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对山区留守儿童关爱能力的发展途径探究
2018-01-29陈北生
摘 要: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发展起来,但是山区还是处于落后状态,随着物价的上涨,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已经无法养活一大家子人了,许多农民便选择进城打工,由于城市生活成本较大,而农民进城打工收入不稳定,许多人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照顾,就这样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和教育,没有父母陪伴,导致许多留守儿童的身心无法健康发展。对儿童成长有决定性因素的除了父母还有老师,在学校学习期间,儿童是时刻和老师相伴的,并且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能够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能够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师 留守儿童 关爱能力 发展途径
一、我国山区留守儿童现状
曾经在一篇报道里看到:“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这是一名留守儿童的作文,当时读到这句话,莫名的感觉到心疼,这就是留守儿童的心声。
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因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中,并由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儿童。他们常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只有爷爷奶奶照顾他们,而爷爷奶奶也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缺少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也不会教育他们,有的留守儿童因为家庭条件艰苦,连基本的温饱有时候都成问题,营养和健康都跟不上其他孩子。[1]
由于留守儿童普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他们家教欠缺,价值观扭曲,道德行为差。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与孩子感情疏离,没有在孩子身边陪伴,父母会有负疚感,于是只能通过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來弥补自己的缺失,由于忽略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使孩子形成功利性的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养成奢侈浪费、摆阔气的陋习,形成“拜金主义”的思想,这就是目前中国教育孩子的一种现象“贫困家庭的孩子富养,富裕家庭的孩子穷养”。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没有价值监督和知道,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不好,加上缺少亲情教育,他们大多存在不安全感,上课不敢回答问题,无法积极发言,害怕说错做错,受到老师的责罚,这些就是留守儿童的现状。[2]
二、小学教师对山区留守儿童关爱能力现状
小学作为儿童成长教育的关键阶段,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但是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这个阶段的教育只能由老师单独进行。小学阶段是儿童性格养成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小学老师日常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需要传授他们知识,更需要对他们的品德进行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小学教师就需要对留守儿童的存在以及存在的问题表现出关心、责任、理解和了解,并以一定的行为方式作用于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爱并慢慢摆脱困境与问题,使其整体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当前山区教师总体水平依旧远远落后于大城市,虽然国家在山区农村教育投入上实行了政策倾斜,山区农村教育的硬件设施提升的,但是软件设施依旧不足。山区教师工资低,生活条件较为清苦,特别是年轻教师,面临婚嫁、买房等问题,所以山区年轻教师都存在“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也就造成山区教师总体水平依旧偏低,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以笔者任教所在的山区乡镇学校为例,全校教师平均年龄在48.6岁,全乡乃至全县整个山区学校情况大抵类似。教师总体水平低,面对留守儿童其关爱能力也表现的非常一般。主要是山区大部分均为留守儿童,教师数量少,教师没办法顾忌所有留守儿童的情况,而且山区教师缺乏培训进修的机会,对心理知识了解也不足,自身的能力限制了其关爱学生的能力。
小学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能力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教学能力、指导能力、干预能力、发现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学能力指的就是知识的传授;指导能力指的是帮助学生面对个人问题和困难,并且帮助他们处理问题和困难;干预能力是教师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促进其不良行为改变和心理健康发展;发现能力指的是教师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细心观察,通过微小的细节发展学生的问题;组织能力是指教师为了有效的实现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的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了。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小学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能力总体水平一般,在这五个方面里,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是最高的,教学能力>干预能力>发现能力>指导能力>组织能力,大部分教师对留守儿童关爱能力的构成及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并不是非常清楚。[3]
三、小学教师对山区留守儿童关爱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组织能力弱
从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到,山区教师的组织能力是最弱的。山区教师的组织能力主要是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班级、少先队等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充分发挥出集体活动所能带来的关爱力量。主要原因是因为山区的学校规范性不强,对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不够重视,加上许多山区教师是当年一工作就被分配到山区,没有在城市小学任教的经验,缺乏对小学教学活动方案的学习,也比较少机会参加培训进修,导致教师对如何组织集体活动,组织什么集体活动,都是概念不清。
2.指导能力弱
山区教师对家长的指导能力也相对较弱,不能够及时有效的指导家长掌握儿童教育心理的知识,帮助他们进行亲子沟通。针对山区的特殊情况,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山区教师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沟通也较为困难,不像在城市里,老师和家长都用微信直接沟通,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哪个同学今天怎么了,老师都会联系家长,家长有问题也能直接找老师;在山区,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基本没有时间关系孩子的作业问题,而且远水救不了近火,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他们也没办法第一时间回来处理,许多父母甚至都不知道孩子的老师的谁,父母不会主动联系老师,老师也没有联系父母的途径,就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3.非班主任教师关爱更少
山区教师还存在另一种现象,那就是班主任与非班主任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程度不一样。许多教师都认为关爱自己班级的学生是班主任应该做的事情,作为科任老师,只要负责教学就好了,其他都可以不用负责,就是因为这样的思想,才导致了山区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总体水平一般,班主任需要负责全班同学,一个人能力再强,面对这么多学生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这时候就需要科任老师的辅助,没有科任老师的辅助,班主任以一人之力很难做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
4.教龄与关爱能力成反比
不同教龄的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能力不一样,调查报告显示教龄越长的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能力越弱,主要是因为山区教师教龄越长,他所看到的留守儿童就越多,心里对留守儿童的感情越淡,看多了各种情况就越发麻木了;而教龄短的教师,基本都是年轻教师,阅历较少,面对留守儿童的困境,自然而然会多留意多关心他们,并且年轻教师接受的教育也与教龄长的教师不同,特别是对学生心理方面的知识,年轻教师对学生心理、行为的解读更透彻。
四、小学教师对山区留守儿童关爱能力的发展探索
针对山区小学教师的情况,其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能力受到几个方面的限制,想要提升发展小学教师对山区留守儿童的关爱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校及教育部门重视山区小学教师关爱能力的培训。由于之前缺乏对教师关爱留守儿童能力的培训,不能够做到理论和实际想结合,导致教师的关爱水平不够高。教育部门应该针对山区教师,针对留守儿童的情况,定期对山区教师进行培训,特别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引导,要求每个山区教师要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关爱能力。
2.政府规范政策。政府及教育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加强监督小学教师对山区留守儿童的关爱。
3.学校制定关爱计划。针对非班主任和班主任关爱能力不同的问题,学校可以制定关爱计划,进行老师负责制,每个老师负责几个留守儿童,这样就能够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多方关爱留守儿童。学校还应该要老师定期家访,特别是在留守儿童父母归来之际,上门与留守儿童父母深入交談,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性格发展,学习情况等,并且保持与其父母的联系。
结语
关爱留守儿童,还需要教师提高自我发展意识,积极进行个人反思,外部的规定只是起到规范监督作用,真正的关爱还是取决于教师自己。留守儿童问题受到社会的关注,教师的关爱能够弥补留守儿童亲情温暖的缺失,加强小学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能力,能够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品格和生活、学习习惯,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让留守儿童不再独单,能够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上官木子.隔代抚养和“留守”儿童[J].父母必读,1993(11).
[2]王健敏.“关爱教育”的教学实施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0).
[3]李敏.对品德心理研究中关爱主题的新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1).
作者简介
陈北生(1963.2—),男,汉,安徽省安庆市人,学历:专科,职称:小学一级教师、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