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治多县多日茸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2018-01-30金贵海
金贵海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 西宁 810001)
1 多日茸地区成矿地质特征
1.1 地层
普查区位于吓根龙—巴塘滞后火山弧带中,矿区出露地层为晚三叠世巴塘群变砂岩夹板岩组、火山岩灰岩组、古近纪沱沱河组及第四纪第四系地层。按层序依次为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砂岩、紫红色泥质板岩夹变余细砂岩。巴塘群灰岩、火山岩组地层是普查区内主要地层,出露面积大于80%。根据本次工作成果可将该组地层分为三部分,其下部为灰黑色—深灰色灰岩、土黄色泥质板岩,中部为灰绿色蚀变杏仁状英安岩、灰黑色变余细砂岩夹粉砂质板岩、灰绿色英安岩、灰绿色英安岩夹薄层状硅质白云岩、灰黑色厚层状硅质白云岩夹灰绿色英安岩、灰黑色硅质白云岩,上部为浅灰—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灰黑色变余粉砂岩、巨厚层状白云岩。灰黑色灰岩为矿区内主要含矿岩性之一,主要由方解石和石英组成,方解石呈泥晶—微晶状,部分重结晶,呈团块状、脉状,含量约为95%。灰绿色蚀变杏仁状英安岩,出露于普查区北部及中部,出露面积较小,层厚15m~25m,整体呈北西向展布,为矿区内北部铜矿带含矿岩性之一。
1.2 构造
在区域内经历了长期的、多阶段、不同构造程度发展演化的复杂造山运动,区域构造线总体方向为北西西向,普查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共发育5条逆断层,按其延伸方向可划分为3组:北西西向断裂;近东西向断裂;近南北向断裂。近南北向断层为成矿期构造,直接控制矿体走向及倾向形态及规模。北西西向断裂区内F17断层为区域性断层(普罗多),动力学特征较为复杂,呈现多期活动,在该断层北部地层形成良好的成矿空间,区内1:1万化探土壤综合异常呈北西向带状分布,在灰岩中圈定铜矿体2条,分别为Cu-Ⅲ、Cu-Ⅳ矿体,矿体产出及分布受该断层控制明显,是典型的控矿构造。近南北向断裂区内F1断层动力学特征较为复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这种多期、长期活动的特点造就了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在断层下盘地层中1:1万化探土壤综合异常成线性—带状分布,为普查区重要断层。F3断层为F1断层的次级断层,呈南北向发育于普查区中部,M1矿化蚀变带严格受控于F3断层,矿体的产出形态及产状受断层控制明显,是矿区内典型的控矿断层。
1.3 岩浆岩
普查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为晚三叠纪巴塘群火山岩灰岩组(T3B2)火山岩以火山熔岩,大面积出露于普查区中部,岩性为杏仁状英安岩、英安岩。火山岩中元素平均含量小于克拉克值,而且分较均匀一致,变化系数不大,这种特征可能表明区内成矿与岩浆活动并无直接联系,但不能排除岩浆期后期成矿的叠加作用。
1.4 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次为动力变质作用。区内晚三叠世巴塘群变砂岩夹板岩组(T3B1)及火山岩灰岩组(T3B2)中碎屑岩形成区域变质岩,由于变质程度较低,原岩的结构及构造基本保存,主要为变质砂岩及变质板岩。动力变质岩主要沿断裂带分布,主要包括碎裂系列。包括炭化断层泥、碎裂岩、构造角砾岩。
1.5 矿体特征
区内发现铅锌矿化带1条(MI),规模较大,工作程度相对较高,而其它铜矿(化)体、钼矿体仅局限于地表槽探工程控制。MI矿化带赋存于晚三叠纪巴塘群火山岩灰岩组灰黑色灰岩地层中,呈近南北向长条带状展布,含矿岩性为灰岩。矿化带北段Ps19~Ps00勘探线,地表矿化类型以硫化物铅锌矿化为主,黄铁矿化、伴有强烈褐铁矿化,局部地段地表可见块状铅锌矿石,矿化在地表呈红褐色带状,标志较明显,围岩蚀变以硅化、碳酸盐岩化、白云岩化等。矿化带南段Ps20~Ps40勘探线,地表矿化类型以铅锌矿化为主,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围岩蚀变为碳酸盐岩化、白云岩化和硅化等。
其含矿层位为巴塘群火山岩灰岩组灰岩,含矿岩性及矿化特征特征与矿化带北段一致,矿化带地表氧化带较为明显,可见较强褐铁矿化,主要分布在碎裂岩化灰岩碎裂面、灰岩节理、裂隙发育地段,褐铁矿化呈粉末状、土状。
2 多日茸地区控矿因素
区内矿体铅锌矿体均产出于晚三叠世巴塘群地层中,该套地层在区域空间上处于很好的构造部位,也是区内基底物质组成部分,亦在多金属成矿过程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本区矿(化)体集中分布在巴塘群灰岩、火山岩组灰岩地层中,赋矿岩性为碎裂岩化灰岩、灰黑色灰岩,该地层下经断裂构造活动极易产生脆性断裂破碎带成矿有力空间,经过钻孔深部验证,矿化破碎带及矿体沿倾向深部有延伸,因此内灰岩地层为重要控矿因素。从目前已发现的矿(化)体分布特征来看,铅锌矿体展布方向基本与区内断裂构造线方向一致,初步来看,主矿化带(MI)严格受F3号逆断层控制,呈近南北向展布,矿体产出于断层下盘的灰岩破碎带中,北部铜矿(化)体及中部钼矿(化)体受近北西向断层控制。因此在构造发育地段极易形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构成了形态较为复杂的铅锌矿体,故区内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特征十分明显。
3 多日茸地区找矿潜力
多日茸普查区大地构造位于吓根龙—巴塘滞后火山弧带,受甘孜—理塘古特提斯洋的扩张和南西向俯冲作用影响,形成“沟—弧—盆”增生造山系,区域内大面积分布的晚三叠世巴塘群地层为基底组成物质,为多金属成矿提供物质基础,该套地层灰岩经弧后盆地地壳拉伸作用形成的逆断层构造破碎带,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及富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场所,形成一系列低温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普查区出露大面积晚三叠世巴塘群火山岩会岩组灰岩,逆断层构造发育,在逆断层形成的矿化蚀变带中具有较强的铅、锌金属矿化及强烈的碳酸盐岩化、硅化等低温热液蚀变,与Pb、Zn元素高地球化学场相匹配,同时断层破碎带为深部岩浆分离的多金属成矿热液运移富集成矿提供通道及空间场所。
经过工作在普查区内圈定了大量具有工作价值的物化探异常,异常总体呈北西西向带状展布,异常峰值高,面积规模大,已证实为矿致异常,其他异常经后期查证可能发现新的工业矿体。在多日茸普查区内圈定了长达2000m的矿化蚀变带(MⅠ),产出于巴塘群火山岩灰岩中,受控于逆断层控制,在带内圈定了10条工业铅锌矿体,矿化蚀变带规模大,目前对其控制程度较低,仅对浅部进行验证,根据岩浆岩成矿规律,在深部找矿前景更大,随着加大工作投入进一步控制,必将取得更大的找矿成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多日茸普查区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尤其在MⅠ矿化蚀变带中走向及倾向寻找热液型铅锌矿的潜力很大,且在深部存在寻找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