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易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模式探讨
2018-01-30龙爱传
龙爱传
(云南省一九八煤田地质勘探队,云南 昆明 650208)
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矿井生产安全问题,同时政府也在工作中加大了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扶持,对该项工作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监督和监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矿井安全生产的现状[1]。我国矿产产量不断增加,随之造成的矿井事故不断产生,且区域发展平衡性较低,依然需要在技术上加大投入力度。
1 矿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因素分析
(1)人为影响。矿井生产中,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且在该方面的管理上难度较大,如果在生产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违规操作的问题,都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疏忽,没有按照标准去操作,管理人员也没有仔细地检查,这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说人为因素成为了矿井生产当中最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2]。
(2)设备的影响。现阶段,矿井生产作业一般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模式,所以矿井企业生产中普遍应用性能好且功率大的机械设备。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机械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养与维护,且煤炭生产多为井下作业,所以其故障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此外,还存在着超负荷生产的问题,进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
(3)环境因素。水、火、瓦斯、粉尘、顶板是威胁井下作业的五大自然因素。一般情况下,由于自然环境所致的隐患包括长期和短期性事故隐患。水患、煤粉尘爆炸、自然起火、瓦斯突涌、顶板压力等为长期性隐患威胁;地质构造改变引起煤尘水等大量涌出,视为短期且突发性隐患。不管是长期或短期性隐患,一旦事故发生,都可能造成致命的威胁。
2 矿井安全隐患排查体系探析
(1)隐患的分级、分类管理。根据隐患影响范围、整改的难度以及危害的水平将其分为重大隐患、较大隐患和一般隐患三个级别。根据种类,又将其分为顶板、机电、提升运输和安全管理等多个隐患类型。
(2)排查责任划分。利用矿井生产中的一通三防的原则来进行工程管理。并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机电管理、顶板管理和火工品管理等工作,从业人员应持证上岗,明确划分有关达内的工作任务和职责,确保相关工作内容的顺利开展。
(3)信息管理。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应明确责任人,同时还要将事故隐患及时录入到安全管理系统当中。还要注意的是,事故隐患记录信息应做好密保工作,防止其被删改。
(4)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改。分管领导在工作中应按照分工情况对分管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科学的协调和有效处理,做好管理的落实工作。安全副矿长应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对安全事故隐患进行科学的调整。预先进行危险因素的排查工作,对多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排查,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性措施,进而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提高矿井生产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3 某省矿井易发安全隐患排查体系
下图为某省的矿井安全隐患排查图表。从图表可以看出,某省矿井安全隐患排查体系工作流程日益完善,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对其操作的规范性和管理的科学性进行有效控制,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还要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奖励制度,进而能够使人们正确认识隐患排查的积极意义,提高人员的参与度。另外,在实际的工作中还需对安全隐患的发展规律予以全面的总结和研究。
这样能够增强体系的针对性,保证信息软件的正常运转的同时还能更好地反馈安全隐患信息,并对隐患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创建安全隐患排查体系,并积极完善制度建设。该体系充分明确了每个人在工作中的作用和任务,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程序的科学性。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的落实,矿井企业还建立了隐患排查小组,小组内部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在对安全排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也可对下一项工作进行科学部署。
4 矿井安全隐患治理体系
(1)创建科学的安全隐患处理体系。若相关单位能够自行处理并整改安全隐患,等升井后还应及时填写隐患排查台账,安排下一个班组对其进行有效处理。矿井企业的技术人员需对各个班组上报的隐患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汇报给安全生产负责人,对于部门无法处理的安全隐患,应上报给上级领导,并将其报送到安检部门,该部门需要及时对其开展存档处理,这里需要注意的使,安检部门需对工作落实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工作。
(2)保证安全隐患处理的及时性。针对每个班组所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都需要由本班组或者是下一班组来进行处理,具体落实到各个责任单位与责任人,不让安全隐患积沉。同时充分保障安全隐患整改的具体落实情况,让矿井企业可以安全顺利的开展生产工作。
(3)创建详尽的安全隐患档案。上级领导部门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会议当中处理的隐患,通常需要交付给安检部门,此外还要建立专门的整改档案,记录安全隐患的内容,整改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的负责部门等。除此之外,矿井企业需要定期对整改的落实情况予以监督和检查,只有其完全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时才能销号。
(4)建立安全隐患整改复命制度。为了更好地保证矿井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制度来对其进行分类。通常若企业排查安全隐患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则应由矿井企业的安全负责人签署整改复命表。这里应该注意对不同线路的负责人予以确认,由其签署隐患整改复命表,同时将表格直接上交给安全负责人,在隐患处理结束后还需由安全负责人向各线路负责人进行复命。
5 结语
在矿井企业的生产活动中,积极开展矿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这对企业生产的正常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矿井企业借助分级排查和分级治理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多种安全隐患,如此也能更好地落实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的生产经营原则。另外,矿井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有效提高了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这对企业的平稳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