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观及其对高校育人工作的启示
2018-01-30彭宗祥刘跃铭
彭宗祥,刘跃铭
(上海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先后发表一系列关于青年及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形成了其内涵丰富、逻辑鲜明的青年观,指明了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发展方向与实现路径,提出了高校做好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的遵循原则与行动指南。
一、“生逢其时、责任重大”的青年认识观
为什么要培养青年?这是青年观的首要问题。习近平认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1]在此,习近平科学阐述了青年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地位和作用,回答了这个首要问题。青年认识观,正是习近平青年观的逻辑起点。
(一)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
要做好青年培养工作,首先要从青年人的基本思想特点与行为特征入手。习近平十分了解青年的特点,他指出:“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2]“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3]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对“九五后”大学生进行点评,认为当代大学生是“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4]。当代青年具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5]。通过对青年人思想特点与行为特征加以认识与分析,青年人的时代责任与历史担当也得以彰显。
(二)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
习近平寄当代中国青年以厚望,他在不同场合明确指出了青年人和国家建设及社会发展间的紧密关联。认为我国青年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6]。“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7]在此,对于青年思想特点与行为特征的认识,被进一步用来解答社会的发展与民族的崛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党90多年来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8]。青年人在不断发挥潜能,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在不断奋勇拼搏,追逐青春梦想的过程中,同时也会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民族复兴的实现添砖加瓦。
(三)青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青年不仅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政治责任,更担负着复兴中华文明的思想责任。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9]。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竞争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在于对青年思想的武装与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10]。为了青年一代的发展与成长,推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核心价值观不仅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更为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构筑了牢固的精神空间与思想保障。事实上,正是考虑到践行与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人成长发展间的这一紧密关联,习近平反复强调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在2018年8月22日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各级各类机构“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11]。并且明确了对青年大学生不同群体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习近平要求低年级学生“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要求高年级“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12],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通过引导广大青年切实解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在行为上通过践行引领社会风气,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将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力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青年发展观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寄语当代青年大学生:“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13]可见,当今青年一代学生,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人,在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之后,将会成为国家改革发展的生力军,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要责任,青年的素质能力和精神面貌,将对我国宏伟蓝图的实现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责任重大”[14]。青年发展观,正是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核心。
(一)青年发展的定位与要求
要解决好青年人的发展问题,首先必须明确青年发展的定位与要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习近平对于青年发展的系列论述处于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中。2013年5月4日,提出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练就过硬本领、要勇于创新创造、要矢志艰苦奋斗、要锤炼高尚品格”的“五点希望”;2014年5月4日,进一步发展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法;2015年7月24日,提出“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四点要求;2016年4月26日,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2017年10月28日,十九大报告提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项要求;2018年5月2日,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四点希望”;2018年7月2日,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十六字箴言。以上这些重要论述,涵盖青年的信仰塑造、能力培养和道德培育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党中央对当代中国青年的充分信任和殷切期望,体现了习近平对当代中国青年历史责任的新要求新定位。新时代广大青年将共同见证和参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习近平的青年发展观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科学路径,为青年人的青春梦想插上了现实的翅膀。
(二)青年发展的动力与途径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15]要解决好青年人的发展问题,就要明确青年发展的动力与途径。
习近平从2013年以来在与青年多次交心谈心中,反复强调青年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的融贯为一。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奋斗正确方向[16]。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9]。因此,青年自我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基于人民的幸福,基于国家的命运。青年要想实现社会融入、自我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现实基础,更加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引领,还需要强大的动力支撑。
与此同时,青年人的成长成才必须基于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必须对青年人发展的途径展开充分研究。作为一个承前启后、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群体,“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13]针对青年人可塑性和未来性的特点,在考察青年发展的问题时,必须双管齐下,既要充分发挥青年人的无限能量,又要不断磨炼青年人的坚定意志。“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13]青年一代必须要敢为人先,敢做先锋,继往开来。“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1]青年人要将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积极生气与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相结合,在达成个人发展与自我完善的同时,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广大青年来说,新时代既是最大的人生际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验。习近平总书记衷心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17]青年发展观的提出与深化,回应着时代赋予青年人的重要使命,引导着青年成为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生力军。
三、“立德树人、教育优先”的青年教育观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18]2013年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全面阐述了青年教育的重大关键问题。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到中央工作后第六次到北京大学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青年如何健康成长”等重大问题,他强调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大学对青年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17]在这些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明确了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的目标定位、主要任务、重要举措和基本要求,这也是新时代高校青年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青年教育观,正是习近平青年观的实践基础。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19]在此,习近平强调了青年教育过程中的德育为先原则,教育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立德树人任务的目标指向就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1]此语深刻地揭示出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与立德树人的质的规定性。
(二)坚持优秀文化对青年的滋养
在教育青年的过程中,文化滋养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22]习近平结合对青年人思想特点的认识,强调了青年的对于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6]。在这个意义上说,把好文化关,运用优秀文化对于青年理想信念展开教育,成了青年教育过程中的一项必要环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积累的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和气贯长虹的浩然正气,可以滋养青年人的心灵,陶冶青年人的情操。“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种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17]开辟未来不能忘记本来,勇于创新必须善于继承。广大青年应积极汲取人类文明成果,善于继承先贤的智慧与精神,将其转化为有利于规划自身成才成长,有利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重任的养分。
习近平还强调,青年自主自觉学习经典知识必须要有甘坐“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必须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要充分发挥青年的创造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用。”[23]显然,青年人的教育工作开展,必须充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指导青年人将书本知识化为实践指南。唯有如此,针对青年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影响到青年发展,促进青年的成长成才。
四、“皆可成才、尽展其才”的青年工作观
“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2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我党青年工作历史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回应时代要求,逐步形成了“党、团、高校协同联动、各负其责”的青年工作观,从根本上回答了“怎样培养青年”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17]青年工作观,正是习近平青年观的现实保障。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青年工作纳入工作总体格局
做好青年工作的重点,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1]唯有党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与指导得到了保障,青年的成长发展才能走上正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多次强调:“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在展开青年工作时,全国上下要从战略高度看待青年发展事业,尤其是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全局视野,把党的青年工作摆上重要议程,纳入工作总体格局,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积极引导青年,加强领导,政府、群团组织、社会等各方面协同施策,齐心协力地共同呵护青年成长,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全党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的良好局面[16]。唯有当各级党组织能够“坚持以青年为本,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把服务与成才紧密结合,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促进青年在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全面发展”[25],伟大梦想的实现才能真正具备现实基础与保障。
(二)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青年工作新阶段
青年的成长发展是一个持续性过程。青年工作必须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布局谋划青年工作时,坚持引领青年将自身发展同中国梦的实现相融合,制定了科学而系统的青年工作政策体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青年发展平台。2015年7月,在中共中央首次召开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群团工作、群团建设纳入到党建工作总体部署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把培养“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作用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26],开启了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青年工作的新阶段。2016年8月,实施共青团改革方案。2017年4月,制定青年发展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将事关青年发展的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婚恋、就业创业等10个方面做了全方位的规划和要求,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国家战略层面将青年工作纳入发展规划,为青年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了良好的现实保障。
总而言之,青年工作的开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巨大成就为青年的成长成才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为青年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石”,而科学而系统的青年发展的政策框架,则进一步为青年发挥能量,建功立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保障,让每个青年人都能够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奋斗青春,大展宏图。
五、习近平青年观对于高校育人工作的启示
习近平青年观深刻揭示了“时代”与“青年”间的关联,既强调时代赋予青年的特殊使命,又关注青年在时代中的成长发展,这一切入点恰好与当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全新思路构成了强烈呼应。习近平青年观对于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巨大启示。
(一)习近平的青年认识观对于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启示
习近平强调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而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教育方针,恰好与习近平的青年认识观形成了呼应。一方面,青年人的朝气、活力与创造性赋予了他们巨大的发展潜力,青年人亟需一个施展拳脚的舞台,在实践中成就自身,实现自我;另一方面,青年人身上担负着厚重的历史使命,他们的成长发展轨迹恰好与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步而行。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理解习近平青年认识观所揭示的青年人可塑与属于未来的双重特质,着力将青年人的发展潜力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现实。为此,高校需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为根本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工作主线,以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为工作抓手,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完成青年人发展过程中的潜能转换,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在此,习近平的青年人认识观为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习近平的青年发展观对于高校坚持全过程育人的启示
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理念。其中,全过程育人与习近平的青年发展观有着紧密关联。在关注青年成长过程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培育青年人的奋斗精神与创新能力,将其看作是青年人成长的动力支撑与现实基础。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结合习近平青年发展观,对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动力因素进行充分关注。青年人的发展与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到学生从入学到离校的全过程中,不断磨练青年学子的坚强意志,挖掘青年人的创造潜能,激发青年人的成长动力。通过全过程育人的实践,赋予青年人不断进行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力量,引导他们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在此,习近平的青年人发展观为高校坚持全过程育人提供了实践指引。
(三)习近平的青年教育观对于高校坚持全方位育人的启示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实施过程中,全方位育人这一环节与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有着极其紧密的关联。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针对青年人的教育,需要从优秀文化的滋养熏陶入手。为此,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资源,从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关怀、情感教育等各个向度,关注优秀文化对于青年人的熏陶,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向上向善、从严从实、求真求精的精气神注入到青年人的心中。为了达成文化育人的效果,高校教育工作者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青年人的生活世界,解决青年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需求,通过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打造出全方位的立体育人环境,切实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与生命力。在此,习近平的青年教育观为高校坚持全方位育人提供了思路框架。
(四)习近平的青年工作观对于高校坚持全员育人的启示
习近平的青年工作观强调“皆可成才、尽展其才”,关注各级组织青年工作的开展情况,其基本精神与“全员育人”理念不谋而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青年工作必须纳入党委工作总体格局,必须从战略高度看待青年发展事业,这恰恰为高校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工作提供了具体思路。高校全员育人工作的开展,需要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管理服务人员等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到立德树人的教育事业中来。这一系统工程,无法脱离高校党委的顶层设计。唯有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能够充分实施,高校才能举全员之力,将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的工作方针贯彻到高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为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提供坚强保障。在此,习近平的青年工作观为高校坚持全员育人提供了制度支撑。
六、结束语
习近平青年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仍然在不断发展中。它既是我们党关于青年工作思想基于实践探索的继承、丰富与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新时代基于理论创新的与时俱进与逻辑延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理论品格和现实意义。从认知逻辑、时空逻辑与实践逻辑三个维度来看,青年认识观是前提,回答了关于青年地位、历史作用和时代使命等基本问题,是习近平青年观系列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青年发展观是目标,科学地把握了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规律,总结了青年所必需的内在素养和能力,为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指明了前进方向;青年教育观是重点,回答了事关青年教育的意义、目标定位、主要任务、重要举措和基本要求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时代高校加强青年教育工作的根本准则;青年工作观是保障,在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上回答了如何为青年追梦圆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扎实的实质保障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