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批评中的注意事项

2018-01-29郭莹瑜

考试周刊 2017年59期

摘 要:批评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其中一种方式。没有人喜欢被否定,被批评。但和风细雨的劝诫未必能每次起作用。所以批评无法避免。而如何把握批评的度,让学生受教育、受震撼之余接受批评并虚心改正是老师必学的功课之一。以下是笔者工作十多年来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忌贴标签;客观陈述事实;正面说话;鼓励信任

还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班主任工作做得一团糟,与学生关系十分恶劣。几年后我重新审视当年自己的工作,发现问题主要在批评学生这一环节上。我口才不佳,说话没说到点上,却刻意片面模仿某些老教师的“凶”,想以此去震慑学生。这样的行为肯定招来学生的厌恶和不满。批评只是制造了师生关系的紧张,对学生一点促进作用都没有。于是我沉下心来,慢慢地观察有经验的老师的做法,自己也边试验边改进,慢慢地体会到要做到有效的批评,教师要花的心思可不少。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 批评时忌给学生贴标签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学生在探索世界的成长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遇到学生犯错,老师很可能会火冒三丈,噼里啪啦地一通批评。这里面就可能夹杂着给学生“贴标签”的气话:“你一点责任心都没有,太自私了”、“没有人会喜欢你这样的人”……

说了这些话,老师可能觉得畅快了。但学生呢?他可能会觉得很委屈:“我只是这次没做好,而且也有原因”、“谁谁谁比我差多了,你又不说他”……部分孩子可能会反驳,但更多的孩子碍于老师的威严会选择沉默。谁会喜欢被批评被否定呢?所以到最后心理还不成熟的孩子们多半是难过、沮丧,甚至是对老师充满了怒气和憎恨。“反正老师不了解我”、“反正我就不喜欢这个老师”……可以说,批评的作用为负。学生对老师有意见,也不愿意去反思自己的问题了。老师的做法把学生推得越来越远,不但失去了和学生探讨问题的机会,也失去了和学生建立良好信任的机会。

二、 陈述问题要客观全面,就事论事,不夸大不扩大

学生犯错的时候,心里肯定不好受,对老师的批评肯定也是带着抵触情绪的。这个时候老师说的话很轻易就会触碰到学生脆弱的心。如果老师说的话有夸大的成分,例如“你每次都是这样!”或者“全校就只有你一个人会这样做”,学生对老师的话的关注就会从反省承认自己的错误转移到觉得老师“不公正”的想法上。学生觉得老师不公平不讲理,接下来老师说什么学生基本都听不进去了。学生再也无法平复心情与老师客观讨论事情,从而不愿意承担结果。又或者,双方可能把争论的重心转移到事情的轻重程度上,而离共同面对事情并解决它的目标越行越远。这样,批评的意义何在?

所以,老师陈述问题时一定要有一说一,不添油加醋,客观地把事情的经过和带来的结果跟学生进行分析确认,让孩子心服口服。这样才能为进一步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也才有接受批评的意愿。

另外,老师也要记住不能“翻旧账”。过去的错误如果不断地被重提,也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情绪,从而阻断了进一步沟通的可能。

三、 正面说话

“我看你以后干脆别交作业了”、“你到别的班(学校)去吧,我没法教你了”。当老师说出这些话的时候,老师真的是这么想的吗?绝对不是!但学生会怎么想?他觉得老师放弃他了,事情没有转圜的余地了。当一个心理不成熟的学生面对这个局面,你要他怎么办?他的心里安全感下降了。他可能会把自己像鸵鸟一样藏起来,心里充满了悲伤,什么都不想做了。又或者,他更加烦躁了,对老师充满了敌意。无论哪种情况,对学生来说,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说反话偶尔会对学生有震慑作用,但长期或者随便使用,孩子就破罐子破摔,完全放弃跟老师沟通跟自己和解了。所以,沟通要直接表达,正面说话。老师必须时刻记住自己批评的初衷,让批评往正向发展。

四、 鼓励信任

我经常听有经验的老教师说:“学生骂完了还得哄一哄。”的确,“哄”是批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严厉的震慑的话语说完后,老师必须及时给予学生一个下台阶的机会。批评只是因为老师“恨铁不成钢”,而不是因为真的讨厌和放弃学生了。所以让学生及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让學生知道,老师虽然对他犯的这次错误很生气,但老师愿意信任他,相信他会改变;老师也会在旁边支持他鼓励他。爱能融化孩子的心,让他充满信心充满能量地去承认错误,做出改变。只有这样,批评才会成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教育学生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问题从来不会少,批评也不可避免。但是带着老师的爱前行的孩子就算犯错被批评也能真心接受,并且能量满满地做出改变。老师所期望的,不就是这样的结果吗?

参考文献:

[1]马宁.《怎样成为好父母——戒掉爱中的伤害》.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

[2]马宁.《怎样成为好父母2——在爱中建立规则》.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郭莹瑜,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