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2018-01-29李丽娟

世纪桥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培育路径新媒体

李丽娟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的发挥对于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阵地、引导和带领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后备力量至关重要。通过SWOT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强化高校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路径,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推进高校党建的科学发展,真正使党建成为高校发展的特点与优势。

【关键词】SWOT;新媒体;主体意识;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2-0049-03

一、新媒体时代培育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的骨干力量,是党员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细胞和有机体。只有不断激发学生党组织的功能,才能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和活力。特别是新媒体时代,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培育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对于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阵地、引导和带领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后备力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阵地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利益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已成为一种常态,传统的人生观、世界观受到不同思潮的冲击,特别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具有持久的凝聚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高校作为宣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而学生党员是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力量。然而多元化的利益追求使得部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淡化,党员主体意识薄弱,使主阵地的稳固受到影响,因此培育高校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强化党员的责任担当意识,有助于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阵地。

(二)有助于引导和带领学生健康发展

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领头羊,他们学习好、能力强,在同学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如果这些代表优秀、积极向上的学生党员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那么势必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健康成长。近年来,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过渡,大学生的队伍不断的壮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无形中给学校的管理、办学质量等方面提出很多挑战。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方法,那么很难保证学生智育、德育的成绩。特别是现在95后的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从小深受网络的影响,如何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有效管理,如何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很多高校在探索利用朋辈之间的影响力,凭借朋辈之间的信任,以“一帮一”“一带一”等形式去带动、引领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健康发展。而学生党员是朋辈的骨干力量,肩负重任。那么培育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保障学生党员的总体质量,对于管理学生群体,有效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后备力量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的根本重任,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高校学生党员是社会主义建设后备团队的中坚力量,可以说学生党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学生党员只有强化党员身份,明确自身的责任,才能认识到自身地位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关心党的事业,把党的建设与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自觉自愿地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自己的事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培育学生党员主体意识,成就合格优秀党员对于储备社会主义后备人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SWOT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

SWTO的分析方法最早是安德鲁斯于1971年《公司战略概念》中提出,最早是用于竞争情报活动的分析,之后从企业管理领域慢慢延伸到其他社会科学之中。所谓的SWOT分析方法,“就是将企业内外环境各方面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分析企业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es)、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经过分析后,“将企业内部的自愿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1]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通过采用SWOT分析方法,充分利用内外资源,深入剖析当前的内外环境,为今后决策制定提供科学合理的根据。

(一)优势分析

第一,拓宽了学校管理学生党员渠道。以往学校主要依托基层党组织,以报纸、电台等传统媒介为平台,通过开展组织生活,会上会下座谈交流等方式管理学生党员。管理渠道单一、沟通方式简单,容易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催生各类新型的社交平台、软件等,传统媒介与新型媒介相互配合,图文配合使得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加速信息的传播与沟通,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促使管理学生党员渠道多样化、便捷化,辐射范围广。

第二,强化了学生党员的标杆效用。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宣扬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通常依靠校园广播、宣传栏等传统媒介,多以图片、文字的形式传达信息。而在新媒体的条件下,不仅可以依托互联网、手机、网络等载体,而且多配以视频、照片、文字,生动形象地为广大师生传递信息,使信息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传播范围广、无阻碍的流通更是无形中强化学生党员的标杆作用。

第三,增强学生党员团体的凝聚力。学生党员具备学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虽然他们是党员,但是在学校学习依然是主要任务。因而鉴于学生党员的特殊身份,学生党员团体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业余的课外时間。时间、空间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团队的建设和发展,然而随着网络和新型社交软件的发展,不但拉近了团体内部的沟通联系,而且在上下级党组织之间有效地搭建沟通平台,为学生团体的发展开辟新途径。endprint

(二)劣势分析

第一,为党内不良风气传播提供了渠道。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新媒体传播或发布的信息有一定的自由性,因而这些信息的内容、质量很难保证。当前的学生党员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发展的关键阶段,涉世不深,缺失实践经验,对于事物的是非曲直还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容易被一些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不仅如此,目前从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人员大多为高校辅导员,他们不仅要处理复杂的日常行政工作,而且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内容繁杂,不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校园内信息进行有效监管,这就为党内不良风气的传播提供了渠道。

第二,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校管理。由于传统媒体传播途径有限,且传播信息量具有一定的限制,学校容易把握传统媒体。但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已经是高密度全方位的覆盖,信息量大大超过传统媒体,学校的管理手段跟不上新媒体带来的变化,学校无法真正管理新媒体,一定程度上新媒体弱化了学校的管理工作。

第三,削弱班级集体意识。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内容丰富,娱乐性强,能够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生活、娱乐需求,学生的个性化日渐突出,更多同学线上活跃,甚至不愿意占用自己的私人时间开展集体活动,班级集体意识逐渐淡化。

(三) 机会分析

第一,增加党建的趣味性,营造良好的党建环境

2016年12月9日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影响力。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到来给高校思政和党建注入新的活力和血液,先进的技术手段弥补传统党建方式的单一,提高党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开创高校党建的新局面。

新媒体的各种信息、理论、学说、主义等多元化思想的广泛传播,学生党员的民主意识有所提高,不再像过去枯燥、单调的党员教育。技术手段的提升,信息平台的搭建,更是为營造良好的、民主的党建环境创造便利条件。民主化程度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影响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的发挥。学生党员大多个性较强,内心渴望被重视,希望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观点和意见,一旦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组织中的重要性,那么就会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党的建设中。

第二,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方式

从思想上建党是我党建党学说的重要特征。对党员进行学习、培训是开展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和方法。过去受学习时间、学习任务的影响,学生党员接受党组织的教育主要依托传统的党校培训,新媒体的发展,学习知识获取的方式更加便捷,渠道也越来越丰富,不仅可以自己在专业化知识网站、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在线课堂等获取有效资源,而且还可以参与网络互动,广大学生党员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浏览相关知识,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充分降低学生党员的学习成本。大量的学习和积累能够培养学生党员对革命先烈、对党的历史具有坚定的理想信仰。同时,学习方式的便利无形中为学生党员的学习增加机会,创造条件,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熏陶,党员主体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有所发展和提升。

第三,有效搭建沟通桥梁

新媒体为学习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为交流搭建更好的平台。特别是学生党员,互联网新媒体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备生活品。因而利用新媒体,和学生党员搭建沟通桥梁,符合他们的习惯爱好,有利于听到他们的真实想法,避免传统上下级沟通的一言堂现象,形成扁平式沟通结构。这样便捷的沟通平台,容易引起学生党员的重视,激发他们主动关心高校党的建设,形成巩固坚持党的领导的青年阵地。

第四,延伸舆论建设新阵地

学生党员是学生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某些方面引领着学生队伍的发展方向,所以在处理某些突发事件时,抓好党员队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通过新媒体参与到公共事件当中,关注了公共利益,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热点事件。舆论引导逐渐成为了影响社会成员的行为和思想的一个砝码,需要受到高度重视,千万不能够掉以轻心。特别是在高校,学生尚处于成长时期,心理和生理还不是很成熟,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欺骗,蛊惑,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党组织要学会利用学生党员的信息交流平台,引导舆论导向、注重社会效应的放大功能,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扩大党建舆论引导工作和宣传工作,使新媒体为党的舆论建设和宣传服务。

(四)威胁分析

第一,难以保证传播内容的绝对优劣。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广泛,再加上网络监督的难度大、任务重,因而很难保证传播内容的绝对优劣。甚至不排除一些敌对势力采用各种手段试图对高校学生进行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等。

第二,无法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它所面向的群体是社会大众,而非单一的学生群体,最为关键的是新媒体更多承担的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绝非开展工作的主阵地。新媒体自身的很多特点迎合了学生成长中的心理特征,但是毕竟新媒体的运用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而且目前尚处于发展时期,还不是相当成熟,因而难以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三,学校难以管控新媒体。新媒体时代使得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参与主体,也强化社会上各类群体与学生发生联系,学校难以也无法为学生甄别社会上其他群体的好坏。如山东徐玉玉案件,学校也难以管控新媒体。

三、探索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的培育路径

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不强,是内外条件、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大学生党员主体认知不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仅仅满足于服从上级的安排,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没有认识到自身处于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成长期,学生党员容易受到社会、党内不正之风、市场经济等功利主义的影响,再加上当前高校缺乏系统、全面而科学的学生党员评价体系,使得学生党员发挥主体意识的动力不足。因此,对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培育,一方面通过内部优劣势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外部机遇和威胁分析。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强化高校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路径,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力量,强化高校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endprint

(一) 利用新媒体营造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发挥的大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的发挥离不开良好的环境。首先是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一方面可以通过物质形态文化氛围塑造,其中包括张贴校园宣传海报、标语、条幅等;另一方面通过精神文化氛围塑造,创办品牌化的主题活动,将激发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的目标内化于具体行动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表现出来。其次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助于学生党员在现实与虚拟平台的互动,加强学生党员的沟通与交流,自觉抵制舆论环境中的不良风气和不正之风,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新媒体时代下,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仅仅依靠权力因素是不够的,还需要专业化的网络队伍提升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监督,营造健康的虚拟环境。

(二)依托新媒体搭建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发挥的载体和平台

依托新媒体搭建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发挥的载体和平台是培养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根据高校学生党员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的发挥要以活动为载体、平台为依托,彰显寓教于乐的实效性。

第一,搭建教育平台,强化党员主体意识。传统的課堂教育,已经很难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当代大学生都是95后的青年,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特征。因而为了增强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借助搭建教育平台。通过利用新媒体搭建的教育平台,内容分类有序、储备容量大、信息更新快,使得广大学生党员获取信息便捷化,而且形式新颖,符合广大学生党员的心理需求,弥补了传统课堂教育的不足。学生党员也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知识继续深入,同时也能够在线上的论坛、交流群、留言板等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新媒体时代的教育平台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向广大学生党员传递党的理论知识、社会热点等问题,而且也能够吸引广大群众参与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党员的责任担当。

第二,搭建服务平台,践行党员主体行动。有些学生党员想要参与到为群众服务当中,却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缺乏平台和载体。服务平台的构建,拉近了学生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名党员始终要扎根群众,接受群众的监督,只有深入学生群体,才能使学生党员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搭建学生党员服务群众的平台,丰富联系群众的渠道和载体,使学生党员在服务广大同学的过程中明确自身角色,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在服务平台的实践中,不仅注重线上的答疑解惑、指导实践而且注重线下的动态跟踪确认,确保服务群众的每个环节都井井有序。同时线上的服务宣传与线下的服务行动,为广大学生党员赢得优异的成绩,在实践中增添了作为党员的成就感与光荣感,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提升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影响力。

第三,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构建党员主体作用发挥主阵地。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活动以其活动的自发性、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日益成为凝聚大学生的有效形式,构建校园文化的主要手段。品牌化的学生活动更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挖掘校园资源、社会资源为强化党员主体意识,践行党员主体行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党员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并结合学生党员的兴趣爱好,特长,专业方面的实际情况,成立学生社团组织,探索社团对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强化的途径,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共作新局面,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党员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可以锻炼、提升他们自身的本领,构建党员主体作用发挥主阵地。

参考文献:

[1]黄瑞敏.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竞争情报实例研 究——— IBM公司建立竞争情报体系案例分析[J]. 现代情报,2007,(1).

[责任编辑:褚永慧]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培育路径新媒体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