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风险筛查应用于护理移动中的思考
2018-01-30张晶寇京莉孙雪枫
张晶 寇京莉 孙雪枫
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科
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2002)由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推荐使用,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的方法[1]。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可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等。本院于2013年将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嵌入HIS系统中进行临床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模式,利用现代化网络模式,对住院患者在诊疗全过程进行科学的指导和服务[2],本研究采用HIS系统中的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为医生提供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住院患者289例,男179例,女110例;平均年龄(79.5±8.5)岁;肺炎98例,高血压157例,肿瘤34例。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②住院时间>24 h;③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入院诊断:肺炎、高血压、肿瘤。
方法:⑴首先经过专门培训过的护士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初筛营养风险评估,定点连续抽样法,在患者入院6 h内完成营养风险筛查,该系统在患者入院时会立刻生成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住院号、性别、病区、年龄、床号)。护士收集患者的身高、体重,系统会自动算出体重指数(BMI)数值。此表分为初筛和复筛2个阶段,第1阶段先进行初筛,复筛阶段进行评分,如果初筛不通过,系统提示对这部分患者每周评估1次。复筛评分=年龄评分+营养受损状况评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总分0~7分(若>70岁,则加1分)。护士仅需勾选相关选项,无须汉字输入。如患者无法获取准确的BMI值,系统选择血清白蛋白代水平替代,血清白蛋白<30 g/L,计3分。⑵营养风险与评分的关系:①≥3分:患者具有一定的营养风险,营养支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②<3分:患者暂不进行营养支持,但需要每周评估1次。系统进行评分时,需要增加年龄、手术评分。⑶营养不良的判断标准:当BMI<18.5 kg/m2时,需综合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如患者获取准确的BMI值较困难,可参考血清白蛋白<30 g/L进行判断。⑷营养支持:通过筛查,有营养风险的患者通过评定监测指标提示医生给予营养干预,并通过系统自动提示进行动态评估,医生可动态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⑸营养支持情况:记录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状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M)和四位分数(P25,P75)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发生率:289例患者中,营养不足87例(30.1%),伴有营养风险212例(73.3%)。
289例住院患者营养支持应用情况:289例中接受了营养支持92例(31.8%)。其中有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71%,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中12%接受了营养支持。
讨 论
本项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使用NRS2002进行营养筛查,结果显示,伴有营养风险者73.3%,对其中的92例(31.8%)进行了营养支持,伴有营养风险212例的营养支持率71%,而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中12%接受了营养支持。通过护理干预,临床医生参考NRS2002的筛查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为患者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营养支持,使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以往文献报道,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3]。
营养风险筛查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将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嵌入HIS系统中进行临床应用。目前医生和护士分开操作,护士负责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临床医师多对患者的营养状况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提高医护人员营养风险筛查的意识,能够及时筛查出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对制定和及时修改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4]。移动护理对≥3分的患者有自动提示功能,但是对于手术的患者并不能给予提示评估,所以会出现漏评的现象,具有局限性。
NRS2002不足之处,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不熟悉NRS2002表格中未出现的疾病,“各种疾病严重程度评分项”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有区别。另外患者的饮食状况和体重存在主观性。对于长期卧床不能称体重的患者可以通过白蛋白水平<30 g/L参与评估。或者患者使用自带测量体重的病床来进行营养风险评估,但尚未完全普及。营养风险筛查需要医务人员了解营养学相关知识,营养科需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才可使该系统发挥最高的功效。
综上所述,依托于HIS系统的临床营养诊疗改变了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模式,及时有效地为临床医生进行营养支持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在应用过程中逐渐暴露不足之处。NRS2002敏感性、特异性较高,操作方便、快捷,值得推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