品位7.08 g/t,平均品位4.74 g/t。
(2)矿石质量。矿石矿物主要为褐铁矿、辉钼矿,其次为少量的黄铁矿、自然金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粘土质矿物、石英、斜长石;矿石结构主要为胶状结构、自形~半自形鳞片状、板状结构、半自形晶粒结构、它形晶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团块状构造、细脉状构造;矿石自然类型为褐铁矿化碎裂岩型氧化矿石,矿石工业类型为低硫型金矿石。
(3)矿体围岩。矿体的顶底板为闪长玢岩及硅化、褐铁矿化碎裂状蚀变砂岩。经野外观察、分析研究后认为,该硅化、褐铁矿化碎裂状蚀变砂岩与赋矿岩石特征相同,应和矿体属同一矿化蚀变带,为其中金矿化较弱的部分。矿化蚀变带产于两条闪长玢岩脉之间,故本矿区矿体的直接顶底板为闪长玢岩。
4 控矿因素
①矿体产于白垩系莱阳群中粗粒砂岩中的北北东向断裂蚀变带内,其形态和产状严格受断裂带控制,因此本矿床属于构造控矿。②矿体的形成与中生代闪长玢岩有密切的关系。闪长玢岩为矿体的直接顶底板,它们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阻止了含矿热液向两侧的流失,有利于有用组分在该封闭区域内富集成矿。③矿床经受了多期构造、热液活动:从所施工的钻孔中均见到砂岩质角砾岩,角砾呈棱角状,位移不大,胶结物(充填物)为碳酸盐及早期的黄铁矿,表现为张性特点;从地表见矿槽探工程中可见蚀变碎裂岩及少量断层泥,构造表现为压扭性。因此,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张性~压扭性的构造活动过程。④硅化、黄铁矿化(或金属硫化物组合)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硅化和黄铁矿化是矿区找矿的直接标志。
5 矿床成因
通过对矿床控矿因素的分析研究,不难看出,矿床产于北北东向断裂蚀变带中,且经受了多期构造活动和多期热液的改造。构造的发生和脉岩的侵入为成矿提供了容矿空间。因此,本矿床类型为一与脉岩有关的中温热液构造带充填型矿床。
参考文献
[1]张增奇,张成基,王世进,等.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对比意见[J].山东国土资源,2014,30(3):19-22.
[2]张增奇,刘明渭,宋志勇,等.山东省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3]张增奇,刘书才,杜圣贤,等.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厘定意见[J].山东国土资源,2011,2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