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化论证层次 打磨理性语言

2018-01-29刘步春

求学·素材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格局论点激情

刘步春

【审题立意】

本题的难点在于如何从自己所选的两三个名句中归纳、提炼出一个有深意的中心思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发现、挖掘各句间的逻辑关系,这正是体现我们思维水平的地方。具体可按如下方法操作:首先依据单个名言选定话题,然后再根据行文需要选用其他名言支撑分论点。

角度一:维系亲情纽带,促进社会和谐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言对父母的孝敬;“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言对亲人的挂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言对亲人的祭奠。抓住此三句,我们可以阐述维系亲情纽带的社会意义,有家才有国,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安宁的基础。

角度二:培养家国情怀,拒绝低俗人生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说的是社会与自我的关系;“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抒发的是战斗豪情;“生活不能只有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倡导的是诗意人生。抓住此三句,我们可以选择家国情怀方面的立意。

角度三:守护传统文化,保留民族根基

清明祭奠先人、家书报平安、重阳赏菊花、敬重老人,这些都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寄托了中国人特有的情感。我们可以结合有关句子,讨论守护传统文化的问题,守护文化传统,就是保留民族根基,舍弃传统文化,就是丢掉民族的精魂。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

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④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

⑤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毛泽东)

⑥生活不能只有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高晓松)

读了上面六句名言或诗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至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病文展示】

做人当有大格局

田禾

中国人在建筑上是讲究大格局的,要有很高的门楣,屋宇要广,还要有较深的庭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唯其如此,才能壮观。其实人生也要有大格局,人生的格局一大,便会有辽阔的内心,有逍遥的精神和自由的灵魂。

何为大格局?大格局,就是内心的大气象、大境界和大趣味。大格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抱负,磊落坦荡、无私无畏和志存高远的品格,不为一时之利争高下、不为眼前小事论短长的气量,“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风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襟。

做大格局的人,心中才会有远方。高晓松说得好:“生活不能只有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心有远方,就是抛弃眼前无关紧要的事物,努力挣脱那笼罩在眼前的雾霭,看到充满无限希望的未来。大凡有大成就的人,也都是心怀远方的人。康德的远方是头顶那片宁静的夜空,凡·高的远方是向日葵盛开的原野,沈从文的远方是美丽的边城。他们抛弃现实,将自己的希望和信念寄寓在一个不存在的远方。远方,是生命的转移,是跳出心烦的手段,是超越平庸的方式。

鲁迅说过:“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人与人是彼此联系、互相依存的,谁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的鲁滨逊。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要有集体意识,要有社会责任感。或许有人会说,归家和社会自有肉食者谋之,我等小民的努力无济于事。然而,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再大的困难除以十三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奉献乘以十三亿都足以擎天撼地,你的一小步,对于社会来说可能就是一个飞跃。

“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读毛泽东的诗句,我们能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蓬勃的生命激情。曾几何时,激情似乎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已然消失。面对荧屏,你唏嘘不已,有人笑你痴:那不过是文人编造的故事而已,何必当真;面对义举,你毅然效仿,有人笑你蠢:那与你何干,于你何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视激情为幼稚和虚幻,殊不知他们那冷静的成熟其实才是生命的萎缩。

人生是短暂的,事业的成功,价值的创造,取决于我们对目标的抉择、对繁琐世事的解脱和超越。我们必须创造出自己做人的格局,只要这样做了,人生就一定会有大自在、大成功和大精彩。

【优点分析】

1.文章以“做人当有大格局”为题,并以此选用了高晓松、鲁迅、毛泽东的名言诗句,符合命题要求;对名言或诗句理解准确,引用得体。

2.语言规范,或对偶,或排比,或反诘,或递进,长短结合,整散结合,句式多样。

3.开头提出“人生也要有大格局”的中心论点,结尾指出“我们必須创造出自己做人的格局,只要这样做了,人生就一定会有大自在、大成功和大精彩”,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4.材料丰富,分析阐述有力。如对“何为大格局”的阐述中,大量引用了诗句,有事例,有分析,叙述事例高度概括,分析议论简明扼要。

5.文章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如对有人怕担当责任的分析,对当代人激情缺失的批评,都一针见血,切中时弊,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病因分析】

1.语言欠精美。第一段“要有很高的门楣,屋宇要广,还要有较深的庭院”一句,句式较为散乱,“人生的格局一大,便会有辽阔的内心,有逍遥的精神和自由的灵魂”一句,语意不连贯。

2.句子冗长。第二段“大格局是……的胸襟”一句,以五个偏正短语作宾语,句式单调,句子冗长,读起来别扭,听起来也别扭。

3.逻辑性不强。第三段“做大格局的人,心中才会有远方”一句有逻辑错误,应是心中有远方,才能有大格局,反之并不成立;“抛弃现实”“不存在的远方”等语句表意不准。最后一段“对目标的抉择、对繁琐世事的解脱和超越”是“大自在、大成功和大精彩”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部分语言过其实。endprint

4.论证层次不清晰。第四、五两段引用鲁迅、毛泽东的诗句名言,符合题意,但与中心论点是何关系,不甚明确,给人拼凑之感。

【得分】45分

【升格技巧】

1.雕琢语句,扫除语言瑕疵。

2.准确判断,更正逻辑错误。

3.设置分论点,构建论证网络。

【升格作文】

你得有个偌大的锅

中国人在建筑上是颇为讲究的,门楣要高,屋宇要广,庭院要深,然后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唯其如此,才能壮观。其实人生也要有大格局,正如西谚所说,“再大的饼大不过烙它的锅”,有了大格局的人生,才会有辽阔的内心,有逍遥的精神和自由的灵魂。

(句式整齐,语意贯通。)

何为大格局?大格局,就是内心的大气象、大境界和大趣味。大格局是磊落坦荡、无私无畏和志存高远的品格,也是不为一时之利争高下、不为眼前小事论短长的气量,还是“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风度,更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抱负。

(判断句改为递进复句,化长句为短句,自然贴切,朗朗上口。)

有大格局的人,心中必有远方。高晓松说得好:“生活不能只有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心有远方,就是抛弃眼前无关紧要的事物,努力挣脱那笼罩在眼前的雾霭,看到充满无限希望的未来。大凡有大成就的人,也都是心怀远方的人。康德的远方是头顶那片宁静的夜空,凡·高的远方是向日葵盛开的原野,沈从文的远方是美丽的边城。他们避开现实的污浊,将自己的希望和信念寄寓在一个理想的远方。远方,是生命的转移,是跳出心烦的手段,是超越平庸的方式。

(“有大格局的人,心中必有远方”,因果关系确当;“他们避开现实的污浊,将自己的希望和信念寄寓在一个理想的远方”,表意准确。)

有大格局的人,心中必有责任。鲁迅说过:“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人与人是彼此联系、互相依存的,谁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的鲁滨逊。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要有集体意识,要有社会责任感。或许有人会说,归家和社会自有肉食者谋之,我等小民的努力无济于事。然而,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再大的困难除以十三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奉献乘以十三亿都足以擎天撼地,你的一小步,对于社会来说可能就是一个飞跃。

(以“有大格局的人,心中必有责任”统领全段,和中心论点的关系得以显化。)

有大格局的人,心中必有激情。“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读毛泽东的诗句,我们能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蓬勃的生命激情。曾几何时,激情似乎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已然消失。面对荧屏,你唏嘘不已,由人笑你痴:那不过是文人编造的故事而已,何必当真;面对义举,你毅然效仿,有人笑你蠢:那与你何干,于你何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视激情为幼稚和虚幻,殊不知她们那冷静的成熟其实才是生命的萎缩。

(以“有大格局的人,心中必有激情”统领全段,和前两个段首中心句形成排比句,既显化了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又凸显了论证层次的演进。)

人生是短暂的,事业的成功,价值的创造,往往取决于我们对目标的抉择、对繁琐世事的解脱和超越。想烙出一张偌大的饼,你首先得有一个偌大的锅。想要卓越,想要改变平凡的人生,就要创造出做人的格局。因为只有拥有大格局,人生才能有大自在、大成功和大精彩。

(改动部分语句,使表述更为客观,论述无懈可击;“只要……就……”改为“只有……才……”,逻辑更严谨。)

【评分】57 分

升格作文从中国建筑入题,提出“人生应当追求大格局”的中心论点,然后揭示概念,说明什么是大格局,为下文的议论奠定基础,再以“有大格局的人,心中必有远方”“有大格局的人,心中必有责任”“有大格局的人,心中必有激情”为分论点,从“怎么办”对中心论点展开阐述。全文紧扣中心论点,纲举目张,层层推进,论证和阐述成分有力。全文语言规范,表意准确,逻辑严谨。

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在打击套作,鼓励考生张扬个性,倡导“我手写我心”等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II“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2017年北京卷“我为共和国拍照”,2017年天津卷“重读长辈这本书”;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II“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2016年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但是从高考阅卷现场来看,其达到的实际效果却很有限。纵观考生的作文内容或观点,要么是空泛地说教,要么是运用的素材陈旧,要么是堆积了许多素材之后便开始生拉硬扯。这样的写作模式给阅卷老师的感觉是司马迁每年总得受上N次宫刑,“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在阅卷现场“播放”了无数次。究其原因,是由于大多数考生的写作思维只知关注“他”,而忽略了试题潜在要求最应该关注的对象——“我”,所以高考作文欲奪高分,必须要有极强的自我意识。

高考作文中有“我”之生活就是要求考生在作文选材时,尽量避开那些“假大空”的素材,要善于将自己生活中的真事、小事、实事入文。此法不仅会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之感,也迎合了高考打击“假大空”写作的改革方向。

【高分示例】

如2017年天津卷优秀作文《指节上的老茧》片段——

那些圆润丰满的线坨仿佛蜷伏沉酣中的猫咪,可爱又神秘,驱使着我学母亲拿起钢针和毛线,然而手与脑不兼容是这样的恼人,一不小心,针把线剖肚戳过,留点岌岌可危的茎半死不活地挂着。递线,想学母亲只在食指曲直之间送线给另一根钢针,无奈它总像短了一撮,需请了拇指和中指合力才能朝前送。依着手当时的力度,线出落得松一阵紧一阵,天晓得它的头与尾为什么分别凸和凹,进去一个椭圆,拼在一起,莫名其妙地天衣无缝。原本有序的线在我手中变成了月老的红绳,纠缠相绕,交错成结。看到狼狈不堪的我,母亲笑着把我的手从蛛丝般混乱的网状结构中解救出来。手指相触的瞬间,我才注意到母亲那双灵动的手在针与线的摩擦碰撞中,已结了许多坚硬的茧,干燥的裂纹延伸包裹着裂了口的指节。endprint

猜你喜欢

格局论点激情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萌动的激情
格局与结局
以天地为格局
图志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