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2018-01-29陈荧
陈荧
摘 要: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人才辈出的社会背景下,出色的德育品质尤胜过学识能力。此文将结合笔者与我校淑女班的学生,四年教育相处过程中得到的心得、经验,对把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教育之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一番探讨。
关键词:德育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 实践研究
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是一项极具价值的实践研究。笔者列举了一些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与各位共同探讨其中的可操作性以及实用性。[1]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不但有其整体文化特色,在不同地区也富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出现与其时代相适应的德育思想,给中国人的行为思想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去芜存菁,其核心思想愈加积极向上,给予人更多正面的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若能结合教育内容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一并授予学生,对学生形成完善的德育品质,以及未来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2]
二、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加強学生知识体系与思想道德建设
基础教育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教育无疑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小学不仅仅是教育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德育教育的奠基之处。相较于知识的传授,笔者认为德育教育在学生今后的成长中更为关键。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各项价值观念成型的阶段,思想尚未成熟,也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念。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对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促进其心理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行为跟思想具有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道德观念。
举个笔者在教育工作中的例子:班上的小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但笔者在与她长时间接触了解后发现,她同时又是一个比较消极的孩子,她总是在一些事情上表现出很强的无力感,当某件事情没能完成好,她就有可能陷入自我否定之中,导致失去信心不愿再努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她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明明很有想法,却难以付诸行动,心中的想法逐渐跟现实形成落差,导致她感觉越发无力。面对这一情况,笔者尝试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关于知行合一、神形合一的思想,通过读书、讲故事、看图画的形式,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她,引导其完善身心上的和谐统一,提高她的自控能力跟行动能力,实践一段时间后,小颖能够慢慢自信起来,同时为她将来完善思想品质及道德修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育的道德建设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面对现代社会极端功利主义的时候,更应当强调这一点,当然,要真正做到让学生具备完美的道德品质还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2.有利于学生加强自身约束力
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发展的思想结晶,不仅包含着儒家文化这样的核心组成,还包括一些其他的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而传统文化中,其精华与核心就是道德教育,与当前我国的德育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听讲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3]
小晔是班上的另一个同学,她有着这个年龄段标志性的性格,思维比较跳脱、不善于控制情绪、渴望得到赞美。其中情绪控制力较差的原因,笔者认为来自于情感表达上的阻碍,当她无法合理抒发自己情绪时,往往会选择以最极端的方式宣泄,表现在外就是情绪波动大、喜怒无常。情绪的波动引起的后续问题也接踵而来,与同学之间的沟通问题,学习上的滞后问题等。笔者希望她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各个领域的知识,增长自身见闻,开阔眼界,尤其是丰富精神世界,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严于律己、修养不止的精神溶于己身,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自身约束力。
3.有利于传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加强,同时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条康庄大道。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教师有这方面的意识,还需要专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在四年前,笔者有幸成为了一年级淑女班的一名老师,本着传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希望能够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质思想对学生进行熏陶,提升她们的内涵跟修养。笔者带领她们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在一年级时,笔者带领班上28名学生开始了对中国传统茶艺的学习,并通过向学校申请,开办了茶艺教室。刚开始,外聘了专门教授茶艺的老师,但因为学校参观活动较多,寥寥几节课远远达不到理想状态。于是笔者学习了茶艺,并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一同进步,一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学习同进步让学生们在这项课程的学习中自信满满,笔者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中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有利于很好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三年级时,笔者班内开始渗透汉服文化,并向学校申请了一周一天作为特定的汉服日。在那一天,学生可以不穿校服,而是穿上班级定制的汉服,切身体会传统文化元素,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的一言一行儒雅规范,不仅自身得到了提升,还影响了别的淑女班级,纷纷规划了本班级的传统文化元素,起到了良性反馈。笔者还发现,汉服文化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当今流行文化中,形成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流行文化,向全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正如笔者常常跟班上学生提起的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小学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前进,而探索便意味着不会一帆风顺,在继承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笔者还与淑女班的同学一起学习传统文化中有关香道的知识,与她们一起纯手工制作过香片。但是在接触一段时间之后,发现香的制作工艺太过繁琐,对于技艺的要求也比较高,不是非常适合现阶段的她们学习,便没有再继续下去。虽然对香道的学习没能做出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的过程就没有意义,相反的,笔者认为正是有了这次经历,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并不遥远,但它博大精深。相信这些尝试会在学生心中播下珍贵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一部分同学继续探索下去的。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加强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即是加强对中国未来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如此,新一代的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者也有望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
三、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策略
1.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
在现有的思想品德教材当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比较笼统宽泛。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现有教材中,或者通过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书籍,将其中涉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提炼整合。教育工作者还应引导学生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书籍。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另一方面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作用与效能。
2.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效率,在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营造出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吸收。比如举办传统文化相关的古诗词、成语故事知识竞赛,借助古诗词的典故以及成语故事之中蕴含的智慧跟哲理,更深层次的让学生接受并理解传统文化。再比如选择合适的口号跟标语悬挂在校园内,学生耳濡目染,不需要刻意去记,便能对传统文化中的金玉良言张口道来。让学生在集体参与的传统文化活动中互相交流讨论,激发新的思考。
3.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加深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影响,加深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校应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例如:笔者曾代领班级开展名为《“爱”是一种信仰——紅领巾寻访红色基地沙家浜》的寻访主题活动,通过寻访家乡红色基地沙家浜,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起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的名族自豪感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使命感。
定期带学生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接受传统文化,也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大自然,不但激发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更能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之道的理解。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白,小学德育教育是一项考验耐心跟智慧的长期工作,想要在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更需要教育工作者亲身实地的感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各方面努力,才有可能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真正将中国传统文化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冯文娟.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2018,(14):172.
[2]李飒.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7,(12):5.
[3]张学明.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