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思维下城市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创新研究
2018-01-29江磊
江磊
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图书馆逐渐加强了文化职能服务,一方面引进了种类更加丰富的图书,以及增添了更多可供读者读书和休息的区域和设施;另一方面在图书借阅和读者管理中进行了方法和效率的探索,利用了计算机服务系统和程序对读者信息数据进行了管理。本文就将重点探讨城市公共图书馆如何在大数据技术下形成有利于文化职能实现的条件,以及在接下来的图书馆生存和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来增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大数据思维;文化发展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公共图书馆的存在是一个城市保持文化发展和文化思考的重要原因,并且城市公共图书馆也因为其持续时间长以及馆内陈列书籍丰富而受到市民的关注和喜爱。但由于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导致民众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丰富,以及互联网和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得傳统图书馆不再满足民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需求,而转向了其他类型的包括旅游和休闲娱乐等文化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城市公共图书馆的转型。
1 城市公共图书馆目前存在的发展困难
1.1 互联网阅读的普及和习惯养成
对于以实体书籍和电子文献为馆藏的城市公共图书馆来说,所依赖的是市民丰富而多彩的阅读空间,而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以及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并且城市居民中大部分职业化工作者并没有很多时间去城市图书馆阅读书籍,而是转向了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进行碎片化阅读。缺少深度阅读和完整性阅读是目前城市生活中居民的普遍现状,而城市图书馆则正是深度阅读和完整性阅读的重要场所,进入图书馆后就需要读者安静下来并进入自我的阅读世界[1]。但要达到这一阶段并不是十分容易的,外界所形成的社交和沟通的压力以及自身心境不够平和等情况都会导致读者缺乏必要的阅读空间。
1.2 我国目前存在的阅读“怪状”
除了读者自身所面临的社交平台和互联网依赖以外,部分读者更是缺乏对阅读本身的了解。对于书籍的选择更是基于书籍地畅销状态以及封面和题目,并且缺乏属于自身的独立的阅读体系,导致很多情况下的阅读并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效果,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没有兴趣的书籍上,推动读者阅读的也竟然只是一种“需要多读点书”的观点,并认为任何书籍和带有问题的文化载体都一定会对自身形成一定的影响,在需要读一些书时才去读书是一种十分功利化的心态,而读书本身并不是功利的。目前图书市场上存在很多读书会类型的团体,所宣传的是书单的推荐和书籍大意的分享,对于部分缺少阅读时间的读者来讲是一种省去一部分思考时间的阅读体验,通过短时间的书籍核心内容的获取来满足阅读某本书籍的要求,但省去的这一部分思考空间而正是阅读的意义和乐趣所在[2]。从这一角度来看,公共图书馆的意义可以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现代社会中图书馆的可贵,赋予民众良好的阅读空间和多种类型的书籍来拓宽民众的阅读世界并进行深刻的阅读思考,而非有人阅读后将内容嚼碎后再传播给没有时间阅读的人。倡导二次阅读的读书会以及畅销书单推荐的方式正是阻碍公共图书馆书籍流通的存在,使得越来越多的民众不再省出时间去图书馆内认真挑选书籍,而是依赖于其他人的阅读体验和体系来跟风阅读,当越来越多的读者转向缺乏深度思考的读书会等参与性活动中后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文化思考氛围。
1.3 城市公共图书馆本身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城市图书馆仍然能够吸引各个年龄阶层的读者进行阅读和图书借阅,并且印刷书籍和电子文献同样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喜爱,但在电子文献的发展中虽然在形式上增加了查阅和检索的便利性,本质形式上仍然是整篇文献和整本书籍的传递[3]。缺乏知识加工会使得读者在进行信息资源检索时浪费掉大量的时间,并且很多读者使用手机平台进行资源检索时也面临图书馆系统构建不够合理和科学的情形,部分功能没有得到及时完善而使得很多图书馆检索信息并不能够直接使用。另外除了在知识方面需要大数据思维进行联动以外,城市图书馆还存在很多传统模式限制的情形,尤其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运作创新和时代趋势正确认知的能力,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心理上会更加倾向于对实体书籍的尊重和保护,并对社会中存在的阅读现状表现出不理解和不赞同,也认为大量的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延伸确实影响到了图书馆文化职能的实现[4]。这一心理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将自身的心境和眼界不断向内收缩,而忽略社会中存在的真正应该关注和改变的问题,从大数据思维在图书馆管理方式的延伸中便可以体现,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积极主动的技术学习热情,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人为没有学习大数据等技术和思维理念的必要,缺乏更加广阔和广博的传播思维以及文化交流与思考在现代社会的必要性。
2 大数据技术思维在解决城市公共图书馆困难上具备的条件
2.1 与互联网社交平台以及碎片化阅读的合作
城市图书馆在现阶段发展研究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与社交平台中碎片化阅读的比较,但是被忽略的一点是城市图书馆也有机会与大数据技术进行结合来形成知识点类的短篇服务[5]。需要将城市图书馆中的部分文献进行关键词和独立段章的整理来与相类似的文章片段进行有效整合,这一过程在大多数学位论文中可以发现,而在现阶段大数据技术的拓宽和发展下已经可以逐渐实现利用大数据信息探索和收集的方式来对某一个热点话题或者某一个议题进行源头式的文献搜集,不仅能够满足知识探索过程中对于研究型文献真实性的要求,更能够节省进行观点论证和现状分析的时间[6]。这一行为能够得到重视和青睐的原因在于大部分图书馆资源内的文献都具有相对完整的逻辑性思维和模式,在进行独立篇章获取时能够获得完整切严谨的独立观点和独立内容,并且在使用大数据收集的过程中也能够使其涉及遍布各类严谨的科学性文章处理过程中。
2.2 印刷书籍如何与大数据有效结合
除了城市图书馆中的学术性文章可以进行大数据处理以外,针对于印刷书籍的推荐和大数据处理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探索。主要探索方向在于对印刷书籍的电子化备份和使用,很多读者在进行图书阅读前并不了解书籍大致的内容,而翻阅过程中只有进行长时间仔细阅读才能够确定自身是否对这一书籍存在兴趣,因此在书籍的背面或者包装设计上可以增加电子化阅读的版本扫描,使得读者能够尽快了解这一书籍在豆瓣等网站上的评价和大致内容来促进读者的决策和思考。另外版本扫描的另一个作用在于促进阅读的持续性,读者一般情况无法在短时间内读完的书籍而又不得不归还情形下便可以通过阅读电子版进行弥补,因此在进行实体书籍阅读借阅时通过大数据的搜索和处理来获取电子版的同时借阅,使得读者不再由于缺少时间和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而丢失一部分阅读体验[7]。另外在平台账户连接也可以增加读者社交平台的连接,读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喜好和读书笔记能够在大数据处理后形成独有的阅读风格,并根据这一阅读风格来进行相似性图书的推荐,以及书籍阅读丰富性的提醒。大数据思维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增加了关注的专注度以外还暴露出缺乏全面性特征的缺陷,使得读者以及消费者的关注内容和领域逐渐窄化,形成一种“人们只能看到想看到的内容”的情形,在逻辑思考的角度更会形成社会中戾气的增加和不同思维模式存在空间被打压的现象,读者若认为对方与自身思维方式不一致便会形成错误的划分,而导致文化氛围中多样性的减少[8]。
2.3 对于热门技术的独立思考和关注
大数据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发展确实是当下社会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技术模式,但传统性较强的城市公共图书馆要想充分利用这一技术来促进文化模式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城市公共图书馆需要的是以技术位纽带来达到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而非以技术为目标来颠覆传统模式下图书馆存在的意义。需要首先明确的原则是技术的产生是为人来服务的而非人屈服于技术,因此面对热门技术和热点话题需要形成关注但不可盲目跟风[9]。大数据系统在利用读者信息的过程中应该借鉴数据隐私保护问题和算法问题,部分读者虽然会需要一定的书籍类型推荐,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过多的信息干扰而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大数据等热门技术的使用也应该遵循读者本身的需求来设置功能开关的灵活处理。
2.4 城市图书馆建设应该正视竞争环境
从具体情况来看需要城市图书馆与大数据进行合作,但城市图书馆仍然是这一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主体,城市图书馆的大数据只是服务甚至可以形成一种知识性思维的引导。在个性化服务要求下需要城市图书馆改变传统模式下刻板和单一的读者服务体系,而增加能够吸引读者阅读的新型核心竞争力,并且需要城市图书馆明确在当下社会中城市图书馆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危机,不仅在于电子化阅读的普及,更在于民营性阅读空间和功能丰富性阅读空间的发展,不仅在图书库存量上逐渐比肩城市公共图书馆的馆藏量,在阅读空间舒适度和提供的其他类型的服务上也在进行不断地探索,包括了连锁性24小时图书馆的建立以及文化创新产品的设计和读书与餐饮等服务的结合
等[10],从民营企业的发展变化程度来看城市图书馆的功能可以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城市公共图书馆需要更加丰富的功能和创新来满足存在的竞争优势。
3 使大数据技术为图书馆传统功能进行服务
3.1 利用大数据思维下的管理来促进外送借书行为
上一部分中提到了读者在现阶段下缺乏完整的时间去图书馆进行书籍借阅,但在书籍馆藏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又使得城市公共图书馆是进行实体书籍阅读的最佳场所,而我国目前蓬勃发展的物流行业和城市运送行业还未延伸到书籍借阅领域中。目前存在的城市服务中具有快速发展优势的领域在于快递服务行业和餐饮外送行业,市民可以享受到完整的产业链提供的快速服务质量,依据笔者的思考,可以利用外送服务的拓展来增加书籍邮寄服务的物流功能,加快城市内部具有图书邮寄借阅需求的读者并建立相关的外送借阅服务体系来便利部分缺乏时间去图书馆的读者。大数据思维在这一过程中体现的恰恰是个性化读者服务体系建立的机会探究,利用读者特殊的需求来建立能够满足不同读者具体阅读要求的功能,通过在图书馆内建立读者信息检索库个体需求的数据信息处理来进行一定的问卷调查,了解读者是否存在一定的邮寄外送需求。城市公共图书馆是由每一个市民的参与而形成的,因此在构成城市图书馆存在性上具有一定的意见指导作用,也可以说每一个市民都是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潜在精神股东。
3.2 利用大数据来促进馆内工作人员的管理
虽然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存在很多智能化处理设备和技术,但城市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工作人员仍然是构成技术处理和管理的重要因素,工作人员更是需要在充分掌握图书馆里的基础上增加读者服务能力。大数据能够提供给工作人员移动的堵着个性化需求和要求,但工作人员本身在工作过程中也应该分析并总结读者需求的服务,从某种程度上看读者的要求可以发现,部分个性化需求的背后是整体服务体系建立的要求,需要工作人员不仅聚焦于工作过程中差异化的细节性服务要求,更应该从细节性需求背后发现能够促进整体管理方式改进的具体措施。例如在图书检索过程中,很多读者会面临无法找到图书正确位置的问题,以及讀者所需要的具体书籍在搜寻过程中会浪费掉大量的阅读时间,这一问题在规模较大的图书馆内会容易产生,而大数据和工作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通力合作来解决存在的这一问题。具体措施表现在对图书搜寻功能的宣传和推广,部分功能并非图书馆没有进行系统设计,而是大部分读者并未了解到图图书馆系统的具体使用方式而导致时间的占用,因此城市公共图书馆需要获取读者一定的联系信息来推送图书馆系统的具体功能,或者利用社交公共平台来进行图书馆具体信息和技术变化的普及。
3.3 利用大数据加强城市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功能
城市公共图书馆并非单一的资源展览场所,图书馆内书籍所提供的也不仅仅是单独的阅读过程,而是阅读后的思考和看法的交流,城市公共图书馆在这一点上需要借鉴更多新媒体平台的阅读推广。推广读书行为可以从很多角度和很多方面进行,并且城市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公共服务职能上也具有相关的责任和义务,使得市民具备有阅读的硬件条件,更具备有阅读的文化态度和文化氛围。与大数据结合的文化传播包括了对多样化媒介平台的使用,媒介平台在现阶段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是社交媒体的使用,而对于城市居民来讲也需要有实际的人际传播作为支撑,因此大数据提供的是对人际传播功能的加强和促进。传播的内容主要依靠图书馆自身进行策划和设计,在内容方面首先要加强对于读者的吸引力,包括了客座教授莅临后的主要传播内容的介绍以及书籍签收活动中新书主要内容和蕴含思想的传播与交流,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处理来形成组构吸引读者关注的本质,再通过相对丰富的平台和具体的包装设计来构成完整的宣传广告,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认为活动本身是吸引读者的最佳工具,但在传播渠道不断丰富的今天,缺少必要的内容推广和信息传播而导致的参与人员的稀少以及图书馆系统功能无法得到普及这一情形已经足够突出了宣传工作的不到位。
4 结束语
大数据思维下的城市公共图书馆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从本质上讲是利用数据信息的支持来加强图书馆传统功能的使用效率。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信息来获取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和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信息来促进城市图书馆的文化信息传播。当下文化阅读趋势带给城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不仅包含有市民阅读习惯的改变而形成的发展困难,也包含有流行趋势下市民更容易接受的文化传播模式的形成,大数据能够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知识化服务也是图书馆管理本身的一种改革,重视碎片化阅读本身的趋势和特点并利用其中的阅读优势而非完全依赖碎片化阅读的短小和简单等阅读特点是城市图书馆大数据个性化服务需要注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徐强,杨佳.阅读大数据——图书馆联合体的创新型数据服务探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5):1-4,25.
[2]徐弘飞.大数据时代城市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发展[J].人文之友,2018,(5):91.
[3]姚国章,余星,项惠惠等.智慧图书馆的总体设计与应用系统建设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2):18-28.
[4]张玉伟.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的变革[J].卷宗,2018,(2):22.
[5]陈忆金,曹树金.城市公共图书馆读者信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6,36(3):56-64.
[6]唐虹,戴日光.城市图书馆多维联合跨界服务系统结构与运行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6):106-110.
[7]王一琳.网络信息时代城市图书馆读者服务发展的新思路[J].人文之友,2018,7(7):46.
[8]王一琳.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共享[J].数码世界,2018,(5):398.
[9]银晶.公共图书馆大数据实证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新世纪图书馆,2017,(1):50-55.
[10]陈显龙.基于大数据舆情分析的图书馆信息增值服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2):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