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洪河洼地受灾原因分析及治理思路
2018-01-30陈桥
陈 桥
一、基本情况
洪河洼地位于阜南县方集、洪河桥等八个乡镇境内。洼地面积223km,耕地面积19.95万亩,作物播种面积19.9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03万亩,总人口16.23万,其中农业人口14.75万。地形由方集镇任岗逐渐向东北王化镇张集降低,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高程为34.5~23.4m。洪河洼地现有大中沟50条,长216.84km,大中沟上桥梁81座,在洪河分洪道上现有泗沟口、钐岗、横沟等排涝站19座,装机69台。在洪河、分洪道及内部死洪河上有电灌站27座,装机34台,装机容量1419 kW;灌溉面积8.1万亩。涵闸38座。由于长期运行,部分工程设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
2015年6月29日~7月20日,淮河流域普降暴雨、特大暴雨,淮河、洪河流域平均降雨量290mm,阜南县平均降雨量388mm,其中洪河桥最大,为559mm。淮河、洪河及内河水位猛涨。由于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受外水顶托,内水排泄不畅,致使阜南县洪河洼地作物受涝,部分村庄进水,房屋被淹,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二、受灾原因分析
1.气候因素
淮河流域属南北气候交汇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干冷少雨雪,夏季湿热多雨。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一般有两个雨期,第一个雨期一般在六、七、八月份,降雨集中,多暴雨,易形成洪涝灾害,第二个雨期一般在九、十月份,秋雨连绵,易成涝灾。一般的情况是第一次暴雨后,土中水份已经饱和,到第二次、第三次暴雨时,地面积水剧增,加上河道水位猛涨,排水不及时就造成严重的内涝灾害。如2015年最大3d降雨量为297mm,约相当于30年一遇。
2.地理位置因素
淮河中游河道河底比降1/20000~1/40000,淮河干流平槽泄量小,洪水漫滩历时长,淮河干流洪水一但漫滩,开始顶托支流的排水;随着干流水位的不断升高,对支流洪河的顶托严重;洪河上游来水无法及时排入淮河干流河道,造成排水出路不畅。一但洪河上游洪水来量大,洪水下泄快,水位猛涨,外河洪水和内涝经常遭遇,内水排不出,洪河洼地形成了“关门淹”,加重了洪河洼地灾情。
3.除涝工程体系不完善,排涝能力不足
洪河洼地除涝工程体系不完善,除部分洼地建有中、小型排涝站,其余大多数洼地的排涝规模较小,标准偏低。多数泵站建设年代较早,泵站自身防洪能低,加上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存在着机电、水泵设备老化、不能运行或效率低下等问题,无法正常运行,实际抽排能力低于设计值。部分洼地缺乏排涝涵闸等设施,内水难以自排,已有部分排涝涵闸建成运行多年,年久失修,存在着洞身断裂、橡皮老化、消能防冲设施损坏严重等问题。还有一些排涝涵闸设计标准较低,建设质量差,如刘楼涵洞身严重错位,导致汛期洞身渗漏,危及堤防安全。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洼地内许多排水沟渠淤积严重、过水断面小,沟渠的配套建筑物标准低,排水能力差,阻水严重。
4.治理标准低
洪河洼地除涝标准不足5年一遇,排涝泵站标准为3年一遇,部分大中沟尤其截岗沟淤积严重,达不到5年一遇除涝标准。
5.水系划分不合理
由于洪洼内部小流域之间水系划分不合理,缺少控制性工程,汛期经常串流,易造成洪河洼地灾情转移,损失加剧。
6.人水争地,洼地调蓄库容减少
人水争地导致洼地调蓄库容减少,受淹频繁,灾情加重。20世纪90年代期间,盲目将本应为滞水区的低洼地开荒耕种,人为将其变成基本农田区,汛期到来时造成作物受淹。
7.管理薄弱,影响排涝工程效益的发挥
洪河洼地防洪除涝工程得不到起码的维护,有些排涝泵站由于缺少及时维护,年久失修,往往不能及时开机。这些都恶化了区域的排水条件,加重了灾情。群众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常在排涝沟上建设生产、生活设施等阻水建筑,也影响涝水的及时外排,工程管理手段和管理设施落后。
三、治理意见及措施
1.指导思想
以国家法律法规为指导,服从于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坚持“蓄泄兼筹”的治水方针,按照新时期治水思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相处原则,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洪水防御与疏导利用相结合,把洼地治理与水资源利用、国土开发与整治结合起来,修订完善防洪除涝体系的总体布局,兴利除害,发挥防洪、除涝、灌溉综合效益。通过综合治理,基本上改变洪河洼地涝灾严重的状况,使阜南县洪洼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有较大的改善。
2.治理标准
(1)防洪标准
万亩以下堤防按10年一遇,万亩以上圩区及万亩以下居住人口较多的重要圩区按20年一遇,在设计保证洪水位的同时,确保不破堤。
(2)除涝标准
抽排及自排标准为5年一遇(包括沟洫、建筑物配套等)。
(3)排涝模数
自排模数取1.05m3/s/km2。排涝站抽排模数取0.45 m3/s/km2。
(4)灌溉保证率
旱地灌溉保证率85%。水田灌溉保证率95%。
3.治理意见
以小型流域为单元进行连片综合开发治理,结合当地地形,划清滞水区、耐水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充分利用现有湖泊、洼地滞蓄涝水,做到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土地治理与小水面开发相结合,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水稻及养殖业,在考虑防洪的同时,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采取上控制下疏导的方式,分段截流,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增建桥梁,彻底清除堵坝,配套控制涵闸,防止客水串流和洪水倒灌。在分析现有工程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恢复、巩固、配套、发挥现有排涝工程的作用。在部分沿河低洼地挖塘蓄水,抬高岗地,增加沟塘蓄水调节能力,提高坡岗地除涝标准。在河道及沟口增建拦蓄工程,解决灌溉水源,恢复利用原有电灌站,搞好渠系配套,提高水利用率,扩大灌溉面积。宜种水稻的坡岗地适当发展水稻种植面积,调整产业结构,宜水则水,宜旱则旱。
4.治理措施
针对洪洼地区洪涝灾害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防洪与除涝相结合,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治理措施如下:
(1)非工程措施
①根据洪河洼地地形、地貌及现有土地使用情况确定滞水区、耐水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
②充分利用现有湖泊、洼地滞蓄涝水,留足合理的洼地蓄水空间,满足洼地调蓄库容要求。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耐水作物和水产养殖,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如杞柳、杨树等。
④加强工程管理,管好用好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对县管水利工程,合理使用水利基金,用于工程正常岁修。由乡镇管理的面上小型水利工程,要安排专人管护,落实管理人员工资,加强看管。严厉打击破坏水利工程设施、偷盗水利工程设备的违法案件,维护工程正常运行。
⑤移民迁建。对居住在低洼地不安全地带的人口进行迁建安置。确定迁建地区,规划好迁建安置区,并确保每一户迁建居民安置在安全区内。
(2)工程措施
①洪河洼地排涝站、节制闸、涵闸等许多水利工程建筑物,多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兴建,大部分已经老化,部分设计标准偏低,需对19座排涝站进行更新改造、增扩容,对腰庄涵、火树庄涵等28座涵闸进行重建,对陈庄涵、郭庄涵等7座涵闸进行维修加固。
②划清流域界线。在各自流域范围内分级排水,开挖疏浚马家湖洼地的芦楼截岗沟,严禁岗地涝水进入洼地,实行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同时开挖面上的付台大沟、陈寨大沟等大中沟,完善面上的沟洫体系。维修、新建、重建必需的大中沟桥梁,使大中沟达到五年一遇除涝标准,不足五年一遇标准的桥梁予以重建。
③洪河及分洪道自然弯曲,河槽窄而深,迎流顶冲严重,凹岸无滩地,岸坡陡直,河床、堤防崩塌滑坡严重,内有深塘,汛期险情较多。需对堤防加固达到10年一遇标准,并对距堤脚较近的深塘进行填筑。
④为防止超标准洪水造成更大的损失,将洪河及其分洪道大堤内部分低洼地作为应急滞蓄涝区。
⑤将洼地内部分水塘进行整治,并尽可能与排涝沟相通,扩大滞蓄水库容,为抗旱提供水源。
⑥为拦蓄地表水,控制地下水,在大中沟沟口处修建赵庄滚水坝、吕岗橡胶坝等建筑物。
四、结语
阜南县洪河洼地治理对于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洼地受灾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综合治理,才能够实现洼地旱能灌、涝能排、沟渠相通的治理目标。从而确保洼地群众安居、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洪河洼地农业综合抗灾能力,提高全县农业生产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