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儿童阅读,播下幸福的种子
2018-01-30伍美珍
文/伍美珍
自2000年出版第一本青少年文学读物以来,我的写作生涯已近20年。在这之前,我是一名少儿期刊的编辑,出于办刊的需要,我和孩子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总是想了解孩子们的阅读口味到底是怎样的。也许是职业带来的影响,当我开始为孩子们写故事的时候,我时刻提醒自己:这样写,孩子爱读吗?而且,我还十分乐于挤出时间,经常走到校园中去,和小读者们面对面地接触,给他们讲述阅读给我带来的好运,以及我在童年的时候,是如何爱上阅读与写作的。与此同时,这也给了我难得的机会,可以调查及感受到小读者们的阅读兴趣,了解他们的阅读状况。
孩子们爱读什么书
女孩子大都爱看校园小说及童话故事,男孩子大都喜欢惊险类的故事,以及动物小说,还有一部分男孩爱读百科知识类书籍。值得注意的是,一贯被女孩子忽略的科普读物,在近两年已开始引起她们的兴趣。去年,我在明天出版社推出了一套漫画科学书籍,我发现在一、二年级的学生中,很多人都拥有这套书。他们选择这套书,是因为他们想了解科学,这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女孩。
我意识到,我们写给孩子看的书,一定要让他们觉得有趣而且读得懂。内容虽然是重要的,我们传递给孩子的形式,也是同样的重要。对于枯燥的科学知识,如果我们用了孩子们熟悉的漫画和故事的形式来切入,可以和小说、童话一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读物。
爱阅读是孩子的天性
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喜爱阅读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当孩子从幼儿阶段过渡到学童年龄,他们便会以百倍的热情地投入到对书籍的阅读中,就像是饥饿者扑在面包上一样,他们从丰富的文字中,欣喜地感受着书籍向他们展示出来的神秘又奇特的世界。
我有一位朋友,属于老来得女,他有一天竟然对我说,他要禁止一年级的小女儿读我的书了。我大为惊讶,问这是为什么?他说视力本来就堪忧的女儿,每天都捧着我的书,反反复复地看,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女儿就这么着迷,他担心女儿的视力和运动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才下达了“禁读令”。我听了不禁莞尔,其实我送给他女儿的,只是几本我主编的小学生日记,一定是这些小学生写的简短又天真的文字,引起了他女儿的共鸣。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反复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这是正常的,因为她刚刚进入到书籍这个全新的世界中,她的全部阅读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只要重复去做同一件事情才能宣泄阅读带给她的惊喜。
当然我也遇到过对阅读没有兴趣的孩子。记得有一年的读者见面会,有一个看上去十一二岁的男孩,排队来到我的签售台前。我问他,你爱看书吗?他干脆地回答:不爱。我又问他,那你为什么要买我的书来让我签名呢?他气鼓鼓地说:是妈妈逼着我买的,他的妈妈站在一旁有点尴尬。我也不知道这个男孩后来怎么样了?他养成了阅读习惯了吗?也许他生来就不爱阅读,他的兴趣在别处,比如运动。但也许,在他生命中的某一天,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他突然喜欢上了阅读。日本侦探小说作家东野圭吾在其自传《我的晃荡的青春》一书中写到,他从小就是个不看书的孩子,他的母亲为此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让儿子喜欢上阅读,直到东野上高中的时候,他偶然读到一本姐姐借来的侦探小说,从此就迷恋上了阅读。后来他居然还成了一个著名的侦探小说作家。可见,虽然我们都认为,孩子阅读的年龄越早越好,但每个孩子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一个直到高中才爱上阅读的孩子,补上阅读课还是来得及的。
学校对学生阅读的引导
其实,孩子们爱上阅读,学校和老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么多年来,我走访了全国各地很多小学校园,从一线大城市的小学到偏僻乡镇小学,我发现凡是提倡阅读的“书香校园”的孩子,他们给我的感受是性格活泼开朗、幽默、善于听课,思路开阔而敏捷,可爱又聪明。
而我也曾走访过一些学校,由于学校缺乏有效和正确的阅读引领,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量很小。这些往往孩子很胆怯,缺乏对幽默故事的领悟力,他们的视野相对比较窄,提出的所有问题均围绕“如何写好作文”这一点。在课堂上,他们普遍存在听课能力较差、理解力弱、精力不集中、不善于独立思考等问题。很多来自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他们都无从排解,在我眼里,他们是“被堵住”的孩子,暂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通道。
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教育理念比较先进的学校,对孩子的天性比较尊重,幸福感也比较高。在那些学校里,往往有随处可见的小小图书角、宽敞明亮的图书阅览室,以及丰富多彩的阅读橱窗,还有对孩子们的阅读热情鼓励的老师们。
令我感触很深的是很多民工子弟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为孩子们的阅读所做出的努力。首先,他们在校园内布置了很多图书角,为孩子们创造随处可阅读的舒适环境,定期开展丰富活泼的阅读活动,包括从各种渠道争取到儿童文学作家到访校园。校长和老师们告诉我,正是这些孩子的家庭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所以他们尤其重视校园的阅读环境的建设。除此之外,他们还担负起了教育家长的责任,有很多民工子弟小学开设了“家长课堂”,让家长们意识到孩子阅读的重要性。虽然孩子们来自相对贫困的家庭,但我看不出来他们身上有任何的自卑,他们活泼开朗,思路敏捷,落落大方,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阅读的力量。
警惕功利性阅读
我在读者见面会上,总会有小学生家长很焦虑地问我,如何让她的孩子不要总是看小说、童话之类故事书,而是让孩子去读一些“有思想的书”。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无异于在揠苗助长,这不但反映出家长们所持有的功利性阅读的思想,还反映出家长对儿童文学的无知、对儿童教育的无知。
我也经常接到孩子们的投诉,父母强制他们阅读一些书籍的行为让他们感到委屈又生气。目前国内成年人的阅读状况并不乐观,父母只是一味地逼迫孩子去读“名著”,这样简单而又盲目的家长式命令,必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有多少父母都是这样,不假思索地随大溜去逼迫孩子读自己指定的书籍,结果却伤害了孩子才刚刚萌发的阅读热情,损毁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当然我也遇到过真心喜欢名著的孩子,我认识一个小学五年级的男孩,他痴迷《三国演义》,达到对书中的内容信手拈来、倒背如流的地步了。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起点都不一样,正所谓殊途同归,尊重孩子的阅读情趣,合理引导阅读方向比强制性的阅读命令与功利心重要得多。
我曾受邀参加过电视台的一档少儿读书节目,这是一台带有读书竞赛性质的栏目。令我诧异的是,孩子们展示的书中,几乎没有适合他们这个年龄的儿童书籍,他们侃侃而谈的都是成人书籍,甚至包括内容深奥的《时间简史》《菜根谭》《百年孤独》,我很疑惑他们谈的读后感到底是自己写的,还是背后的成年人代笔。听一位编导告诉我,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会谈及自己读的儿童读物,但家长们很快就发现,评委导向是赞同孩子们去读那些深奥的有思想深度的书籍的,这样的读书少年容易获奖,于是节目就成了今天的风格。我想,评委们的愿望或许都是好的,可惜他们没有儿童本位的意识,作为少儿节目的评委,他们的导向只会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说谎和造假,也容易导致孩子们因为读物的艰涩而放弃阅读。而我也充分意识到,在中国,发现儿童、尊重儿童,依然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当然,随着我的作品伴随着两代孩子的成长,我也清晰地看到了中国家长们在孩子阅读态度上的变化。以我举办读者见面会最为频繁的广东地区为例,记得十年前我去那里的时候,往往是一帮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自己跑来见我,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是避开父母偷偷前来的,因为父母并不赞同他们的课外阅读,当然更不同意他们浪费时间去见作家。而在近几年,我每年去到南国书香节,在琶洲体育馆,面对台下熙熙攘攘的读者,我发现那些面孔不单是孩子,大人的面孔并不少于孩子,他们都是陪伴孩子来的家长,而且他们是和孩子一起来“追星”的,甚至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有事来不了,受到孩子委托,郑重其事地前来索要我的签名,他们对孩子阅读的尊重态度非常明显,也让我看到了更年青一代的中国家长,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秉持着尊重和民主的态度,所以才有对孩子阅读的尊重和鼓励。所以正如我所看到的,这十多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阅读,这和政府、学校以及家长共同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阅读对于孩子们的最大意义,是让他们享有一个开阔自由的精神世界,养成独立思考的精神,为一生的幸福打造精神底色。
可以说,引领儿童阅读,是为他们播下幸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