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鸟类新纪录
——叉尾太阳鸟
2018-01-30赵彬彬桂正文邹宏硕姚棋李春林
赵彬彬, 桂正文, 邹宏硕, 姚棋, 李春林, 2*
(1.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601; 2.安徽省生物物种信息中心,合肥230601;3.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门保护站,安徽黄山242700)
赵彬彬1, 桂正文3, 邹宏硕1, 姚棋1, 李春林1, 2*
(1.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601; 2.安徽省生物物种信息中心,合肥230601;3.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门保护站,安徽黄山242700)
2017年8月22日,在安徽省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鸟类监测时,记录到2只叉尾太阳鸟Aethopygachristinae(图1)正在位于山地小溪20 m左右的常绿阔叶林中觅食,地理坐标为117°28′34.741 2″E,30°0′0.050 4″N,海拔300 m。经查阅《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11)和《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郑光美,2011)等相关专著及文献,确认该鸟为安徽省鸟类分布新纪录。
叉尾太阳鸟为雀形目Passeriformes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的一种小型鸣禽,雌雄异色,体长约10 cm。此次发现的叉尾太阳鸟均为雌鸟,其形态特征为:上体橄榄色,两翅暗褐色,下体浅绿黄;头侧浅橄榄绿,虹膜褐色,嘴和脚均为黑色,嘴下基部橙红色(可能是个体差异),喉为灰绿色,眼先灰黑色。马朝红等(2016)在河南省记录到2只蓝喉太阳鸟A.gouldiae雄鸟,其雌鸟与叉尾太阳鸟的雌鸟相似,分布区邻近,然而,蓝喉太阳鸟雌鸟下体绿黄,头顶较暗,颏及喉烟橄榄色,尾羽和两翅黑褐色,羽缘橄榄黄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腰浅黄,不同于叉尾太阳鸟雌鸟。
叉尾太阳鸟分布于云南南部、河南、四川、重庆、贵州、海南、湖南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福建、广东、香港、澳门、广西(Elliottetal.,2008;朱曦等,2008;郑光美,2011)。在安徽附近省份也曾发现过该物种:姚孝宗等(1992)在河南省篙县五马寺林场杨树岭林区采得叉尾太阳鸟2只(1雌1雄);刘家武等(2003)在湖北省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发现了2只(1雌1雄)。本次只记录到2只雌鸟,其居留情况尚不清楚,需要常年进行监测。
图1 叉尾太阳鸟Aethopyga christinae (李春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