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杜甫山水诗中的人文精神

2018-01-29崔琳婧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山水诗杜甫人文精神

摘 要: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在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劳动人们的热爱和同情,他爱国忧民,主张仁爱精神,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诗作是山水诗,在杜甫的山水诗中浸透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呈现出寓情于景、以景抒情、寄景于意的艺术特色。本文结合杜甫山水诗中的人文精神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其中的人文情怀,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杜甫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杜甫 山水诗 人文精神

杜甫的山水诗在唐代诗歌中自成一家,不但内容包罗万象,而且构思精巧,运笔脱俗。在这些诗作中,融汇着诗人浓厚的人文精神,诗人用优美的诗句歌颂祖国的名山大川、山水景色,更为特别的是,他善于在山水诗中寄托自己的情怀,不着痕迹的融合着深厚的人文关怀,这也是杜甫山水诗的过人之处。

一、杜甫山水诗注重对真与善的追求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所以他的诗更加雄浑厚重,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他用手中的笔描绘着祖国的名山大川,展示着山河的灵秀和诗韵,通过他的笔赞美山河大地的真和善。在杜甫的山水诗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同时又有着童真般的赤子之心。他灵心独秀,灵感翩然,在山水诗中诠释着真和美的内涵。在《江畔独步寻花》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充满了童真童趣,春天里繁花似锦,春晖融融,诗中极力营造了一个和谐、美好而安宁的世界,而这也是他对生活、对生命本真的追求。[1]

在《江村》中,作者用“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表达自己闲适的心情,而“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则写出了人与自然无比亲近和谐的情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杜甫感受到的是田径而优雅的生活氛围,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天真浪漫的情感,在幽静和惬意中,人才能更接近内心的本真,获得心灵的宁静。诗人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坚守着人性的纯真。[2]

杜甫的山水诗中流露着对人性本真的追求和向往,风花雪月、四季山水,都成为诗人抒发情怀的载体。《绝句二首》中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句子,从怡然的山水风景中,诗人获得了心灵的宁静,在他的眼里,每一处风景都与特定的心境相对应,从而实现了诗与情融、景与意通的更高境界,将作者追求真与善的人文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杜甫山水诗中注重体现“人”的价值

杜甫从小就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他有报效国家的决心,愿意为民众谋福祉,他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希望能够有一番抱负,实现自我价值。这种精神融汇到杜甫的山水诗中,则形成了浓厚的人文精神意蕴,体现出他对生命价值的诠释。他读万卷书,同时也行万里路,对祖国山河满怀深厚的情感。置身于自然山水当中,他能够获得深厚的心灵慰藉,而且在诗人生活的年代,内忧外患一并袭来,他有心报国而施展无路,因此只能暂时寄情山水,纾解愁怀。

在美丽的自然风景中,杜甫暂时忘却了悲观残酷的现实,他亲近山水,想要找回平和的心境,而在山水的描写中,也不自觉的带入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在他的山水诗中,一草一木都有了自己的性灵,一山一石也都有自己的心声。《丽春》中的“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四松》中“幽色会秀发,疏柯亦昂藏。”原本平淡无奇的自然景物在诗人的笔下获得了情感和灵性,而诗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者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荒草、劲松、细雨、秋月,这些大自然中的精灵成为杜甫追求真和美的化身,山水已经融合了诗人的身心,而这也正是杜甫的诗震撼人心的原因。“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登白马潭》)中鸟和花都成为人的化身,向诗人传递着愉悦而活泼的心情,这样的诗句极富画面感,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在这些山水诗中,饱含着诗人经历坎坷和激越之后的沉淀和反思,其中既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又有世人对人生深刻的体验与感悟。

三、山水诗中蕴含着杜甫乐观的处世理念

杜甫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唐朝从兴盛转向衰落的过渡期,他一生追求“立德、立功、立言”,希望为国为民作出贡献,能够名垂青史流芳后世。但是,现实和理想有着巨大的差距,杜甫在现实生活中颠沛流离,遭受着贫困、病痛、战火之苦,这让他同情劳动人民的同时,更加渴望有安定富庶的生活,对现实的无能为力让诗人将心愿寄托于山水之间,这也是杜甫的山水诗体现出乐观、达观的处世理念。这种人文精神体现在对心灵的净化和反思中,他将身心融合与山水之间,在诗中呈现出对美好生活的信念和追求。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这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的第三首,在艰难的多事之秋,他仍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希望有美酒“送生涯”,这样才不会辜负美好的春光。诗人的情感纯真而美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他的诗中透着浓浓的人情味,乐观的看待苦难和艰辛,能够苦中作乐,将世事看得通透、明澈。这种乐观积极的处世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让我们在读诗的过程中反思、对照,让自己的心灵在诗思中得以净化和升华。[3]

结语

杜甫是以为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在他的山水诗中,有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天地万物、山川河流、四时风物,都成为寄托诗人人文情感的载体,这些情感的表达或含蓄、或深沉、或热烈、或直白,通过由景及情、由物及情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向往自然、追求本真的思想境界。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上,杜甫山水诗的人文精神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我们从中探索更深刻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

[1]阙明坤.从杜诗看古代士大夫的人文精神[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1)

[2]刘伟.诗传仁者情——杜甫仁爱精神论略[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2)

[3]徐梅凤.浅探杜甫诗歌对中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J].文教資料.2016(24)

作者简介

崔琳婧(2001.12—)女,汉族,籍贯(精确到市):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学历:高中,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和人文学科。

猜你喜欢

山水诗杜甫人文精神
杜甫改诗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王维的七言山水诗论略
杜甫与五柳鱼
楠溪江:永远的山水诗
杜甫的维稳观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王维山水诗中的空山意象探微
论王维山水诗的“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