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与二十四节气之立冬、小雪

2018-01-30编辑王芳丽

中国三峡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三候小雪习俗

◎ 文 | 陈 超 编辑 | 王芳丽

水与立冬

每年11月7日左右,当太阳到达黄经225度,就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

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与立春、立夏、立秋一样是代表季节开始的节气。它的到来,标志着北半球的自然界到了一个安静、消极的阶段,一年的循环在此要做一个总结。关于“立冬”,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记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立冬就意味着冬天来临了,这个时候万木凋零,虫蛇伏藏,大自然去繁就简,抱朴守拙,一派清冷萧条之象。万物收藏,藏的并不仅仅是满仓的谷物、沉眠的蛰兽,更是在其他三季萌发、生长、成熟的生命能量。活跃了三季的大地,需要在这时收纳起活力,开始静养。

古人将立冬分为三个候应:“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说一候那五天,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河流、溪水都开始结成冰;到了二候的五天,土地表层也已开始冻结了;至于三候,则是古人对自然产生的神奇联想。雉,就是指野鸡之类的鸟类。而蜃则是一种大型贝壳生物,传说这种生物可以施展幻术,在海面上营造出海市蜃楼。立冬十天后,野鸡等大型鸟类也因无法忍受寒冷而减少了活动,同时海中的大型贝类生物则漂浮到了海边。由于蜃贝壳上的花纹类似野鸡羽毛的花纹,从而让古人产生了如此的联想。

民间习惯把立冬作为冬三月的开始。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各地的天气有着明显的差异。立冬期间,南方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长江中部刚刚进入晚秋时节,天气开始变冷;华南地区迎来了一年中最为清爽宜人的时节;北方则一派冰天雪地、万物凋零的景象。因此,当东北的农作物进入越冬时期,中部地区正在进行“三秋”(秋收、秋耕、秋种)的收尾工作,华南地区则开始抢种冬麦,清沟排水,做防冻的预防备工作。

民间认为立冬当天的天气很神奇,可以用来占卜一冬的天气情况。谚语云:“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此外,还有“立冬雷隆隆,立春雨蒙蒙”,“立冬落雨一冬落,立冬无雨一冬干”,“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

在古代,每逢立冬之时,皇帝有出郊迎冬的礼仪,还有赐群臣过冬衣物、矜恤孤寡的制度。在民间则有贺冬习俗。贺冬也被称为“拜冬”,每逢立冬之时,人们换上新衣,相互往来以示庆祝。民国以来,贺冬这一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诸如办冬学、拜师活动等活动,则被逐渐固定化、程式化,且更具有普遍性。

立冬这天还有扫疥的习俗。人们在立冬次日用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汤沐浴。这一习俗主要流行于江苏、河南以及浙江等地。浙江嘉兴也将这一习俗称为“洗疥”。用于煎汤的各种草药中,除了野菊花、金银花为主料外,还有香草、茄根或干姜等作为辅料。

浙江绍兴地区还有在立冬日酿造黄酒的风俗。因为冬季是露天发酵酿酒最适合的季节,这时候酿的酒不容易变坏。千百年来,绍兴地区一直是都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时间作为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段,并称之为“冬酿”。在每年立冬开酿前,人们为了能够酿出好酒,都会举行形式较为简单的祭拜仪式。

水与小雪

每年的11月21日~23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40度,就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小雪。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也就是说,到了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之为“小雪”。

虽然此时的雪常常或半冰半融,或落地即融,尚不能以完美的雪花形状在地面上积存。但是,雪的出现,则是寒气真实生成的显现。古人认为,由于天空中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导致天地阻隔,阴阳失调,致使万物因封闭而一片萧条,进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同雨水、谷雨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量的节气。以现代科学角度来看,小雪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率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将陆续进入冬季。随着冬季的到来,全国的降水逐渐跌入一年中的低谷。此时南方的降雨虽然相对较多,天气却是潮湿而阴冷。

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小雪时节天气已经颇为寒冷,北方以降雪为主,南方虽然下雨,但是雨后的彩虹已经销声匿迹了;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气寒冷导致天空的阳气上升,地面的阴气下沉,阴阳两气不能融会贯通;三候“闭塞而成冬”,小雪时节的北方已经封冻。而南方刚刚进入初冬,雨水明显减少。

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下雪可起到杀菌除害、净化空气的效果。对于北方土壤来说,披上一场雪可以使土地保湿、肥沃,就像棉被一样保暖。因此,民间有忌讳小雪节不下雪的习俗。民谚曰:“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

这个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收割、播种工作已经结束了,当下最主要的工作是防冻、修剪作物枝干、包裹草秸,农闲时节还可做晾晒蔬菜、草编、造肥等农副业工作。

小雪节气期间,农历十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下元节。下元节,也叫“下元日”“下元水官节”。下元节来源于我国传统的道教。道教中有天官、地官和水官,分别对应尧、舜、禹三位人间帝王。其中,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负责解厄。由于这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三天分别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道教认为下元节这个日子为水官的诞辰日,同时也是水官的解厄日。这一天,水宫大禹王要下凡巡视,观善恶,察冷暖,然后回奏天庭,为人间排忧解难。所以在这个日子中每所道观都要做道场,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在北京,有的道观自此日做持续百日的功德道场,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五结束,期间民众可到道观观看祭祀,并同时拜祭下元水官。在四川广安,各寺观在下元节持斋诵经,患有疾病的,还会献上祭品求神许愿,病愈后还要送匾还愿。

猜你喜欢

三候小雪习俗
小雪
小雪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Watching the Cataract on Lushan Mountain
处暑三候
圈里事儿
立冬,原来“冬”是这个意思!
立冬,原来“冬”是这个意思!
小雪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