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产业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01-30李东和刘甦孔亚暐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产业园园区发展

李东和,刘甦,孔亚暐

(山东建筑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山东 济南250101)

0 引言

产业园(产业园区)作为发展经济、改善城市布局的重要建设方式,在20世纪30年代后被一些发达国家所采用,较早的产业园有英国的曼彻斯特工业园和美国的斯坦福工业园。此后,产业园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在欧美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起来。

产业园区发展的历史展现出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不仅是振兴地方经济并享有特殊政策的空间载体和空间引擎,而且日渐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空间成果和增长极[1]。如今,产业园作为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载体和平台,通过产业的扩张、创新、聚集,对区域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产业园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赢得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现代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调整、升级的主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文章概述了产业园的概念与内涵,总结了现代产业园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阐述了国内外产业园的发展与现状,分析了产业园在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园发展的模式与对策,并对产业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产业园概述

1.1 产业园的概念

产业园区(产业园)属于产业地产(Industrial Estate)范畴。世界上最早的产业地产于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产生,随后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产业地产的开发成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随着新国际分工的深入和产业转移,各国相继设立了产业园区[2-3],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等。

作为产业的空间载体,“产业园”的概念逐渐形成,即通过园区规划的组织形式,利用建筑的聚集效应,实现产业的多样化与相互协作[4]。目前,产业园区通常是指那些由政府划定的用以集中发展某些产业的特定区域[5],是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产业园是一个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复合系统,是依据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理论和系统科学等方法规划建设成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态,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主要空间聚集形式[6]。

(1)传统产业园

最初工厂集中地称“工业园”,也称“传统产业园”。传统产业是相对于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而言的,传统工业园是在工业革命后形成的某一类传统工业企业的聚集地,通常没有明确的行业产业划分,如伯明翰纺织区、鲁尔钢铁工业区、中国东北采煤区等[7]。

(2)现代产业园(新兴产业园)

20世纪80年代,传统产业园随着技术的发展,产业类型由传统纺织、煤炭、钢铁、机械等工业产业,向以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主的新兴产业转变,并逐渐形成现代产业园。现代产业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园区上

现代产业园区是共享资源、分工协作的企业集聚而形成的产业区域[6]。现代产业园区由原来传统的人力密集、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的传统工业集群,转变为新型的人才、技术、资金高度密集的创新产业模式;配套设施也从无到有,集居住、办公、商业为一体,可自给自足[8]。

现代产业园在规划上从传统产业园的单一行列式变得更加灵活,布局及园区内空间场所的设定更为合理,注重空间的合理高效运用,因地制宜,配套设施较完善,绿化率高,污染现象较为罕见[8]。

(3)高新技术产业园

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都指向性质和功能相似的一类地域组织,即大学、研究机构或企业在一定地域内的相对集中地,其任务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区源于传统的工业园,但在功能、土地和环境的使用标准、主要投入要素等方面又比工业园更高级。园区内研发设计较为集中的区域可形成创意园区[7]。

(4)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在我国被认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产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的要求来规划和运行的工业园区。

(5)生态生产园

Cote和Hall从4个方面定义生态产业园:最大限度地保存自然和经济资源;提高园区的质量和运行效率;减少企业在对物料和能量进行利用、管理过程中的经济和社会负担;通过再使用或出售废气资源而获得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产业园区空间转型升级的新背景下,产业园内部产业门类越发庞杂,产业园区的分类在发展空间布局上,涵盖了一些工业集中区。目前形成的产业园区的类型十分丰富,园区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科技园、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等。

产业园区的空间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空间主体向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从而使产业层次不断升级,部分产业园区甚至跨越了产业范畴,进入城市新城的序列[9],为此又出现了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产业园类型。

1.2 产业园的功能和特点

1.2.1 产业园的功能与作用

传统的产业园区主要以生产制造功能为主,随着园区向城市逐渐融合或拓展,其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生活服务功能都需要逐渐完善。现代产业园通过产业的扩张、创新、聚集,对区域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现代产业园区具有如下功能与作用:

(1)产业园都市经济的积聚中心和是都市经济复苏的重要增长点;

(2)产业园是产业的孵化器;

(3)产业园是以“发挥人才创造力”为重点的都市企业再教育培训基地;

(4)产业园是以“创新”为重点的研发创新基地;(5)产业园是以促进就业为要务的就业中心;(6)产业园是一个提供交易的平台,体现为具有经济价值;

(7)产业园以其时尚的建筑、优雅的环境和强烈的人文气息成为都市著名的旅游之地。

1.2.2 现代产业园的特点

(1)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园区功能主要集中在研发和商务上。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2)在园区地域范围内实施大量的优惠条件。产业园是在有一定的边界范围的地域空间内的实体经济,具有此区域范围内独有的特殊优惠政策、产业布局、管理制度等。

(3)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与设施、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聚集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地区特色产业。

(4)产业园园区风景优美,低容积率、高绿化率,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为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总之,产业园是城市产业结构的重要构成[10],是集新体制、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为一体的创业中心和经济单元,具有生产高效化、技术集约化、管理企业化、节能环保化、功能多样化、效益最大化等特征。产业园是产业集群的一种实践体现,而产业集群是产业园区的本质特征[11]。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是现代产业园区建设的重要目标[12]。

1.3 国外产业园发展与现状

1574年在意大利西北部建立的热那亚湾雷格享(Leghohy)自由港区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经济产业园区”[13]。此后,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等多种形式的园区在世界各地也不断出现。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其校园内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区——斯坦福研究公园(Stanford Research Park),后来发展成“硅谷”,美国硅谷的建立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产业园的正式诞生[13]。1957年,前苏联建立了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成为世界上最早冠以“科学城”名称的产业园区。此后,多种形式的产业园区在世界各地不断出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产业园区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14],相继出现了日本的筑波、台湾的新竹、新加坡的裕廊等发展比较成功且极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典型[15]。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10000多个经济产业园区[13],这些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对国家和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1]。

1.4 国内产业园发展与现状

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由于产业园区对于经济开发、交通运输方式的整合、城市环境的改善等多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我国各级政府及相关企业都将发展建设各类产业园区看作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企业品质的重要契机,并给予大力支持。

我国从1984年开始在国内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先后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此拉开了我国产业园区建设和规划的序幕[15],并带来了全国产业园区建设的热潮,逐步发展出以粗放型产业为主体的园区,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农业园区、化工园区等。

90年代末开始出现了以行业为主体集聚的软件园、电子商务园、展览园、创意文化园等专业化园区和以个体专业经营为主体的精细化园区,如服装城、家纺城、油画村、玉器城、古玩城等。由此说明我国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和规划正在向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16]。

2014年,国务院先后批复建设深圳、苏南、天津滨海、湖南长株潭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上此前已经批复建设的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我国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达到7个。2015年,首批14家省级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目前,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总数已达129家。

目前我国国内的产业园基本分为2类:(1)各级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发展本地经济而人为设立的各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天津滨海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各园区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在当地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满足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各企业通过共同管理、分工、协调达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为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建立的现代产业园区[15]。

目前,各类产业园区日渐成熟,现已形成了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特有运营模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进一步发挥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巨大作用。

2 产业园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产业园区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7],并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空间形式。但产业园区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园区建设及发展缺乏相应的空间组织规划理论和经验,一些产业园区仍然存在着“有企业无产业”,或者有产业集聚、但产业与产业之间缺乏关联度甚至没有关联度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效益和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园区发展不平衡。起点不一,部分园区建设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2)园区产业定位不明确。近年来,许多园区盲目发展,产业园的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空间组织规划指导,与城市发展衔接度低,园区规划停留在传统城市规划模式层面,且同质性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功能分区和自身功能的准确定位,总体产业定位不清,专业化分工不明确,难以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

(3)部分园区布局分散、产业特色不突出。各个园区虽然有一些地方特色,但产业关联度不高,对外缺乏突出的品牌特色和产业优势与竞争优势,园区也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

(4)土地开发效率低下、利用效率低。产业园区土地利用粗放,投入产出率低,甚至园区土地紧缺已成为部分产业园区发展的“瓶颈”。

(5)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多而短,区域辐射带动弱,技术创新能力弱,园区发展动力不足。

(6)产业不配套或配套衔接不够,配套设施和管理服务相对滞后,专业化的服务型企业和机构不足,发展环境不能满足进园企业要求。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现在园区经济效应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产业园区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产业集群能够形成良性互动,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产业集群的指导下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不仅是当前发展产业集群的需要,更是加快新兴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3 产业园发展的模式与对策

(1)目前从国际范围来看产业园的发展有4个阶段模式:

①生产要素聚集阶段:园区功能以加工为主,主要从事单一的产品制造、加工等;主要的产业类型是附加型、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产业发展的需求主要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优惠的税收政策;园区与城市的发展空间基本是脱离的。我国一些发展水平偏低的产业园区目前尚处于这一阶段。

②产业主导阶段:园区的功能主要是产品制造,主要的产业类型是外向型,其中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主;产业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的配套服务和研发能力,依靠外部科研和大学的支撑;园区与城市的发展空间相对脱离。我国发展水平较好的高新园区基本处于这个阶段。

③创新突破阶段:园区类型是研发型,具有科技产业园和制造研发的复合功能;主要的产业类型是技术密集型、创新型的产业以及高新技术等新兴领域,产业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的高素质人才和良好的信息技术;园区与城市的发展空间相对耦合(中枢辐射式)。代表性的园区有:中关村科技园、台湾新竹、法国索菲亚高新科技园。

④现代科技都市阶段:产业类型为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及其他以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具有现代综合城市和产业集聚地的复合型功能;产业发展需要依托高价值的品牌、高素质人才资源和高增值高回报的巨额金融资本;园区与城市的发展空间紧密融合(多级耦合式)。代表性的园区有:美国的硅谷。

美国产业园区的发展有3种主导形式,分为学校或民间非赢利性机构主导型、政府主导型以及政府、大学、企业联合管理型。魏利认为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大致有3种:政府推动的外生型发展模式;以市场为主导的内生型发展模式;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互动的,即内生与外生相结合的混合式发展模式[11]。

(2)产业园的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①明确产业定位,坚持规划先行。

产业园区规划是对园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开发、招商引资、运营管理等全局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综合研究分析,是未来一个时期指导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的总纲领,决定园区的建设规模和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园区在基础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规划先行”的指导原则。

②加强园区的创新能力,促成土地管理手段的法制化。改善产业园区投资环境,加强产业引导,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制定合理的园区产业政策,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要协调好园区内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利益关系;区分不同园区,实行分类指导,努力形成“一业特强、多业并存”的发展格局。

③增强“人才”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工业园区招工难的问题,加强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培训。

④营造高标准的、良好的人居环境,推进园区环境的生态化建设。

⑤要制定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和低劣产业退出政策,实现园区经济与生态经济和谐发展。

⑥完善支撑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

a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政府性资金的支持,适度超前投入;

b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方式,逐步形成高效的园区运作机制;

c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经营”的原则,把一些有效益的公用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经营向社会公开招标,吸引社会民间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各类为园区内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实行以商养园、以商促园。

⑦完善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的中观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综合决策机制,增强决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⑧构建产业园区经济规则体系从根本上决定着整个产业园区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运行方式。

⑨提高行政效能,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⑩构建产业园区经济信息系统,是现代产业园区管理和有效运作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4 产业园发展的趋势

我国产业园区在改善投资环境、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扩大出口、参与分工、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集聚、引领、示范作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大致呈现以下趋势[18]:

(1)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新一代产业园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由单一的制造园区向功能多元的产业新城转型。当前,高新区的发展模式逐渐脱离单纯的产业园区概念,向综合性城区转变,呈现“产城融合,城业共生”的发展趋势。

(2)园区的建设由规模化向主体多元化、功能综合化、园区差异化、运营专业化发展。一区多元,各具特色,形成园区内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多元化偏重于园区的开发主体及开发模式,按“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原则,形成多元化的开发主体及开发模式;功能综合化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园区差异化偏重于对园区发展的定位,通过定位的创新凸显园区的个性;运营专业化偏重于对园区的运营管理服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构建产业生态系统。

(3)产业园区的发展将引领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

(4)由封闭体系向开放体系转变。在区域合作发展的要求下,园区产业间的空间合作越来越紧密,高新区被其所在城市赋予了产业空间开拓、新区建设引擎等多重使命。

(5)内部空间组织由功能分区向空间融合转变。

(6)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7)更加注重环境规划。

产业园的发展和建设应坚持按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科技示范、高效率建成的“四高”准则,打造一个科技、循环、经济、生态的现代产业园基地,建设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融合、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新型产业园区,打造现代产业强区。

参考文献:

[1]胡惠林.区域文化产业战略与空间布局原则[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43-56.

[2]Conway H M,Liston L L,Saul R J.Industrial Park Growth:An environmental success Story[M].Reston:Conway Publications,1979.

[3]Haas H D.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dustrial estate concept in developing nations,taking the Caribbean countries as an example[J].Applied Geography&Development,1981.

[4]卢卓君.基于驱动模式的文化艺术产业园区规划探索——以青岛达尼艺术区规划调整为例[J].中国园林,2017,33(11):70-75.

[5]Peddle M T.Plann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develop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a review of the history,literature and empirical evidence regarding industrial parks[J].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1993,7(1):107-124.

[6]田金平,刘巍,臧娜,等.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展望[J].生态学报,2016,36(22):7323-7334.

[7]赵四东,李林,钟源,等.基于边缘城市理论的产业园区规划策略研究——以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为例[J].城市规划,2017,41(5):84-93.

[8]钟中,侯笑红.新兴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策略及其趋势[J].华中建筑,2015(6):142-146.

[9]许业和,虞林洪.“产业遴选与空间落实”双重路径下的产业园区规划和实践[J].规划师,2014,30(10):25-29.

[10]王博.新建型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11]魏利,王玉光.浅议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及规划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6.

[12]樊杰,陶岸君,梁育填,等.小尺度产业空间组织动向与园区规划对策[J].城市规划,2010,34(1):33-39.

[13]向乔玉,吕斌.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引导[J].规划师,2014,30(6):17-24.

[14]李清源.西方园区经济理论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23):42-43.

[15]于海漪.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历史与反思[J].华中建筑,1999(3):116-118.

[16]贺传皎,王旭,李江.产城融合目标下的产业园区规划编制方法探讨——以深圳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7,41(4):27-32.

[17]王缉慈.中国产业园区现象的观察与思考[J].规划师,2011,27(9):5-8.

[18]刘瑾,耿谦,王艳.产城融合型高新区发展模式及其规划策略——以济南高新区东区为例[J].规划师,2012,28(4):58-64.

猜你喜欢

产业园园区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