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会同县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2018-01-29杨聪敏

卷宗 2018年34期
关键词:农村养老现状分析思考

杨聪敏

摘 要:为了进一步掌握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了解老百姓当前生活实际情况以及他们对今后养老问题的期待,笔者深入会同县18个乡镇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就掌握到的一些值得重视的信息进行了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现状分析;思考

1 会同县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不容乐观

1.1 家庭养老占绝对主导但功能弱化

通过调研统计,98%以上的农村老人依托家庭养老,入住敬老院及其他供养方式的老人仅占农村老人总数的1.6%左右。老年人绝大部分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且三代同堂家庭居多。少数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其居住地与子女家也相距较近,希望在生活和感情上维持较为密切的关系。

1.2 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匮乏

社会养老还仅限于政府公办养老机构,目前全县仅12个乡镇设立了敬老院(尚有6个乡镇没有任何社会养老机构),共设置床位460个,全县目前共有187名老人入住。乡政府、村委等对养老问题参与不够,不具备养老服务硬软件设施。目前全县还没有专门从事养老服务的民营机构,也没有可提供养老相关服务的系统性、规模性的行业。可以说,会同县的民间力量参与农村养老的社会化服务还是一片空白。

1.3 社会福利和救助水平不高

全县农村供养特困人员共842人(其中:分散供养653人,集中供养192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82.5%。分散供养标准为3936元/年,集中供养标准为6552元/年。2017年共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补助资金285.3839万元。优抚对象459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41人,占74.3%。当前传统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无论从数量规模上还是质的结构上,都难以适应农村社会的巨大变革。农村福利机构的人均数量少、管理水平低、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差;从服务形式上看,农村现有的福利设施功能单一,还停留在提供吃、穿、住等简单服务的原始阶段,有的甚至只是为了应付的“展品”。农村残疾人、“五保户”、孤寡老人不断增多,这些人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更多关心和照顾。

1.4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完善

会同县从2012年7月就开始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符合领取养老金待遇的参保人,在年满60周岁的次月可按月享受养老金待遇。养老金待遇=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为每月80元;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累计缴费+政府缴费补贴累计+利息累计等)/139。缴费标准设每人每年100元至3000元共计14个档次。参保人每年可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多缴多得。2017年全县系统参保人数为234322人,待遇发放人数为53924人,累计发放养老金43364万元。参保人在没有任何其他生活来源的情况下,每月80元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是无法维持其最基本的生活开销的。

农村个人、家庭、社会、政府组成的养老体系中,个人和家庭的作用较为显著,社会和政府作用还较为薄弱,如何建立符合县情实际的农村养老模式,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难题。

2 建议与对策

2.1 加强教育和转变观念并举

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首先必须在整个社会进一步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观念与风气,它是关系“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归”的大前提。倡导子女对老人的孝道和关爱,是家庭稳固、社会和谐的根基。没有这个基础,观念与风气问题不解决,任何养老事业的发展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论是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无从谈起。

2.2 完善政府主导的农村养老保险体制

一要强化政府支持和引导。政府对公民的安全和保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大幅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在推进农村养老保障体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显得刻不容缓。还要通过各种舆论宣传,提高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样的方式,大力宣传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从而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二要提高待遇补贴。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是当前老百姓的普遍呼声和诉求,只有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才能真正吸引广大农民朋友参与到新农保制度的体系中来。一是适时提高养老金待遇。二是转变政府补贴方式。三是调整预期待遇水平。

三要建立健全制度。现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在制度设计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用老百姓的话说,我们这个险种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顶多算是政府给予的生活补贴,完善各项制度势在必行。一是建立丧葬补贴制度;二是完善资格认证制度;三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险账户全国联网,既方便了农民又有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成本。

2.3 加快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步伐

1)强化公办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政府主体责任。一要加大县级财政投入,提高政府办养老福利机构的建设水平,切实保障特殊困难老人群体的养老需求。该由政府承担的绝对不能推向市场,二是丰富服务内容,从单纯的提供基本物质生活资料,转向供养、教育、医疗、康复等多方位服务发展。三是对部分窗口式的规范福利机构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和服务设备方面的优势,成为当地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基地,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

2)引导和支持农村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单靠政府投入的力量,是无从谈起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的。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事业,是农村养老从家庭走向社会,服务对象从特殊走向公众化的途径。以“市场化、大众化、多样化、专业化”为思路,引导民间资本兴办农村养老产业,在政策指导、机构规划、土地供应、规范培训等方面提供配套优惠政策。在林城镇、堡子、若水、广坪等几个老年人口众多、居住较为集中的乡镇,率先建设民营“中心养老(福利)院”,辐射和带动周边乡镇养老服务。辖区村和周边地区设立养老服务站,全县形成网络式建设。实现救济型、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3)积极探索“居家养老+社会服务”的服务模式。在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建设中,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是核心内容。在目前习惯的传统家庭养老背景下,推进养老服务项目、服务产品的社会化,探索新型的网络化养老管理,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建立农村养老服务站(中心、公司),通过购买或订制服务的方式,为农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顾、应急处理、心理疏导、预防健康、康复治疗以及文体娱乐等服务,不仅从物质层面解决生活料理,还从精神层面提高农村老人生活质量。首先,引导社会力量,开创专门从事农村养老社会化服务的行业经营;其次,充分发挥村委会、文化广播站、村卫生室、邮政金融等机构的联动作用,健全档案管理,为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其三,建立农村养老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借鉴“德一民生”这个农村互联网服务机构的经验,倡导乡村“互联网+养老”的新途径,实现“县、乡镇、村”三级服务中心(站)联网,并与公安、消防、急救中心聯网,实现养老服务现代化、网络化管理,真正实现“社会网络联系大家庭”的新景象。

总而言之,农村养老问题牵动了千家万户,因为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面对社会老龄化,会同县的农村养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当全社会正确认识了农村养老问题,群策群力投身参与,那今天的问题就是明天的机遇,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繁荣发展便会真正实现。

猜你喜欢

农村养老现状分析思考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