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令哈北部宗务隆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分析
2018-01-30赵立元薛小龙
赵立元,薛小龙
(新疆地矿局第二区调大队,新疆 昌吉 831100)
宗务隆地区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北约6km处,该区气候非常寒冷,工作条件极为恶劣。为促进该区的地质找矿工作,文中笔者针对该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该区进一步深入的地质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1 区域地质背景
(1)地层。本区出露的地层以元古界达肯大坂群、晚石炭世至早-中二叠纪地层是其主要地层,第四系则与前者相比比较少,在有个别的区段内发育有很少一部分侏罗系地层。
元古界达肯大阪群:分布于研究区南部,片岩以及混合岩与斜长角闪岩是其主要的岩性特征,展布方向主要呈现北西西向特征那个。发育有非常突出的脉岩,具有明显的片理化特征,花岗岩脉(肉红色)以及闪长玢岩等侵入特征非常明显。
中奥陶统世呼都斯火山岩: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以一套岛弧相中基性火山岩为主,以近东西向巨大构造透镜体的形形式存在宗务隆山群地层制下,与其南北两侧地层均为断层接触。该套火山岩为奥陶纪时柴达木北缘欧龙布鲁克陆块与南祁连洋壳碰撞时期的产物[1]。
晚石炭-早中二叠世宗务隆山群:在该区分布非常突出。展布方向主要呈现东西方向,主要呈现复背斜的构造特征。分为晚石炭-早二叠世土尔根达坂组、早二叠世果可山组、早中二叠世甘家组。早二叠世果可山组:为中前海相巨厚层灰岩为主,有少量的裂谷相中基性火山岩发育早中二叠世甘家组;为前海相沉积地层为主,下部为砂砾岩段,上部为含生物碎屑灰岩段,有少量中基性火山岩出现。
侏罗系:在区内分布非常少,粉砂岩(炭质)夹煤层以及长石砂岩(岩屑)与粉砂岩等主要分布在中下统位置上,砾岩主要出现在其底部区域,砂岩(长石岩屑)以及砾岩(紫色)主要分布在其上统区域,透镜体(泥灰岩)主要分布在其底部区域。第四系是河漫冲击砂砾、冲击积砂土。
(2)构造。区内构造非常复杂,有新生代以及早元古代等构造特征,晚生古代陆内拗陷带(晚生古代)是其主要主体构造,其展布方向主要呈现东西向进行展布。EW组断裂以及NW向断裂是该区重要的断裂构造,尤以前者最为突出,具有非常大的规模。复式褶皱构造是区内的主要构造特征,展布方向总体呈现EW向。
(3)岩浆岩。该区具有非常突出的岩浆活动,尤以石炭纪更为突出,火山喷发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规模甚小,很不发育;侵入岩发育广泛,研究区北部邻区大面积出露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岩基,而南部则主要出露燕山早期的花岗岩岩株,沿山前走向断裂分布。
2 成矿构造环境
本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宗务隆山晚古生代拗陷带,构造-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宗务隆山南缘断裂及其次级派生断裂属现代活动断裂,为各个时期的岩浆活动提供通道。整个宗务隆石炭纪海槽北侧是隆起的南祁连,欧龙布鲁克隆起主要分布在其南部区域内,西秦岭石炭纪海盆在其东侧位置的南部区域内与之相连。碎屑岩是其主要的岩性特征,火山岩以及碳酸盐岩夹生期间。沉积特点呈现浅海相特征。区域上有向宗务隆山群进行侵入的小岩株其主要为中酸性[2]。
3 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分布规律
(1)成矿地质特征。该区两隆夹一槽的构造格局形成与海西期阶段,其展布方向呈现NWW向。欧龙布鲁克隆起主要分布在其南部的方向内,加里东褶皱带隆起(南祁连)主要分布在其北部方向的区域内。前者区域内具有生长断裂特征,并且呈现多期次的火山活动。
表现的熔岩相呈现多层特点,比较弱的地段主要出现在其北部区域内,凝灰岩(安山质)在区内分布则呈现非常厚的特征。
挤压环境主要出现在海西褶皱迴返阶段之后的期限内,北南方向在宗务隆海槽区域内不断的发生挤压,导致宗务山地层不断受到志留系地层向南部方向的推覆影响,使之越于其上面,区内的动力变质对达肯隆山群地层形成很大影响。导致在其南部区域内呈现变质作用轻度出现绿片岩以及片理化等特征大量出现。尤其是褶皱倾伏区域以及断裂相交的区域内,出现很多剥离裂隙分布于层间位置上。沙石岱海含矿构造以及野牛沟和尖石山等含矿构造在此形成。热力变质以及热液蚀变在区内的矿化点表现的非常突出。大理岩化以及角岩化硅化泥化等特征非常明显。小侵入体尤以巴音郭勒河周围广泛发育,主要时期为印支-燕山期。区内具有明显的继承活动特征,挤压活动比较突出,区内前期的矿体都受其影响比较突出,进而发生变形,因此小侵入体的花岗闪长岩在巴音郭勒河区域内广泛发育。推断其深部区域极有相通的趋势[3]。
(2)矿化分布规律。依照上述研究总结,对区内的铜铅锌矿的矿化特征进行分述如下:向堑式下滑断裂以及次级向斜两翼(宗务隆山群)共同对区内断裂(F2、F3)中的矿化形成了明显的控制。区内次级断裂以及横切交叉等对区内的矿化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Pb、Zn矿的寻找应当重点加强树基沟以及水文站方向的找矿工作。大理岩化以及角岩化等蚀变特征非常发育,在其深部区域内可能存在较大的隐伏岩体。
4 找矿前景分析
(1)喷流沉积型铅锌(银)矿床。寻找此类矿床是区内的重点工作,因为,该区具有此类矿床形成的最有利环境。区内是柴达木陆块和南祁连陆块二者相互交接的主要部位,区内具有非常突出的走滑构造,达到了巨大型特征,展布方向主要为北西西向以及北西向,碎屑碳酸盐岩系在该区位置上形成,显示区内具有非常突出的构造活动。多级叠置凹盆特征在沉积区非常明显,分布有非常广泛的指状交叉的碳酸盐岩以及碎屑岩,呈现透镜状特征的火山岩。围岩以及硅质岩与喷流作用非常密切,由于灰岩区域比较突出,似层状夹层以及长扁豆状特征大理岩呈现不稳定的产出。上述特征显示区内可能存在盆中盆的现象。硅质岩呈现纹层状或者条带状特征显示喷流特征比较明显。区内小脉状以及薄层透镜体特征的重晶石广泛发育,电气石主要称呈现毛发状以及针状特征。德令哈农场铅锌矿以及树基沟铅锌矿时区内重要的喷流沉积铅锌矿。
(2)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区内有寻找此类矿床的潜力,但其都没有较大的规模。然而其品位都比较高,金相互伴生期间,野马滩北以及灶火沟区域内应当加强找矿工作,重点加强铜兰以及大理岩化铁帽等区域。
[1]王利文等.青海省同德县托头地区金锑钨矿普查报告[内部资料].2015,(14).
[2]张学亭等.青海省板块构造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3,(14).
[3]冯益民等.西秦岭造山带结构造山过程及动力学[M].西安,地图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