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世界捧腹
2018-01-29吴薇
吴薇
1977年的圣诞节,20世纪最卓越的喜剧电影大师卓别林,留下80部 “人间喜剧”后,在瑞士安详地告别了人世。翌日,世界各大报纸均在显著位置刊登这一句话:“永别了,卓别林。”尽管这位天才的躯体在这个星球上消失了,但在世界上的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方,他头戴圆顶礼帽、手拿細手杖、脚蹬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形象都永生着。
在电影史上,靠拍悲剧成为大师的人数不胜数,但靠拍喜剧片成为大师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因为一部经典的喜剧要让人发笑的同时还要给人强烈的震撼,这比悲剧要难上一百倍。但卓别林做到了,而且百年来只此一人。卓别林作为一个从无声片时代成功过渡到有声片时代的喜剧大师,为电影艺术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也给后世留下了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
苦难童年·丑小鸭的天鹅脚
卓·语录
我在孤儿院饿着肚子,在街上到处晃荡的时候,我还是一直告诉自己,有什么好悲哀的,有一天我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喜剧演员,现在这种逆境只不过让我变得坚强些而已。
1889年4月16日,卓别林在英国伦敦出生。他的父亲嗜酒如命,使得母亲与父亲离婚,年幼的卓别林和哥哥便随母亲四处漂泊。5岁的时候,母亲由于嗓子沙哑,结束了演出生涯,一家人的生活从此越发拮据了。为了抵抗寒冷的严冬及填饱肚子,家里的物什和母亲的首饰都进了当铺。哥哥比卓别林大4岁,经常在上学的间隙去卖报纸,卓别林则去教别人跳舞,他的母亲为别人做衣服——然而,这些微薄的收入还是不能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卓别林12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病倒,失去了一切经济来源的卓别林被送进贫民孤儿学校。不久后,卓别林离开了贫民孤儿学校,成了一名流浪儿。那时,他当过报童、杂货店小伙计、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卓别林后来在舞台上创造流浪汉的灵感:小胡须、细手杖、圆顶礼帽、紧上衣、大号裤子及大皮靴……这一形象后来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也是舞台上最经典的荒诞形象。
素材写作:“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劳我行,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卓别林不是因经历了苦难而伟大,而是因战胜了苦难并将苦难内化为艺术而伟大。
特立独行·不朽的流浪者
卓·语录
我更喜欢用俏皮的姿态、丰富的想象力,而不是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也许我并没能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一直在努力。
① 强大的人格魅力
来到好莱坞以后,卓别林受到许多压力,但是他不管别人怎样看待他,他都全心全意地工作着,积极创造每个人物形象。因为卓别林在拍片的过程中总是以自己的想法为重,导致其他导演都觉得他非常傲慢。卓别林则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要对得住自己的薪酬,那些被人赶来赶去,然后从电车上摔下来的所谓幽默,任何一个临时演员都能做。通过努力争取,卓别林获得了自导自演的机会。他拍出来的片子,总能让观众们开怀大笑。而经过磨合之后,制片厂的拍片工作逐渐顺利起来,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卓别林,并和他积极配合。
素材写作: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这种强大中包含着价值,即自己不会被他人所取代的价值,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不会被其他的事物所取代的价值。这是卓别林能特立独行的原因。
② 创新的艺术作品
基于一个艺术家的敏锐,卓别林开始意识到幽默讽刺对社会生活的特殊意义。于是,随着艺术能力的逐级深入,卓别林开始从早期的滑稽电影中摆脱出来,逐渐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以电影《狗的生涯》作为第一站,卓别林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用发人深省的会心一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苦笑代替了放纵的欢笑,从此,“不朽的流浪者”夏洛诞生了。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那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洛大皮靴,在好莱坞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
素材写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流动的东西才能永垂不朽。闭门造车,故步自封,都是艺术的死穴。卓别林绕开前人的那些低级趣味,以自己的想法开拓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幽默时代。
无畏勇士·当“笑”成为利器
卓·语录
用特写镜头看生活,生活是一个悲剧;但用长镜头看生活,生活则是一个喜剧。
尽管卓别林非常成功,而且从1914年至1952年始终住在美国,但他一直保持着他的英国国籍。在麦卡锡主义时期,他被指责从事“非美行为”。美国总统胡佛曾下令联邦调查局秘密收集卓别林的情报并建立了一个秘密档案,试图将卓别林驱逐出境。几年后,卓别林又拍摄了一部尖锐嘲讽资本主义社会的影片《凡尔杜先生》。卓别林的进步政治立场,遭到当时的“北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指控,但是最后这个威胁没有变成现实。据说原因之一是,卓别林将穿着流浪汉夏洛的那身打扮出庭。调查委员会害怕法庭调查会因此成为一场闹剧,故放弃了原有打算。“笑”能成为一件利器,说明卓别林的艺术造诣确实非凡。1972年,卓别林获得了奥斯卡特别奖。
素材写作:卓别林能将“笑”作为利器的原因,在于他所创作的夏洛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无论谁穿上那身衣裳,人们立刻就能想到这个人物,进而联想到与之相关的情形。这是艺术的伟大之处,也是艺术人的伟大之处。
巨人握手·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
卓·语录
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理想化的浪漫主义艺术家,他们都朝着各自的方向发挥了自己的热情。
卓别林与爱因斯坦是好朋友。1931年1月30日,《城市之光》首映,前来道贺的名人很多,但卓别林顾不上他们,因为他最重要的朋友爱因斯坦到了。电影的首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就在观众捧腹大笑的时候,银幕上的画面突然消失,剧院经理突然出来为大家介绍这个美丽的新剧院。卓别林很生气,觉得剧院经理“就是个喜欢炫耀的暴发户,一点都不懂电影”。相反,坐在观众席上的爱因斯坦还在回味电影的片段,并轻轻地擦拭着眼泪。endprint
后来,爱因斯坦又去看《摩登时代》,同样涕泪涟涟。回来后,他按捺不住激动之心给卓别林写了一封信:“你的电影《摩登时代》,世上人人都能看懂。你会是个伟人的。爱因斯坦。”一周后,愛因斯坦收到回信:“我更加钦佩你。‘相对论世上没人能懂,但你已是一个伟人了。卓别林。”
素材写作:艺术家有国界,艺术没有国界。卓别林与爱因斯坦的友谊,为人类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艺术与艺术的交流,实际是灵魂与灵魂的契合,而这种灵魂的契合,可促进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幽默档案·他们
侯宝林
一代相声大师侯宝林认为,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而讽刺则是相声艺术的命脉。纵观侯宝林的相声,无论是讽刺旧时代的丑恶、不平,还是讽刺新生活中某些缺憾、弱点,无论是激愤,还是善意,都离不开讽刺。他一生都在潜心研究,潜心创作,以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创造出至今令人难忘的艺术上品。
微评:尊重和张扬艺术的本性,才能使艺术灿然。
林语堂
林语堂的文章幽默风趣。他不是用笑话引人发笑,而是在生活中捕捉有幽默感的事物,以使人会心一笑。他认为:“幽默是一种人生的观点,亦是一种应付人生的方法。”林语堂创办的《论语》问世以后,这借“笑”暴露黑暗现实的刊物一鸣惊人,创刊号屡次加印。随即,幽默文章成为时尚,那年甚至被称作“上海文坛的幽默年”。
微评:幽默是智慧之刀的一晃。
周星驰
周星驰刚出道时,曾怀抱着演艺梦想。他尝试写剧本,揣摩经典影片,精读理论,钻研演技,却始终没有表现的机会。守候多年,当他等来了让自己尽情发挥的电影时,他立即将自己累积起来的志向与激情全面释放在每一部作品中,这使得他的不同作品都有鲜明的周星驰式搞笑风格,都能够使观众产生亲切感与高度的认同感。
微评:只要功夫深,“星仔”变“星爷”!
夏洛:卓别林之魂
傅雷
夏洛是谁?
夏洛是卓别林电影作品中的主人翁,是卓别林幻想出来的人物,是卓别林自身的影子,是你,是我,是他,是一切弱者的影子。
夏洛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在他漂泊的生涯中,他受尽了千古不变的人世的痛苦,除了讥嘲、嫉妒、轻薄、侮辱,更备尝了这资本主义时代所尤其显著的阶级的苦恼。他一生只是在当兵、当水手、当扫垃圾的、当旅馆侍者,在那些“下贱”的职业中轮回。
夏洛是一个现世所仅有的天真未凿、童心犹在的真人。他对于世间的冷嘲、热骂、侮辱非但不理,简直是不懂。他彻头彻尾地不了解人类倾轧的意义,所以他吃了亏也只知拖着笨重的破靴逃。这卑贱的流浪者,见了人不分阶级地脱帽行礼,他懂得唯有这样才能免受白眼与恶打。
人们虽然待他不好,但夏洛并不憎恨他们,因为他不懂憎恨,他只知爱。是的,他只知爱:他爱自然,爱动物,爱漂流,爱人类,不打他的人他爱,打过他的人他还是一样地爱。因此,夏洛在美洲,在欧洲,在世界上到处博得普遍的同情,所有弱者都认他为唯一的知己与安慰者。
夏洛是卓别林造出来的,故夏洛的卑贱就是卓别林的卑贱,夏洛的伟大也就是卓别林的伟大。
1932年2月22日,《巴黎夜报》载着卓别林关于夏洛的一段话:
“啊,夏洛!我发狂般爱他。他是我毕生的知己,是我悲哀苦闷的时间中的朋友……夏洛不断地勉励我,而且为我挣了不少财产。我把这可怜的小流浪人,这怯弱、不安、挨饿的生物带到世上来的时候,原想由他创造一部悲怆的哲学,创造一个讽刺的、幽默的人物。手杖代表尊严,胡须表示骄傲,而一对破靴则象征世间严重的烦恼!这个人物在我心中生存着,有时他离我很近,和我在一起,有时却似乎走远了些。”
夏洛在《城市之光》里演了那幕无声的恋爱剧后,又不知在追求些什么新的探险了,但有一点我敢断言,就是夏洛的探险是有限的,而他的生命却是无穷的。他不独为现代人类之友,且亦为未来的、永久的人类之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