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安神法推拿治疗短暂性抽动障碍(暴受惊恐型)的临床研究
2018-01-30米继强庞日孙丽平通讯作者
米继强 庞日 孙丽平(通讯作者)
130000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
130000长春中医药大学2
短暂性抽动障碍通常又称抽动症,主要临床表现眨眼、皱眉等简单运动,在一些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出现发声抽动,如清嗓子等。该病主要见于4~7岁的男童,一般病程较短,多数≤1年。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迄今仍然没有理想的抗抽动药能在抽动症状恶化时有效控制症状。传统和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对该病的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但都有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根据临床表现,属中医学“目瞤”“梅核气”“瘛疭”范畴。
我科室近年来致力于采用健脾安神法推拿治疗小儿短暂性抽动障碍(暴受惊恐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小儿短暂性抽动障碍(暴受惊恐型)的门诊病例72例,运用健脾安神法选穴推拿治疗,观察并比较入组患儿治疗前后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主症)及中医次症得分变化。
诊断标准:⑴小儿短暂性抽动症的疾病诊断标准:根据江育仁教授主编《实用中医儿科学》(第2版),结合本病临床表现特点,拟定如下:有运动抽动或发生抽动,抽动能受意志控制短暂时间,抽动症状持续≥2周,但≤1年。⑵中医证候(暴受惊恐型)诊断标准:根据《中医诊断学》教材,结合本病临床表现特点。①主症:眨眼,抽肚子,肢体瞤动,时时喉鸣等。②次症:平素心虚胆怯,有惊吓或受突然刺激史。伴惊恐不安,意识恍惚,坐卧不宁,少寐多梦或有尿频。③舌苔脉象:舌质正常,苔薄白,脉虚弦。
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短暂性抽动障碍(暴受惊恐型)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4~17岁;③入组前2周未服用其他治疗药物。
排除标准:①排除服用其他治疗药物的患者;②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如严重肝、肾、心脏疾病等。
治疗方法:⑴试验设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予以推拿治疗,观察治疗效果。⑵选穴与推拿操作方法:①小天心(左侧):按揉法,100次/min,5 min。②脾经(左侧):清补法,100次/min,3 min。③五指节(左侧):按揉法,3 min。④摩腹:按揉法,5 min。⑤足三里:按揉法,5 min。⑥百会穴:按揉法,3 min。⑦四神聪:按揉法,3 min。⑧天门穴:直推法,3 min。⑨捏脊:10次。⑩收法:拿肩井5次。⑶疗程:1次/d,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1~2 d,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评价标准及其观察指标:⑴主症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标准:选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向患者家属及患者本人详细采集患者的病史资料后参照量表评估标准进行评分,<25分为轻度,25~39分为中度,40~59分为重度,60分为极重度。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综合评估,比较治疗前后评分变化。⑵疗效评估:①显效:减分率>60%;②好转:减分率30%~60%;③无效:减分率<30%。⑶随访指标:多发性抽动症具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的特点,对疗效好转及以上患儿在第3个疗程结束3个月后进行随访,排除周期性缓解的可能,并了解复发率。
结 果
运用健脾安神法推拿治疗短暂性抽动障碍(爆受惊恐型)临床显效60例,显效率83%,临床好转11例,好转率15%,无效1例(1.3%),疗效满意。
不良反应:无不良反应发生。
在1年的随访中,复发病例6例(8.3%)。
讨 论
小儿短暂性抽动障碍在我国古代书籍中没有对其病名的确切记载,但记载与其类似的临床症状散见于相关文件中,归属于“肝风”“慢惊”“瘛瘲”等范畴内。历代医家对此病的治疗均有各自的见解。
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密切,为气血通行之路。小儿推拿手法温和、轻快、平稳着实,让患儿在轻松愉悦的心情及环境下进行治疗,暴受惊恐患儿平素心虚胆怯,或因跌扑惊恐或精神刺激神志受损,气血逆乱,肝胆不宁,故惊惕不安,选用小天心、五指节、开天门、百会、四神聪等穴位镇惊安神,息风止痉,并注意益气养血,增强体质选推脾经、按揉足三里、捏脊,最后拿肩井通一身气血。并且由于此病的症状变换多样,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儿的症状及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手法,例如心神不宁,以清心经,以黄蜂出洞手法为主,肝旺者,以揉按涌泉及太冲为主,以泻肝热,大大地提高了疗效。
在72例患儿的病例观察结果中发现,健脾安神法推拿治疗短暂性抽动障碍(暴受惊恐型)取得了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