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立美教育路径研究

2018-01-29王希俊沈瑶

考试周刊 2017年59期

王希俊+沈瑶

摘 要:审美是认识美的前提,立美是塑造美的关键,立美教育是审美基础上按照美的目的和规律、全面育人的社会行为。立美教育观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彰显美育价值和意义的重要举措。实现大学生的立美教育,主要通过采取具体的外部措施和抽象的内在方法相结合的路径,共同建构完善的立美教育理论体系,从而推动立美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立美教育;路径;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一、 前言

教育是以人为对象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而人是按照美的规律和目的来培养塑造的,因此研究人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教育立美。教育的未来是立美教育,美贯穿于教育的所有领域,立美教育是教育理论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原有教育理论的改革和创新。学生“美”的能力包含了审美水平(对“他美”的感知)和立美水平(对“己美”的塑造),现今过于强调“审美教育”而忽视“立美教育”,对于立美教育的概念、特点及其实践路径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普及,未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对立美教育进行深入阐发,具有时代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二、 立美教育的相关概念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美学家赵宋光先生在《论美育的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立美”的概念。立美是在审美过程中把世界的外在美内化为个体自身内在的美,立美又可以理解为立教育,即重建教育的框架和理论,使教育成为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存在。立美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建立在美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和目的全面育人的教育活动,它通过美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教育活动。值得注意的是,立美教育既是个体自身内在精神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主体性意义,又满足了社会进步的需要,具有社会普遍性意义。因此,个体的发展要受到社会制度和规范的制约,主体之美只有与社会要求相统一,个体才能真正实现其美的价值。从这个层面来看,个体立美的活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约束性的活动过程。

立美教育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立美教育目标远大。从宏观上来讲,立美教育是站在人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确定其出发点和归宿,其目的是以人的发展进步来推动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从微观上看,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立美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还要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等其他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立美教育功能巨大。立美教育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激励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推动学生审美素质的发展和审美结构的健全;此外,立美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定属性和范畴,能够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乃至更大范围的社会教育,潜移默化的对受教育者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最后,立美教育是整体教育。美育不是单一的存在,它与其他诸育之间关系密切、融为一体,对諸育构成整体的包容关系,德育、智育、体育、艺术教育等都是美育整体中的各个部分。

三、 实现立美教育的路径

完整的学校美育包括审美教育和立美教育两个方面,不仅要使学生成为善于审美的人,还要培养学生自身成为美的人。审美教育是前提和基础,立美教育是手段和目的。推动立美教育的发展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体现:

1. 外化于形

通过一些具体的外部措施来促进立美教育,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实施的管理机制、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丰富的校园文化构成了实现学校立美教育的外在途径。

(1) 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立美教育要坚持美育与德育双管齐下,充分发挥美育抑恶扬善的伦理功能和德育完善人格的教化功能。在开展德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既是审美的主体,又是立美的主体。通过参与德育活动,学生对德育作品、德育内容、德育形式进行审美再创造,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与感染,产生了自己对美的独特理解和体悟,形成了一套有章可循的美的评价标准,从而根据这种美的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实现对自身的立美塑造。“美育是德育的一个门径,一般的路程”,因此在学校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于立美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通过一定的准则和要求将道德文化传授予学生,学生借这一形式以实现对客体自我的改造,从而使自身成为美的人。

(2) 学校管理机制的实施。学校管理机制的立美,要求管理者在运用科学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管理活动中审美因素的作用,实施科学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的举措,从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审美的管理体系。在学校管理中渗入美育因素,建立硬环境手段和软环境方式同步进行,有利于优化被管理者的审美心理结构,最终有效地达到管理目标。学校管理活动中的立美包括管理者的立美、被管理者的立美、管理媒介的立美、管理关系的立美。在科学的机制中把立美作为构建学校的管理模式,指导个人教育行为的指导思想,并把一切工作都综合到美的标准上来,以推动学校建立自己的课堂美学、课程美学、人文美学,从而创新“立美育人”文化与现代教育精神相融合的互动办学理念。此外,将学校管理科学的管理机制审美化、艺术化、人性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度科学理性化所带来的管理关系的紧张和僵化,为实现立美管理创造了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立美教育的全面发展。

(3) 学校教师教学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对学生客体的立美创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自身的形象美对学生立美的影响。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留下的视听形象会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其次,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立美创造。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立美创造,主要体现在教师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进行图像的编码,尽可能地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美的形象。学生在此基础上相对应的进行解码,在融会贯通、主动领悟的基础上,用审美的眼光去感受科学知识,并联系实际来验证知识,从而实现编码到解码的完整过程。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又受到艺术美的感染,形成了对美独特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从而促使他们按照美的规范和标准来塑造自身,使自己成为一个美的人,这是教师教学立美创造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对立美教育活动的开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endprint

(4) 学校校园文化的丰富。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成为美的使者,它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立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校园文化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自主性。校园文化是一种自由轻松的审美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去开展活动和施展个性,通过校园文化感受美、展现美和创造美,具有审美价值的校园文化契合了学生精神情感健康发展的需要;二是传递性。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社会环境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将自身蕴含的卓越内涵在无形中传递给学生,从而对学生的精神文化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校园文化中,校园的外部环境和公共设施经过美化改造,有利于营造一个理想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三是渗透性。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文化,能够渗透到学生、老师的内心情感,乃至整个校园的方方面面,弥补了僵硬的校园管理体制在育人方面的不足,改变了师生之间单一的灌输接受的关系,促进了教与学关系的适度平衡。从现代校园文化的特点这一层面上来看,校园文化的立美有利于促进立美教育的整体发展。

2. 内化于心

立美教育通过审美化的桥梁,将美育的全部卓越品质能够全方位地内化给整个教育,内化的程度直接决定着立美的程度。通过内化美育,达到教育立美的效果,内化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内化教育的整体性建构。一方面,构建立美教育的首要之举,就是要实现从审美到立美的完整教育,以审美教育为基础,向立美教育过渡。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善于“审美”,不断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审美素质,还要善于“立美”,用美的规律塑造自己,把自身建设成为一个“美”的人,用这种美的观念和标准去指导实践。教育的完整性必须从审美教育和立美教育两个方面去加以认识和把握。另一方面,在立美教育过程中要转变观念。美育不是一个单独存在、与其他诸育毫无关系的教育方式,必须将美育从教育的“一育”地位提升到教育的整体地位,改变美育是与德育、智育、体育等相并列的“一育”的传统观点和看法,这是促进立美教育完善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2) 内化教育的人格塑造功能。人的需要、动机、理想、价值取向、自我意识等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完美人格实质在于真善美和谐统一,美育通过美、艺术、美感经验和审美活动等途径促进人的美好心灵和人格的形成。立美教育必将把美育的人格教育内化给整个教育,使教育具有人格意识,建立教育人格的系统体系。人格教育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人格是道德的升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把美育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渗透在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而这些需要依托于美育的完善而得到发展,一个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往往能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人。完美的人格是在人的立美中孕成和崛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格是我们自身存在的最终价值所在。

(3) 内化教育的艺术教育内容。强化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充分发挥艺术立美作用。立美教育必将把艺术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教育教学艺术化、合理化,体现出最高意义上的育美立美的艺术教育价值。此外,丰富教育教学方式,使其多样化、艺术化,推动教育教学本身成为一种以育人为目的的功能性艺术。美育化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使教育实现立美,这既是美育走向教育整体充分实现自我的必然体现,也是教育本身走向成熟和发达的必然标志。

四、 结语

马克思提出“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自己”的论断正确揭示了人的“立美”教育的意义。显然,立美教育也必须遵循美的规律去改造教育过程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使之既符合“任何物种的尺度”,又符合人“内在固有的尺度”,从而更好的为师生服务。“立美”是为了“育人”,“育人”必须“立美”,因此必须让“立美”成为每个人的意识,使“育人”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始终。从某种意义上说,“立美”对学生的作用比“审美”更为重要,未来的美育研究要以教育立美为根本宗旨,以优化教育整体素质为直接目的。实现大学生立美教育,必将使中国教育呈现出全新的教育形象,使教育事业真正成为人类事业中最美的事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立美教育是教育在哲学意义上的本质回归,从社会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实现全人类的立美教育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胡绪阳.走向美育的完整[J].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2]赵宋光.赵宋光文集(上卷)[C].花城出版社,2001.

[3]查有梁.“审美——立美”教育模式建构(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3期.

[4]查有梁.“审美——立美”教育模式建构(下)[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4期.

[5]李田.教育立美论[J].云梦学刊,1998年第2期.

[6]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5月.

[7]刘芳.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立美教育路径研究——以济南市小学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5月.

[8]杨和平.立美问题研究[J].中国音乐,2008年第4期.

[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

[10]孙玉丽.立美——和谐教学模式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23卷第2期,2001年4月.

[11]赵伶俐,余立新.中学大美育系统论——目标·内容·课程·教材·教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1997年版.

[12]赵伶俐,郭成.大美育实验研究——目标·内容·课程·教材·教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1997年版.

作者简介:

王希俊,沈瑶,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