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及护理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2018-01-30胡朝春
胡朝春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启东 226200)
中风一般又可将其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该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发性的破裂或血管阻塞致使血液不能够流入患者大脑,继而引发的一种脑组织损伤疾病[1]。通常该疾病男性多于女性,其具有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本研究分析应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及护理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6日~2018年1月30日期间我院接收的38例中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19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3例,年龄38~90岁,平均年龄为(62.75±10.54)岁,其中有5例脑梗死,14例脑出血;对照组中男14例,女5例,年龄39~90岁,平均年龄为(62.87±10.96)岁,其中有4例脑梗死,15例脑出血。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止血或抗凝,按照医嘱给予用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及护理:①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并指导其主动积极的参与康复训练。②偏瘫肢体康复训练,首先协助患者在床边进行基础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仰卧位时将患侧的上肢放置在枕头上,相关的护理人员指导其缓慢的进行3~4次被动运动,同时将运动的部位和方向告知患者,让其自身对运动进行感受,然后对其进行辅助运动并逐渐减少辅助量,护理人员在期间需要教会患者运用健侧辅助患侧进行运动[3]。③体位低血压适应性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起立床或能够自行调节的床,每天对其进行增加起立倾斜度训练;④床上动作训练,在患者病情较稳定后,指导其进行双手交叉上举以及摆动训练,利用其健侧下肢将其患侧下肢向上举,最大程度的抬起,然后在缓慢的将其放下,使其肌力得到提高,预防双侧下肢关节发生挛缩情况,指导其进行翻身训练、搭桥训练、坐位平衡训练以及上肢随意运动易化训练,再次期间主要目的是让患者掌握身体平衡、预防其使用健侧而忽视患侧的功能等[4]。⑤步行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单腿站立训练、立位平衡训练以及平衡杠内重心转移训练,让患者的顾鹏控制能力得到提高。⑥回归社会后的训练,在患者离开医院时买回来人员应教会其对患肢进行合理的功能训练,如穿衣、洗脸、起床等。
1.3 观察指标
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并且采用FMA指数对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Barthel指数:观察组为(52.15±16.42)分,对照组为(35.26±12.31)分。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587,p=0.001(P<0.05)。
治疗后FMA指数:观察组上肢(34.28±5.75)分,对照组上肢(23.47±6.81)分,t=5.286,p=0.000;观察组下肢(28.46±4.55)分,对照组下肢(16.10±4.48)分,t=8.437,p=0.000。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中风是临床较为常见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该疾病的病因包括血管性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以及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研究发现对中风患者应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能够有效的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对其应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及护理,通过对其进行心理康复护理,让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之后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包括床边训练、床上运动训练、步行训练以及出院后患者自身训练等。本研究分析应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及护理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肢体运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及护理能够有效的促进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