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提升视觉艺术设计的审美思考

2018-01-29张颖

科技资讯 2018年22期
关键词:审美思考

张颖

摘 要:视觉艺术设计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美化生活的同时也对审美产生影响。本文从当代视觉艺术的设计、鉴赏、传播及审美等方面进行论述,使人们深层次地理解作品,提升视觉艺术设计作品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审美,有助于提高社会风尚和时代审美气息。

关键词:视觉艺术设计 审美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a)-0246-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和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视觉艺术形式及产品不断充斥着生活,人们更多地认识美、感知美、识别美。到了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视觉艺术概念,视觉艺术涵盖的范围有绘画、传播和设计艺术、建筑和环境艺术、民间艺术等。可见,视觉艺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艺术家们不断尝试着寻找新的视觉体验,使艺术设计形式符合现代生活。

1 视觉艺术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视觉艺术是指视觉可以直接感知的一切艺术形式或艺术现象。它包含材料、色彩、造型、空间、工艺、影像等,视觉艺术审美指在欣赏和体验设计作品或艺术现象时构建个人的欣赏视角、美的信念和价值判断等。视觉艺术设计在我们的服饰、饮食、居住、出行等方面都有体现。它具有双重性质。首先,从美感的角度来表现设计主体的特征、性质、功用以及价值。其次,视觉艺术也可从设计主体当中独立而出,显示出自己的审美价值。视觉艺术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审美,设计师在创造某种使用功能时更重要的是赋予其以人类情感和生命,来满足人类的心理需求。

视觉艺术设计的时代性也同时影射我们的时代风貌。当代的视觉艺术设计注重使用功能,适合目的用途而淡漠了人的精神需要。如崇尚简约的几何形式,排斥有机形,而未能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设计上的装饰,实际上是失去了表现人类情感的一个重要形式,它并非出于对人的关怀,而是对机械大生产的关心;反对历史式样而忽视了人类文化的连续性;追求形象纯化、风格统一而未能考虑到文化的民族性、差异性,更忽视了人的个性和多样性。因而我们说当下的视觉艺术设计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了。

2 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审美的弱化

视觉艺术设计与全球经济发展紧密相联,科技的超速发展,视觉艺术设计产品更新的速度就很快,产品丰富多样,每一个人都想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点视角扩大,信息繁多复杂。对审美的感知和判断性就显现得不够清晰。加之影像技术的繁荣发展,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媒介,视觉感受不仅是用以感知外在世界的知觉,更是赖以建构并判断事物或现象的重要手段,这样,我们所处的社会中生活经验会转换为一种视觉文化进而上升为一种视觉审美。缺乏对视觉艺术设计的审美判断,就会过度追求新奇、刺激的设计产品,会有模仿、抄袭等产品出现。同时,作品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作品被使用就产生了物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影响人同时人也不断地改进物的形式以更加符合人的审美和习惯。这个过程中物的审美品质的弱化直接影响人的审美判断。

视觉艺术的民族审美化正在弱化,历史的演进过程,不断变化,也不断充实新的事物。殷周铜器劲建朴实、战国铜器生动流利、六朝风格潇洒轻松、唐代风格饱满活泼。然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又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发展的民族特性。这种民族形式,不是照搬几个民族纹样就算民族形式了,虽然内容的发生先于形式,然而新的内容,总要有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现方法。因此,新的民族形式,不是用旧的东西来代替,也不可能为旧的东西所代替。但民族形式又不是在短时间就可以获得的,它是在民族自强、科技进步、勇于实践、不刻意、不矯饰等前提下自然产生的,受到人们的喜爱,能反映一定时期内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所以民族形式的形成,既要继承又要创新地发展,创新发展是在继承之上的向前发展。

3 视觉艺术设计审美的几点思考

视觉艺术设计审美的思考有很多方面,本文仅从视觉艺术设计创新、视觉艺术设计多元化的意义及责任感方面思考论述。

关于视觉艺术设计创新的思考,目前视觉艺术的创新存在着对旧的事物有浓厚的情感因素和对经典的造型美感的依恋,新的事物又无法深刻地表现被人们接受,这一点不只在国内有这种情况,在国外同样是如此。纵观世界和历史,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段历史都想找出自己独特的存在特点和惹人喜爱的艺术作品的出现。试想为什么有些国家的视觉艺术是令人向往拥有的呢?材料、美感、使用的功能性、工艺技术、舒适性等,如何宜人呢?比例、大小、质感、角度、空间、视感、听感、触感、味觉感、距离感等方面符合我们生活中的物质与精神需要。综上,创新就是要基于这些优良的品质之上继续向前,也就是在研读国内外的视觉艺术设计作品时不局限于经典作品,应广开思路,把视觉审视重点放在社会生活中,真正体会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物质需要和精神审美,鼓励通过观察实验、探索和解释各种思想情感,尊重本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视觉艺术设计的多元化的思考,艺术家在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的技能之后,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应对知识进行考量应用。作为艺术主体的艺术家,审美感受能力、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情感和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是艺术家的主要内涵。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是艺术家的基本素质。对人生的正确态度、对人类命运的巨大责任感是艺术家的主要道德品格。忠实人们的需要,熟悉人们的喜爱,挖掘真正反映民族精神内涵的元素。

4 视觉艺术设计的审美传播

民族视觉艺术设计的传播,大家都想从遗产的形式里去追求民族形式,所谓的民族形式不是凝固的形式。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民族发展的自身特点,而形成的民族文化特征。今天创作中所需要的形式是我们要重点思考的。将视觉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相连,注重探索发现、表达方式、独立思考及判断能力的理解与传播,使人们深层次地理解作品,并把作品传达的精神内化到自身的品质中,这样视觉设计的审美效应才能有所体现。通过视觉艺术设计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合作,加强体验的实践环节,丰富感受能力、认知能力,培养富有创意的心灵和深邃智慧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视觉艺术设计应有较高的审美意识,只有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才能更好地引领人们去欣赏美的事物。中外视觉艺术设计历史久远,内容丰富,纵观它的发展,如装饰艺术由盛入衰,由奢华繁复到简约流畅,都体现一个度的问题,也就是视觉艺术设计的边界感,过度的装饰一定带来浮华的风尚,过度的简约必将影响人类丰富情感的表达,所以视觉艺术设计应在合理的范围内张弛有度,既要求科学严谨的实用功能,又有反映时代风貌的思想情感,还有为社会发展、民族繁荣的责任心。视觉上的美感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同时又是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基础。视觉艺术设计应提供适合各年龄、身体、心智的艺术创作作品,给艺术接受者提供充满情感与蓬勃精神的艺术,供人们自由选择,供内心世界与精神世界需求,最终达到审美的愉悦。

参考文献

[1] 刘京涛.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工程中的美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2] 杨永波.论视觉艺术设计的审美理解[J].美术大观,2013(3):119.

[3] 夏缘缘.视觉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演进与重构[D].天津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审美思考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