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源头加强矿产资源开采中生态环境保护

2018-01-30林勇山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22期
关键词:源头矿产资源矿山

林勇山,晏 婷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测试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2)

矿产资源开采为经济社会创造了可观的财富,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矿产资源大规模开采的同时,特别是不合理、无序开发,将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并诱发多种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产环境。

1 矿产资源开采的生态环境问题

(1)矿山地质灾害。矿产资源开发强烈影响和改变区域地质环境,引发多种地质灾害。矿山开采包括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大类。露天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露采场、排土场滑坡)、泥石流、地下水疏干等;地下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山体滑坡、泥石流、矿震、地下水疏干等。矿山地质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并影响生态环境,造成财产损失和资源破坏。

(2)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矿业活动容易造成土地(植被)资源影响和破坏,包括改变土地利用现状、地貌景观,以及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露天开采破坏了景观资源、地质遗迹等,特别是道路沿线矿山开采对区域植被景观资源造成严重破坏,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的恢复。地下开采而引起的地面沉降等破坏了土地资源及建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引发区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3)水生态环境污染。矿山开采产生的坑涌水、淋溶水、选矿废水等大部分就近向区域沟谷、河流排放,以及采矿废石、煤矸石、尾矿渣等露天堆放,成为区域水生态环境和土壤的污染源,对水生态环境及水生动植物等产生影响。矿山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最常见的是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将大量矿坑水和采选废水直接排放到周边的河流、沟渠或水塘,使区域水体受到污染;由于河流变成了矿山废水的排泄通道,使得河道两侧浅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4)破坏区域水资源。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包括水资源浪费、水平衡破坏、水环境变化等。疏排水过程会影响地下水的排泄条件,降低区域水位,从而改变矿山当地水文地质特征,带来不可避免的地下水资源浪费[1]。这些严重破坏了水资源的均衡和补径排条件,导致矿区及周围地下水位下降、泉流量下降甚至干枯,地表水流量减少或断流。

2 从源头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产物。我国正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该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放到重要的战略高度。源头生态环境保护不同于一般的末端治理,具有预防性、根源性、全面性等自身特点和一般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所不具有的优势[2]。这就需要在矿产资源开采中,加强源头环境保护工作,从源头进行环境顶层设计、区域总体规划和绿色清洁生产,合理划定生态红线范围,采取有效的生态规划和环境保护措施,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源头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建设绿色矿山,保护绿水青山。

3 从源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1)划定生态红线。生态红线是指对于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且必须实行严格保护的国土生态空间。这些空间区域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或者生态环境极敏感或脆弱,主要包括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和其它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等。科学划定生态红线是优化国土空间、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重要举措,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矿山生态环境。

(2)建立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生态补偿应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矿山企业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的主体。生态补偿制度设计要统筹考虑好区域、流域、近远期、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制定平衡的环境生态补偿政策和环境治理政策,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提供重要生态产品的生态红线区域进行转移支付。生态补偿和红线面积挂钩,多划多补,少划少补。建立和加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对促进矿山开采的源头监管具有积极作用,坚持“谁保护、谁受益”、“谁贡献大、谁得益多”的分配导向,明确保护资金的使用渠道,确保补偿和保护落到实处。

(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推广,促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产业化,重点研究矿山开采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对策及污染防治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回收率及矿山清洁生产水平。同时引进和开发适用于矿区损毁土地复垦和区域生态重建新技术,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力度。选择一些工作开展早、基础条件好的矿山集中区作为靶区,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大型矿业基地特点,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绿色矿业新技术和新工艺研发,探索建立绿色矿业示范区。

(4)以人为本,严格准入。人是生态环境的主体,矿产资源开采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确实保护好矿区周边环境群体的切身利益。矿山建设应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严格环境准入制度,首先矿业采选要远离居民集中区,并留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距离;其次应加强法治和制度建设。矿山建设、地质环境保护各项管理应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5)加强绿色设计理念。矿山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环境设计,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应着重考虑矿山的生态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保护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矿业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绿色设计的原则被公认为“3R”的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绿色矿山设计必须采取科学高效的采选方法,将矿业活动中环境破坏和污染消除在源头,要努力做到生态环境效益最佳,社会效益最好,综合利用水平最高。

4 结语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件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要形成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加强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在矿产资源开采中的长效机制。国家应建立长期有效的矿山准入和监督管理机制,合理规范矿山建设和开发保护,做到有序有偿开采,建设绿色矿山,有效保护矿山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源头矿产资源矿山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向源头学诗艺
常回源头看看
抓源头 技术改造关键环节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矿业权出让转让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