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文化建设 弘扬文明乡风

2018-01-30胡靖之江苏省行政学院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书屋特色农村

胡靖之/江苏省行政学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加快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时代课题。

以农民为中心,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坚持思想教育功能和娱乐消费功能相结合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更好地加强党的领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农民为本、以“三农”发展为中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坚持思想教育功能和娱乐消费功能相结合。

健全完善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协调好各级党政部门、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有关文化的管理职责,整合各方面的文化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形成农村文化建设的合力,争取最大综合效益。

密切结合各地农村的经济基础、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和农民的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农村文化建设规划要作为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纳入省、市的城乡建设发展规划。

针对一些农村地区潜在的文化消费群体大量流失的现象,适时调整农村行政格局,努力减少和弥补对农村文化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

以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为支柱,建设一批特色乡村

我国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绚丽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这些富于特色的文化都是发展特色文化事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的珍贵资源。以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是乡村发展的灵魂。

开发特色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发展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优势突出的特色文化产品和特色文化服务。如,保护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乡镇、园林、房屋建筑和革命传统纪念地,开发相关的特色旅游项目;保护和传承民间的戏曲、音乐、杂技等传统表演艺术以及花灯、剪纸、陶瓷、雕塑、编织等传统技艺。

以精细的工匠精神创建特色文化产品和特色文化服务的优质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拓展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提高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持续竞争力。

以财政投入为主导,建立完善多种资金综合投入机制

继续发挥政府财政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主导和骨干作用,同时,努力整合社会各界帮扶力量,丰富资金来源渠道。实施宽松政策,引导城乡机构、企事业单位、民间协会、农户和个人等各方面的资金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多种资金综合投入机制。

设立各级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在资金使用上要克服重建设、轻维护和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农村部分文化干部要更新观念,克服在资金方面依赖上级和外界“输血”的想法,自觉地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新的文化产品和新的文化产业,努力提高产品和产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壮大自身的财务实力。

完善公有制主导的多种所有制共存的农村文化建设格局。通过政府投入、市场经营和社会捐助等多种途径,采取城乡合资、独资、民办公助、公办民助或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形成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公益性和经营性兼顾的农村文化建设格局。

发展更多的文化惠民项目,提供更多适应农民群众生活情趣和鉴赏能力的、富于乡土气息的、优秀的影视、戏剧、音乐等,改进农民群众的书报阅读条件,提高广播电视、电影放映等信息传播工作的质量和效能。

同一地区里的惠民项目要注意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

以充分利用资源为宗旨,建好农家书屋和乡村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

进一步在农村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阅读活动。在倡导以家庭为基础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和阅读习惯的同时,继续重视农家书屋的建设,推广管理规范、利用率高的农家书屋,以点带面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农家书屋协同共建,好书推荐和“三农”出版物联展,以及“送科技、比服务、促增长”等活动,激发农民群众的阅读兴趣。

继续建设好融宣传、教育、阅读、影视、文娱、信息、科普和体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乡村文化活动中心。这样的活动中心既可以为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提供更好的环境,促进农民公共文化生活的回归和全新整合,又可以是乡村文化更普遍深入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农家书屋和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管理服务的创新机制、激励机制,加强实施情况的沟通、协调和经验总结,不断改进和创新。

农家书屋、乡村文化活动中心以及所有农村文化工程建设,应充分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和闲置建筑,提高资源利用率。

以文化队伍建设为重心,加强农村文化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着力培育热心农村文化事业、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发挥农村民间文艺社团、民间艺人和文化积极分子的作用,带动、指导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扶持农村文化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村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充实农村文化管理队伍,进一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建好队伍的基础上,完善包括县(区)、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的农村文化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衡化。整顿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秩序,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文艺演出、影视放映、出版印刷、网络网吧等管理,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落后低俗文化,取缔无证经营,打击盗版和黄、赌、毒等违法活动。□

猜你喜欢

书屋特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特色种植促增收
篽箖·上野书屋
梦幻书屋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