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学为中心”的微课设计模式研究

2018-01-29何奕霏张豫

科技资讯 2018年22期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设计模式微课

何奕霏 张豫

摘 要:微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微课的设计模式对于微课学习效果的最终呈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为基础,基于微课的基本原则,从微课设计模式的步骤出发(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资料的设计、编制学习活动、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构建了微课的设计模式,以期为微课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微课 设计模式 以学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a)-0176-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因其“短小精悍、形式多样、主体突出”的特点,契合“碎片化、移动化、个性化、深度化”学习需求,逐渐成长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方法。然而截至当前,基于微型课程的设计模式,在国内外尚无报道。而微课设计模式可以为微课的设计者提供指导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种基于“学”的教学设计重视“情境”“协作”在教与学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基于“学”的教学设计模式以“问题或项目”“案例”“分歧”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点”,然后针对此一“定向点”,进行“学习资源”“学习情境”“认知工具”“学习策略”“管理和帮助”等方面的设计工作。

2 微课设计模式的建立原则

(1)碎片化原则。从学习目标、学习时间,以及涉及的内容知识量、参与的心态都表现出“微”“小”之特性。所以,微课在结构上是碎片化的,并不完整。(2)资源的丰富性、学习内容的匹配性和实用性。微课主要通过提供学习资源,由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因此,在所提供的内容和活动方面,学习资源就显得非常关键,应充分考虑所提供的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学习内容的匹配性和实用性。(3)学习帮助。此外,设计者应预先了解学习者在微课学习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帮助和支架,以便其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

3 微課设计模式的步骤

3.1 确定学习目标

课程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始点和终点,其主要是面对众多学习者,所以我们要清楚学习者通过课程的学习会达到什么程度,而不是授课者需要做什么。学习目标在表达时要具体而明确,可以测度和观察,表达时不要使用模糊不清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同时要表达出学习目标的层次性。

3.2 选择学习内容

微型课程的学习内容涵盖各个方面,包括学科知识、技能培训、生活知识等。目前,微型课程尚未有现成的教材用于教学,其内容均有授课者依据既定的目标进行开发,开放性和拓展性较强。在选择微型课程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习内容到与目标的相关性,还要考虑到课程内容本身的有效性、它们对学习者和社会的价值、它们能否为学习者所接受等。

3.3 学习资料的设计

微型课程资料在编制上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考量。

一是相关性。教学者提供的资料应围绕既定的任务、主题和问题,以超媒体的形式向学习者加以提供,并鼓励他们对相关资料进行有意义的检索、取舍、估价和综合。

二是多样性。学习资料应具有多样性的表达方式和足够多的内容,以便为接受者提供丰富的学习空间和研究空间。学习资料涉及文献资源、学习网站、媒体素材、课件素材、案例素材、信息资源库等各种样式,以满足接收者不同的需要。另外要说明的是,对此类资料的编制可以涵盖信息资源和学习材料。

三是帮助性和指导性。学习资料要能够使接受学习的人易于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和构建新的知识。所以,我们在选取材料和编制材料时要标明这些资料的使用方法。

四是组织化。对各种各样的资料要进行有意义的组织,也就是说要按照学习规律进行组织。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习者能够以任务为目标,在解决学习任务的时候达到对知识的重新构建和创新。

3.4 编制学习活动

在设计或者编制微型课程学习活动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真实性。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是贴近生活实际的,也是根据真实情境设计的,能使接收者在其过往经验中产生熟悉感。二是劣构性。学习任务的一部分一般应由接收者自己去构建或重新定义,这个过程就是新的接受过程。三是复杂性。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或者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办法不那么容易得到,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同时任务的设计水平应基于接受者新近发展方向。学习任务的难度要与真实情景大体一致,这样既能促使接受者从学习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又可以发展自己。四是挑战性。问题的设计要保证学习者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并努力进行问题或者任务的解决。五是经验性。学习活动要基于接收者原有的基础,充分注意他们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学习风格、能力特点,以及其可能的学习态度。

3.5 学习情境的设计

在创制学习情境时,要注意:一是真实性。尽可能地将学习者要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实际中应用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日常生活中的学习特殊性关联起来,把我们的技能与知识界定于实际生活当中,帮助学习者发展日常认知。二是嵌套性。在情境中,嵌套所面临任务完成时需要的学习策略、探究性知识、元认知策略、领域性知识和启发性知识,使接收者在完成实际工作过程中技能和知识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四是迁移性。注重资源的相关性和丰富性,让接收者能够接触到同一概念不同的知识内容,使其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问题进行解读,并能够掌握和使用知识的不同方法。

3.6 学习支架的提供

支架是指为促进学生完成既定的学习计划和任务提供必要支持,即帮助接受者为了习得更高层次知识所需要的策略、工具和指导。在我们的微型课程设计中,教授这的任务就是为学习的接受者提供支架服务,也就是提供元认知支持、策略支持、概念支持、过程支持。(1)元认知支持。为了让学习的接受者有效地评估其所学习的内容,评价其的表现。帮助学习者评价他们所掌握的内容,评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2)策略支持。以让学习的接受者解决问题或者任务而提供一定的途径和方法。(3)概念支持。协助学习的接受者排定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重要性,即先后性。(4)过程支持。提高学习接受者充分使用各种资料的有效性。

3.7 学习评价的设计

由于微型课程的设计是基于学习者的学习的,学习者大部分时间在进行自主学习,只上少量的课,所以微型课程的评价主要针对学习者课后作业、作品的完成情况及考试或考核成绩而定。

4 结语

作为一种日益兴起的教学方式和资源,微课己经较多地渗透进“混合学习”“电子书包”以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项目方面,效果明显。然而基于教学一线实践研究怎样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微课设计的案例并不多见。同时,怎样和具体的应用情境结合,更方便有效地帮助学习者的综合学习等,也亟待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觅,钟志贤.论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08(8):2-5.

[2] 李龙.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1999(4):7-9.

[3] 李冬.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活动设计案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以学为中心设计模式微课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智慧图书馆环境下的融贯式服务设计模式研究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的连续音频信号采集系统
浅析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