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审美的视角探究中国当代摄影艺术诉求

2018-01-29孙志达

大观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审美

孙志达

摘要:中国摄影艺术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历程中有着近三十年的时间不断蜕变,才有了当代中国摄影的艺术的蓬勃发展,本文将从中国摄影艺术的发展路程出发,从审美角度探究中国当代摄影诉求的转变过程,从中探求中国当代摄影未来的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审美;当代摄影艺术;艺术诉求

一、摄影走进中国的历史

中国的摄影可以追溯到近代,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国门被迫打开,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的文化潮流中,从那时开始,摄影就流入中国。当时不少西方传教士也带着摄影器械和摄影书籍来到中国,一定程度上在中国传播了摄影技术,使得摄影成为当时最为新潮的艺术形式,引起了不少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当时中国人普遍不具有科学文化素质,甚至害怕在拍摄照片的时候被相机摄取魂魄,有一部分守旧顽固的人事抵制摄影技术的,但是随着中国人接触的科学产物越来越多,慢慢的也就接受了这项新兴技术,不少新潮的人还学习了摄影技术,在中国推广了摄影,这就是摄影走入中国的第一步。

当摄影进入中国之后,最开始同其他手工艺一样,是通过师徒制来传承,这样的技艺传承方式独具中国特色,但是在这其中,摄影师是作为一位技术者去操控相机,而没有足够的空间去进行艺术创作,再者摄影受到当时社会、经济、时局的限制,不足以使得摄影在当时的中国能够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但是通过当时流传下来的照片,不少是在照相馆里-拍下的肖像照或者是小照,这些具有纪实性质的照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应出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情况,以及一些审美取向,但是照片本身没有太大的审美取向,而是中规中矩去展现,更像是当时社会人情的一个客观记录载体。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为之后的摄影传播铺排了道路,也改变了摄影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当时的有识之士认为摄影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简单的手工艺,师徒传承的方式限制了摄影的发展道路,摄影是人们同光的游戏,利用科技产品去定格时间与空间,应该被视为一种科学技术,因此,摄影在中国不再是师徒一脉相承的技艺,不少人们开始去了解摄影,学习摄影,在民间除了专业的照相馆以外,也有了一种新的职业,就是摄影记者。摄影记者在信息传播上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得摄影得到当时人们的重视,随着摄影被人们认可,为人们所熟知,慢慢的出现了摄影艺术作品,因此从十九世纪后半段开始,可以算是摄影在中国站稳脚跟。

在摄影发展初期,人们只是重视摄影的留影功能,拍摄战区的照片,记录重大事件的发生,摄影有时候能够引发更大的反响,照片的力量有时候比文字更强大,摄影也为但是中国信息传递提供了新的形式。慢慢的除了肖像作品,有摄影师拍摄的风景山水照片也备受人们的关注,其中有一组作品《西湖风景》这样的风景照片在进入市场之后,销量颇高且备受人们推崇,看到市场的积极反应,不少摄影师开始研究如何拍好风景照,慢慢的打开了艺术创作的大门。之后的《中国风景画》、《西湖风景画》出版之后都收到好评,人们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摄影作品的审美取向,这也激励着摄影师们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也使得当时的摄影作品的拍摄方向是捕捉到美丽的自然风光。

在“五四期间”,中国的文化运动掀起高潮,为摄影带来了新的生机,摄影开始出现新的题材、新的类别,尤其是要展示人文风情的照片,单单靠棚内摄影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这样的情形下,鼓励更多的摄影师走出照相馆,亲自踏遍祖国的山河,去拍摄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这样使得摄影师不再局限于照相馆,能够有条件可以去进行艺术创作。

摄影同绘画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科技产品相机的辅助。只要有了相机,按下快门,不论照片的好坏,拍摄事物的门槛是很低,不像绘画,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在一定角度上来说,人人只要拥有相机,都可以成为一位摄影师,不论专业与否。所以相机的普及对于摄影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条件。从上个世纪开始,小型的相机慢慢出现在我国市场上,有条件的人们可以自购一台相机去进行拍摄,这样的人群就可以称为是业余摄影爱好者,不像是专业的摄影师,拍摄带着任务,或是记者,或是为商业服务,他们拍摄的照片就偏向功能性,但是业余摄影爱好者,或者业余摄影师,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偏爱去拍摄,这个过程就充满了趣味性,拍摄出来的照片不仅仅能够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或者风土人情,更多的是带有个人的特色,打上了个人的烙印,甚至于使得作品有一定的艺术鉴赏价值,尤其是在“五四运动”期间,不少知识分子也拿起相机,他们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又历经到了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博学多知,还具有创造力,在他们的眼中能够捕捉到常人捕捉不到的细节,他们身上的勇往直前不断创新的精神也反应到他们的摄影作品中,有了这样一批文化人拿起相机,也使得摄影作品中有了文化底蕴,他们通过取景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让所要表达的思想蕴藏在自然风光之中,摄影作品的出炉,也有大批文化为其题词,探讨其艺术价值,要说“五四”前的摄影是拿来记录,那“五四”开始,摄影在中国开始展现它独特的艺术价值,“五四运动”也使得摄影艺术开始在中国传播。

之后中国历经了日本侵华战争,在这个期间,刚刚开始艺术创作的摄影师们放弃了为艺术创作的拍摄,转为现实主义拍摄,摄影艺术在这个阶段走向了低谷。但在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发展摄影,为人们留下了不少关于抗日、革命的珍贵影像资料,当时的《晋察冀画报》刊登了不少优秀摄影师的作品,使得新闻摄影影响了中国文化领域,也为之后的摄影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摄影师。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仍然对摄影事业的发展是十分看重的。在我国的官方通讯社中有专门的摄影部门,为了提高新闻摄影质量,我国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摄影团队。在1956年的时候,中国的摄影学会成立,使得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师之间有了交流的平台。各个地方的文化机构中也出现了摄影相关部门,从体制上就为摄影师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此外也为摄影创办了不少刊物,让摄影师们有施展空间。endprint

我国当代的摄影艺术从改革开放开始,有了新活力,新的生机。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同时全国文联召开了第四次大会,将文艺从政治的束缚之中解放,这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解放思想也为摄影工作者打开创作格局,这个时期,国内创办不少摄影刊物,人们逐步关注到摄影艺术上来,各地摄影活动不断出现,我国刮起了摄影热潮,逐渐的摄影不再只是官方新闻机构才有,摄影艺术逐步走入千家万户!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不少西方艺术展览走入我国,使得我们国家的艺术家们有机会开始去学习西方艺术创作,在这些艺术展览中,不少表现抽象主义或者表现主义的摄影形式开始走入中国,不少青年摄影师从中模仿、实验、探究使得我国的摄影艺术开始走向多元化。尤其是现在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形式增多,不少摄影爱好者将摄影的焦点放到了人性上,关注人的需求,关注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不再像以往的摄影师关注国家、民族、社会等大的表现中心,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去展现现代人们的内心状况,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的摄影,他们受到了多种媒体形式的影响,在他们的作品中不见得有着严密的摄影逻辑,但是在他们的作品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多元的形式,这也当代摄影艺术独有的魅力。

二、当代中国摄影艺术的特征

在当代的摄影艺术中纪实摄影不再局限于纪实。纪实可以是展现国家的大事,但是也可以是关注民生,如今的纪实摄影就是为了让摄影师的焦点放在广大人民的社会生活中,摆脱了以前宣传假大空的形式,关注边缘群体,日常琐事,关注生活中的细节,现在的纪实摄影更具有人情味。在当前的纪实摄影中,我们不泛看到一些优秀的作品是展现,农民工的生活、展现旧城区的样貌、展现渔民的生活或是边防战士的日常,太多太多的作品用独特的视角去发掘生活中容易让人们忽略的事物。在纪实摄影中,审美审的是普通人的常态、在平实的生活中发掘生活的意义,在边缘的群体中发掘他们的心酸与欢乐,这样的纪实摄影填补了人们的社会中边缘群体、对生活细节的疏忽。在一个时代英雄值得称赞,但是芸芸众生的生活百态才是这个时代的基石,纪实摄影的社会现实意义就体现于此。

当代中国的摄影艺术还值得强调的一点就是摄影作品中所含有的温情和人文关怀。在不少摄影师的思想逐渐开放,大家将摄影作品的好坏评判标准定为了是否体现了人道主义、人文关怀,是否这些作品能为社会带来积极作用,这样的评判标准也为摄影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方向,指引他们去进行艺术创作,这样的艺术创作不再受到捆绑,是超越了国家和文化的,通过镜头去做到感受生命、人性,将思想和道德放在首位,他们的摄影作品不单单是在国内受到大家的关注,在国际社会上也屡受殊荣,这说明了人文道德在国际上同样也是评判摄影的标准,通过他们的镜头,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与现在的发展。

随着摄影艺术的发展,观念摄影的出现,丰富了摄影的艺术形式。观念摄影是对行为艺术的影像记录。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曾在我国艺术领域掀起浪潮,至今仍然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观念摄影是让行为艺术家在镜头前表演,展示作品。观念摄影的出现使得行为艺术家们能够示范天性,在只面对摄影设备的前提下,抛开一切的束缚去完成表演,不存在任何的避忌与尴尬,这样的摄影艺术为行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他们可以一遍遍排练,选取角度,选择最佳的姿态去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观念摄影中,摄影师不是主要的创作者,更像是为行为艺术家而服务,但是在这种摄影中,能够将摄影师培养成为具有视觉艺术审美的摄影师,可以说行为艺术家们为摄影师开启了新的摄影视角大门。

当全球化经济的浪潮越来越大,当代摄影艺术不免会被卷入其中,我国各个大城市都有了自己的创意文化产业基地,这些基地也是不少摄影师的驻扎地,他们的作品逐步流入市场,成为艺术品,摄影也成为一种产业。当中国在世界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人们开始关注中国的艺术品,一些西方的艺术商人开始关注中国的艺术家们,想要收藏一部分中国的艺术作品,等艺术品升值之后谋取利润,往往绘画和摄影作品就是他们投资的对象。对此有部分的摄影师为了迎合西方艺术投资者的喜好去进行艺术创作,这样的艺术品不见得是具有价值的。

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摄影艺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来自的西方的艺术投资者通常只想获取利益,对于中国摄影的发展是不了解的,他們评判作品的好坏脱离的中国摄影的发展历程,萝莉了具体的文化背景,甚至于不顾中西方的思维、文化方面的差异,用西方的标准去评判中国摄影作品,这样的风向会误导摄影师去拍摄出不伦不类的作品,甚至于丢掉中国特色,完全迎合西方艺术投资者,这样的艺术作品非但没有艺术价值,更是破坏了我国摄影的良性发展路线。对此我国的摄影师应该有清醒的头脑,建立正确的审美意识,有正确的价值观,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放下功利心,坚持自己的风格,不随意迎合市场,否则功利性的摄影都不能够称为是摄影艺术,艺术的动机不该是金钱利益,而是自身对摄影的热爱,希望通过摄影来做艺术表达,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才是有价值的。

三、结语

中国摄影艺术发展历经波折,有起有落。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中国历代的摄影师所拍摄的作品无不反应了各代人们的审美取向。在战时,拍摄的照片反应了中华民族奋勇抗敌的情形;在和平年代,摄影师拍摄祖国大好河山,备受欢迎;在新时期,摄影师同不同的艺术形式合作,创作出先锋摄影;面对国际艺术市场,有的摄影师能够坚守本心不为利益所动,也有追名逐利者。当社会的发展到不同的阶段,对摄影作品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摄影师们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艺术诉求也可是当时的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希望在将来,中国的摄影艺术能够保持自己的特色在国际上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邰燕.论纪实摄影的审美性[J].采写编,2016(04):68.

[2]王向民.摄影文化传播中的审美研究[J].艺术科技,2016(05):288.

[3]毕艳菲.中国纪实摄影的审美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5.

[4]罗况潇.摄影艺术的审美意蕴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5]王淼.基于审美视野下的纪实摄影的美学意蕴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6]孙童.摄影艺术独特的审美诉求[D].山东大学,2013.

[7]郝欣.审美直觉观照下的摄影艺术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8]汤铭明.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景观摄影[D].南京师范大学,2012.

[9]邓金.论新闻摄影中的审美信息传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
阐述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审美特征的异同性
论风骨与崇高
论少儿美术培训对审美的作用及影响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