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的心理护理
2018-01-30刘云霞
刘云霞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0)
近年来,临床上逐渐增多因车祸等意外事故造成的脊椎骨折、脊椎损伤,由此也提高了截瘫的发生率。截瘫患者具有复杂的病情,并发症多,预后情况不理想,出现终身残疾的患者占据大多数,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心理障碍产生。临床给予患者康复治疗时,除了要积极预防并发症、训练患者各种功能外,心理护理也要尽早良好的开展,以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康复科给予截瘫患者早期康复过程中,于早期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效果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康复科2016年8月~2017年12月接收的截瘫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8~61岁,平均(39.5±2.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5例,殴打致伤1例;腰椎损伤13例,颈椎损伤6例,胸椎损伤2例;完全截瘫8例,不完全截瘫13例;未经手术治疗4例,经手术治疗1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包含功能训练及预防并发症两方面[1]:(1)功能训练:①运动功能训练:被动活动或主动活动在康复医生指导下于早期开展,关节维持正常的活动度,避免发生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坐位练习、立位练习、行走练习循序渐进的开展,将潜在功能挖掘出来,使丧失功能被代替,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②膀胱功能训练:导尿管早期留置,放尿定时进行,通常,放尿间隔时间为2~3h,保持膀胱处于功能状态,尽快恢复膀胱功能,后期时,如患者出现弛缓性神经源性膀胱,腹压排尿法要及时实施,方法为在患者小腹上适宜适当的压力,促进膀胱尽量排空尿液,避免尿液残留,但膀胱属于痉挛性时,排尿方法要使用扳机点刺激法,通过给予小腹、大腿内侧刺激等方法,促进患者排尿。(2)预防并发症:截瘫后,并发症较易发生,且发生后治疗难度比较大,不仅增加患者痛苦程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应在给予患者康复训练期间积极预防并发症,肺炎及肺不张、尿路感染、褥疮、便秘等均为截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护理人员要针对每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实施预防,如肺炎及肺不张,体位要经常变换,指导患者正确咳嗽,以将痰液排出,若存在较多的分泌物,气管切开尽早进行,预防窒息。
早期康复训练开始时,即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介入心理康复护理。因身体残疾的存在,患者心理落差比较大,心理问题或障碍不同程度出现。从心理反应上看,截瘫后,患者心理会先后经历休克期、冲突期、退让或重新适应期,此过程中,否认、抑郁、愤怒、自责等不良情绪相继出现,影响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因此,要尽早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1)对于否认、焦虑情绪:创伤后致残具备突发性,患者毫无心理准备,对残疾一时无法接受,但对此既定事实接受后,焦虑等不良心理即会出现,此时,护理人员要将治疗疾病的方法、康复训练开展后的作用等耐心的讲解给患者,并真心地关爱患者,引导患者对自身疾病逐渐的形成正确的态度,从而增强患者的配合程度;(2)对于愤怒或抑郁情绪:康复训练及相应治疗开展一段时间后,由于并未明显恢复患者的肢体感觉、肢体功能,且患者尚不能自理生活,导致愤怒或抑郁情绪出现,护理人员应定时将康复治疗效果告知患者,并让患者了解到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收效甚微的现象属于正常,用言语给予患者鼓励,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缓解不良情绪;(3)对于自卑与依赖心理:因患者无法自理生活,对他人照料过分依赖,使患者生活信心失去,出现自卑、痛苦心理,护理人员要注意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鼓励患者通过功能训练方式改变此种状况,并根据患者情况,让患者适当的独立完成简单的日常生活,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2]。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评价患者心理状况,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分数越低,患者心理状况越好;患者出院前,调查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护理前,SAS、SDS评分分别为(52.4±3.4)分、(48.7±2.6)分,护理后,SAS、SDS评分分别为(34.6±4.1)分、(30.7±4.3)分,护理后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
2.2 护理满意度
经心理护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3.7±3.4)分。
3 讨 论
外伤为截瘫的主要原因,具备突发性、致残性的特点,截瘫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失去,再加上会改变身体形象,极大的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最终,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效果。康复训练是截瘫患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但由于不良心理的存在,降低患者依从性,使康复训练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3]。康复科治疗截瘫患者时,康复治疗于早期介入,并于早期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后显著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护理效果较好。心理护理属于专门干预患者心理状况的措施,实施过程中,会针对截瘫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障碍,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及干预,使患者能够尽量平和的面对截瘫这个既定事实,并能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保证康复治疗的顺利开展,促进患者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4]。
综上所述,截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促进康复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