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当代中职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2018-01-29徐莉

卷宗 2018年34期
关键词:后进生中职心理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教育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中职生群体整体素质日趋下降,各种厌学问题层出不穷,同时这个群体的心理问题也日渐突显出来,做为工作在一线中职教育的我,觉得传统中职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代的中职教育工作,因此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希望能对中职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关健词:中职生;心理问题;应对方法

目前,中职类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其中有一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入学后不久,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以致产生厌学情绪。“万物皆有因”。中职生群体之所以处于暂时落后的现状,也必定可以追根溯源。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差生的心理状态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异常现象,种种非正常心理与他们的行为互相作用,势必会导致“恶性循环”。因而,只有找准他们落后的“心病”,再对症下药,才会使之逐渐转化。

基于上述观点,我仅就中职生的常见异常心理及其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中职生常见的异常心理

1.1 依赖心理

由于本身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加之家长老师包办过多,往往会产生依赖心理。他们在生活上离不开家长的精心照料,学习上离开老师更是寸步难行。他们通常课前不会主动预习,课堂上只依靠老师的讲解,不去深入领会消化所学知识,作业只会照套例题,考试只会做见过的。依赖思想,不仅使他们失去了主体的地位,放弃学习主动权,而且会养成懒惰习惯,给他们个性和心理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2 自卑心理

所谓自卑心理,即指对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水平作出过低评价或产生怀疑的心理状态。自卑心理产生的两方面原因:从主观上讲,学习成绩较低、智力能力较差,常受周围人的批评否定,乃至生理缺陷,都会导致自卑心理;从心理学角度看,抑郁质、黏液质类型的人,较之胆汁质类型的人更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轻则认为“所有人都瞧不起我,”从而在师生面前抬不起头,一蹶不振,意志消沉;重则认为“活在世上没意思” 为求解脱而走上绝路。

1.3 封闭心理

随着年龄增长和心理的日趋成熟,自我独立意识不断强化,不愿意受到过多的监督和照顾,因而不愿意对大人讲心理话,甚至在伙伴面前也把自己封闭起来,在同学面前处于劣势的许多后进生更具有较强的封闭意识。他们在学习上往往表现为不愿被老师提问,不愿发表见解,不愿说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甚至对老师的询问都保持缄默。由于不愿向别人敞开心扉,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程度老师较难摸准,心理世界很难琢磨,久而久之,会形成孤独怪癖、沉默寡言的不良性格,无论对教育教学还是个人成长都是极其不利的。

1.4 厌学心理

“一进教室就压抑,一见老师就反感,一拿书本就困倦.”这就是相当一部分后进生共有的感受。究其原因有三,主观上由于从小学习成绩不理想,屡受挫折,后来虽然偶尔产生奋起直追的想法,却因基础太差而未能如愿,因而自暴自弃,;客观上由于家长和教师不正确的指责训斥,此外社会上小学生赚大钱,大学生赚小钱的无用论更加剧了后进生的厌学心理。

1.5 意志品质欠健全

中职学生正处于一个充满矛盾的心理过渡时期。这种动荡多变的青春骚动极易形成焦躁心理,在后进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在接受教育时缺乏稳定性,口头应承得快,违纪犯规也快;学习上缺乏持久性,态度时好时坏,成绩时优时劣;冲动难束,违纪犯规往往出于一时冲动。甚至做出种种意想不到的事件。

1.6 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学习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现象。如:14级女生李静,逆反心理较强,无论老师的话正确与否,都予以抵制,大唱反调;遇事随心所欲,不满家长,和一女两男彻夜不归;不服班主任,多次擦口红戴首饰,故意违纪。

1.7 表现心理

人的天性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理解和支持,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而多数后进生少有长处让人肯定,家长老师和同学又往往采取不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不甘寂寞表现自我的意识显得更为强烈。但由于找不到积极正当的途径,他们便通常采用最“有效的”引人注意的方法——故意违纪。例如:13级学生王某,品学兼劣,却又很想让周圍人时时意识到他的存在,于是常常有意迟到,上课大声打呵欠或与人谈话打手势,穿奇装异服,染红头发……

1.8 矛盾心理

这是后进生的主要心理特征,愉快时想努力学习,苦闷时自暴自弃。情绪起伏较大,自制力差,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容易出现反复。这种矛盾的心理,一是悔恨心理的作用,一旦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后,常常为自己的过错感到心亏理短,并从内心上进行自我责备,决心痛改前非。二是由于缺乏上进的自信心,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所以作为职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依据以尊重学生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为重点,以学生自省、自律、自助为目的的原则,针对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态度对其进行“三励”教育、赏识教育,在工作中多鼓励,少批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自信、健康的心理,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也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是几点建议:

第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会悦纳学生

1)把学生当人!既然学生是人,就有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就要求教师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对待。既然学生是人,那就有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要承认差异,欣然接受差异,既允许学生冒尖,也允许学生落后;既鼓励学生的进步,也容忍学生的退步。

2)把孩子当孩子!学生是人,但这种“人”不是“大人”,而是“小人”,是未成年人。“小人”和“大人”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我们要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那么,你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和我们眼里的世界不一样,你就能学会理解孩子,就会知道,孩子们犯的错误,常常是“美丽的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们诚然能蹲下来,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很多东西,这样,见了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学生弄脏了只穿了一天的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见了男孩子把毛毛虫放在女同学的衣领里,把癞蛤蟆放在教师讲台上,就不会斥之为“顽劣”;他们到邻居树上偷果子吃,便不会斥之为“小偷小摸”,因为他们到底是孩子!

3)把学生当学生!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和服务对象,我们不能放弃教育的责任,我们要对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不仅要对他们今天的成长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明天的幸福负责。

我认为,这三个观点,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教师应该树立的学生观。假如有了这样理智的、宽容的观念和信念,我们一定可以大大地减少来自学生方面的心理压力,使自己的情绪更平和,身心更健康。

第二、加强心理疏导。中职阶段不仅是长知识、长身体的过程,也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心理偏差,尤其是后进生们在心理上存在着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状况。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后进后的言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为他们提供心理帮助,排除心理障碍,自信的态度投入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进行学科心理渗透,班主任个别心理疏导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克服由于未能顺利完成初中学业而进入中职类学校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排除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孤独、自卑症状;消解来自各方面影响而导致的逆反甚至对抗心理,控制好动情绪,纠正不良习惯,以健康、乐观、自信、上进的心态,遵规守纪,刻苦学习,积极奋发,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我校14级轨运班有一位学生,父亲弱语、母亲聋哑,自幼与父母缺少口头上交流沟通,平时沉默寡言,自卑孤僻,有时还假病逃学。班主任老师发现后,及时找他多次谈心,关心他在校的每一天学习、生活,并安排同学主动与他合群,带动他一起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使他感受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情,不断加深对集体的依赖感和信任感。并利用其爱好电脑的兴趣,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让其在计算机学科上领先于其他同学且及时表扬鼓励,不断增强其自信心,摆脱自卑心理。经过近一学年的细心疏导,该生各方面进步较快,已完全融入班集体中。

2 改进教育方法

后进生们的初中三年是在教师“骂”、家长“怨”、同学“笑”中过来的,自尊心常受伤害,自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而目前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往往强制多于疏导,斥责训诫多于感情沟通,“家长式”“封闭式”的德育方式势必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尤其是后进生,因而教育效果也就难以保证。

教师对学生进行“三励”教育,贵在把握时机、讲究艺术。所谓“三励”教育,我将其定义为“不时鼓励学生,适时激励学生,及时奖励学生”。

2.1 不时鼓励学生。

作为一名职校教師,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不断以鼓励的口吻提醒学生如何去做;面对后进生时,我们也要给他们多些鼓励、少些批评与责骂,使他们重拾信心,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妥,勇于进取,对生活充满希望。这样不时鼓励学生,不仅能帮助学生辨别是非,还有利于学生巩固良好的思想和行为,增强上进心。

2.2 适时激励学生

正所谓“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教师可根据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采取激励法对其进行教育。在教育学生中,激励可以理解为创设满足学生的心理自尊需要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克服不正确的行为,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时机的运用,关键是根据人们的心理变化,不失时机地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调动人的内在潜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激励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思想变化时机,适时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积极性的有效保证。因此激励也要选择恰当的激励时机,才能做到适时激励。

所谓适时激励,就是把握激励的最佳时机进行激励,运用适当的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去实现预定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激励学生的关键时机,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给予鼓励和激励,帮助学生明确新的目标,点燃新的希望,为他们创造发展的条件。

2.3 及时奖励学生

奖励时机不同,对学生的行为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奖励,充分肯定她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然后及时进行鼓励和开导。实践证明,学生的良好行为一经发生,给予肯定或适当奖励的时间越早,效果就越好。比如,一名学生取得好成绩或在某方面有所突破时,一般都有迫切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和肯定。此时,教师若能及时肯定、表扬或奖励他们,并提出下一步前进的目标,不但能激发他们的进取的高度热情,强化其学习、活动的动机,而且对其他同学也可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可见,及时表扬或奖励对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总之,教师只有在科学正确分析后进生形成异常心理的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灵活的疏导手段,才能有效清除各种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心理障碍,使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事半功倍,为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为未来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合格人才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作者简介

徐莉(1970-),女,汉族,湖南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心理学。

猜你喜欢

后进生中职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