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公寓“和家园”建设探讨

2018-01-29林小惠陆慧娟

科技资讯 2018年22期
关键词:家文化学生公寓建设

林小惠 陆慧娟

摘 要:通过对高校后勤学生公寓“家文化”的研究,结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实际情况,对学生公寓的“家文化”进行现状分析,探讨出适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和家园”建设方案。它立足于楼宇个性化、管理智能化、服务家庭化、活动精品化,致力于把学生公寓构建为“一见倾心”“别具匠心”“贵在知心”“深入人心”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学生公寓 家文化 建设“和家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a)-0228-03

1 “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公寓集学习、休息、娱乐、交际于一体,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被视为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大学生除了寒暑假,一年中有近9个月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而一天当中有将近2/3的时间在宿舍度过。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休息、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可以说公寓是学生的另一个家,也是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培养之地。事实上,一方面公寓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薄弱。包括笔者学校在内的很多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主要阵地都在教学区,即使有辅导员入住公寓,采取定期走访寝室的举措,这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公寓内学生寝室关系不融洽。近年来因室友关系不和谐导致寝室矛盾激化引发的悲剧案例却屡见不鲜。如何在高校公寓中建设学生的“第二个家”,如何在公寓内加强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如何解决寝室成员间的矛盾,这些都是“家文化”建设的几个方面,也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家园”建设的着力点。

2 结合杭电学生公寓实际情况,对高校“家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

高校公寓“家文化”建设可以分为3个层次,分别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深层次的精神文化。这3个层次互为表里、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公寓“家文化”体系。

2.1 物质文化

它包括寝室的内部设施、布局结构、卫生条件、公寓楼提供的各类服务和生活区的环境建设等,是“家文化”的基础和条件,是其他一切文化的载体。健全、舒适、美观的寝室和公寓设施,在方便学生生活的同时,也可以提升欣赏品味和价值取向。在很多21世纪初新建的高校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伴随着公寓家具一定程度的老化、公寓设施设备陈旧或缺失等问题,这些与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由于经费问题,学校对公寓硬件设施改造投入却明显不足。安全、卫生是“家”的前提保障,高校公寓安全管理工作包含了消防安全、设施安全、用电安全、人身安全、财务安全等。而公共区域和寝室的卫生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居住的品质。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日,原有的安全和卫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2 制度文化

它是指各种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包括一系列学校对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大学生的自治管理制度和公寓员工的规章制度等。首先由于公寓管理错综复杂。它是一项包含了条件、设施、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性的复杂工程。具体包括学生住房的分配与管理、公寓生活的秩序管理、安全维稳管理、卫生管理、维修管理、水电管理、生活物资管理、文明寝室建设和学生公寓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公寓服务和管理人员的监管等,所以需要相应的制度来理顺这些事情。其次由于學校管理体制不顺。笔者学校学生公寓服务中心隶属于后勤公司,对员工及工作场所的管理已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也成立了学生层面的自治委员会,但公寓中心与具有学生管理权与奖惩权的校学工部是两条线,学生公寓的所有事项往往需要公寓中心、校学工部和学保卫处三方齐抓共管。这就导致了学生公寓在学生管理方面责权不清,界限模糊。最后由于学生自身问题突出。目前“90后、00后”是大学生的主力军,个性突出,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薄弱,本身价值观自利倾向比较强,其所成长的环境也致使其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力。一部分缺乏主见、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则沉迷游戏,很有可能导致室友间和同学间缺少沟通交流,或因为作息的紊乱造成宿舍矛盾。传统的单一的公寓管理制度已经不适用于他们,需要制定适应他们的新制度。正因为如上原因,我们才要用制度文化来约束学生、管理学生。

2.3 精神文化

它包括楼内学生的精神面貌、思想动态、公寓的各类文化活动等。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校园生活调节的重要工具,反映了学生的精神风貌与思想素质。学生的精神面貌在公寓得到最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公寓得到最真实的流露。高校公寓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围绕家园建设举办的丰富多彩且新颖奇特的公寓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陶冶情操,还能培养同学们团结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笔者学校已成功举办17届公寓文化节和4届文明寝室建设月,成为了学校的精品文化活动但因为该校学生公寓隶属于后勤公司,而非学校学工部直接管辖,所以没有学工部强有力的支持,公寓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很多方面的限制,包括经费不足、学生参与度不够等问题。

3 针对上述现象提出创建“和家园”的措施

3.1 一见倾心,打造楼宇个性化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楼宇的个性化,每幢公寓楼都布置得美仑美奂、各具特色。门厅美化、“生活百廊”文化建设,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印染到各个楼内,在生活气息中透露出浓浓的人文文化。同时公寓中心还推出“一楼一品”的建设活动,各楼通过举办新生楼道美化大赛、打造个性化楼道、节日门厅装扮等活动。由楼内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营造不同氛围,如女生楼开设美容角、书画角,男生楼开设健身角、舞龙队、航模角、多肉角等,楼宇内涵更加丰富,处处充满温馨和活力。“一楼一品”的品牌建设还体现在规范化的服务上,把不同的品牌建设,建立在相同的规范基础上。为促使公寓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公寓管理中心全面推行6S管理工作,并成立6S管理推进小组,划分4个片区,明确各片区责任,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现场检查、日常指导、整顿改进等方法,全面提升6s管理工作水平。

3.2 深入人心,塑造活动精品化

自2001年开始每年举办公寓文化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7届,前后累计开展了200余项活动,每年都吸引了近万名同学的积极参与。每届公寓文化节均以“家”为主题,历时一个月多,期间开展特色寝室大赛、书画摄影手工作品展、多肉植物播种比赛、羽毛球比赛、游园会、寝室长培训等十余项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寝室温暖,传递幸福与快乐,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除了公寓文化节,还举办“文明寝室建设月”活动,通过“健康周”“美化周”“安全周”“文化周”活动,来加强学生在文明寝室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倡导“文明生活、健康成才”,培育尚美、健康、乐观、向上的寝室精神。

学校为了把公寓文化建设精品化、常态化,还在学生公寓开设了“思政工作坊”,开展思政工作与公寓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3.3 别具匠心,推行管理智能化

在互联网时代,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校顺应时代变迁,运用智慧化的手段进行公寓管理,实现“安全守护高科技,人性服务高智能”。

安全感是“和家园”建设的基础,该校依托学校电子信息的特色优势,在公寓区大力建设高科技的安防系统,很多安防技术是学校原创。目前,已建成多维度的科技安全网,也是全省高校中最早实行进出楼刷卡制,建立健全门禁系统的高校。

2014年推出“杭电公寓中心”官方微信,目前关注量已经超过2万,累计发布图文信息553条,阅读量达373259人次。开通网上水电查询和微信报修功能,微信报修占总报修数的98%。在提供各种服务信息的基础上,开通了“汤阿姨讲故事”师生互动栏目。

学生寝室内务引入PAD打分,生活指导老师手持PAD对每个房间快速检查打分,成绩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同步到服务器,并对卫生数据进行分析,按楼、按学院排名。通过PAD拍照留存,做到了“有图有真相”,学生可以网上查询成绩,辅导员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公寓的情况,有利于公寓思政工作的齐抓共管。

3.4 贵在知心,坚持服务家庭化

学生公寓服务中心一直以来秉持“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宗旨,由公寓辅导员、生活指导老师、优秀研究生组成的管理小组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变“集体化管理”为“家庭式教育”。

家庭化还是体现在服务上的无微不至。各楼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便民服务,如出借寝室钥匙、小五金工具、清洁用具、针线包、打气筒,提供日常药品、垃圾袋,提供每日天气预报,代同学接待来访者、转告留言、寄存物品等,并与饮食服务中心协商,联合推出病号餐服务项目。

家庭化还体现在管理上的以人为本。公寓服务中心每年都推出“十百万”计划——为学生办十件实事、召开百场学生座谈会、服务万名学生计划。每年分层分级召开问需座谈会,了解学生需求,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结合工作实际,为学生办十件实事。2014年以来每月推出主题为“心中有爱,服务你我”的“爱心服务日”工程,包括免费衣物缝补、免费电脑维修等17项服务,深受学生喜爱,全年累计服务上万人次。

家庭化更体现在师生关系的良师益友上。公寓服务中心要求生活指导老师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爱学生。调整生活指导老师正常工作时间为中班和晚班,并要求深入寝室开展谈话谈心工作,每天至少走访一个寝室,与学生聊天一小时,及時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学业指导和思想引领。

4 “和家园”建设取得的成果

营造安全舒适的公寓环境,举办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创建有效适宜又与时俱进的公寓管理制度,用家庭化的关怀和服务对待学生等均对大学生的和谐融洽相处和健康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为采取了上措施,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公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4.1 内部管理更加精细

坚持开展ISO9001、6S管理等使得整个公寓中心管理井井有条,有章可循,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近年来先后取得了浙江省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安康杯先进班组等荣誉。

4.2 队伍建设更出成绩

公寓中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开展“家园建设”,打造“学习之家”“民主之家”“活力之家”和“温馨之家”。对待员工做到“五必”,生日必贺、有难必帮、有病必探、有事必谈以及矛盾必劝。在这样的氛围下,员工心怀感恩,他们将这份恩情全都用在对学生的大爱上。近年来学生公寓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如被评上第一届“浙江省感动公寓人物”的维修工唐兴昌;获全国十大“感动公寓人物”的“徐妈妈”;还有被称为“文学扫地僧”的汤阿姨。

4.3 文化氛围更趋和谐

公寓中心全员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公寓与学生之间的真情,他们为学生分忧解难、心理开导、思想引领,与学生亦师亦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正是因为他们,学生玩游戏少了,上课率高了;寝室矛盾少了,获奖率高了;心理问题少了,就业率高了……在2016年学校60周年校庆时,校友纷纷回校第一个想要看望的便是寝室楼下的阿姨。据统计,校庆当天仅公寓接待人数为1482人。

4.4 满意测评更上台阶

在开展和家园建设以来,寝室安全了,公寓温馨了,家长放心了,学生满意了。从第三方满意度测评来看,由2015年度的89.35分,提升到2016年度的94.52分,再到2017年的96.62分。学生和家长纷纷前来感谢,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各楼累计收到表扬信、感谢信、感恩卡等达504件,锦旗23面。而2018年仅毕业季就收到锦旗68面,感恩卡感谢信600余件。

参考文献

[1] 时艳芳,刘莎莎.建设宿舍“家文化”,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于Z学院的经验分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7(1):35-38.

[2] 孙丽娜,郑茜月.高校学生公寓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7(25):19-20.

[3] 范宝军.以人为本 精心打造学生教育管理第三课堂[J].高校后勤研究,2016(3):11-12.

猜你喜欢

家文化学生公寓建设
寒露
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家文化”在现代化新型国企公司的探讨与实践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高校学生公寓和食堂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如今这招牌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