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
2018-01-29皇孟孟
摘要:诗与画都是情趣的表达,二者的创作手法颇有相似之处,绘画上的一些艺术手法同样可以入诗。本文借助新批评张力论和色彩学的相关理论来比较美国近代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和中国当代文学大师木心的绘画诗。通过分析二人的几首绘画诗探讨二人不同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从而进一步佐证中西方诗画同源同质的说法及异同之处,以及两位诗人绘画诗的影响力。
关键词:诗画同质;威廉斯;木心;绘画诗
自古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有诗画同质一说。中国古代诗人的山水画大多富有诗意,有些诗歌意境深远美如画卷,正如苏东坡称赞王摩诘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也曾说过“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诗和画虽然是不同的艺术媒介,却都属于艺术,都是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总之诗与画拥有相同的灵魂。本文选择了与绘画都有着不解之缘的两位诗人,美国的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和木心,来通过绘画方面的理论知识来分析二者绘画诗中的艺术技巧及异同点。
一、相同的绘画情结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1883-1963)是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开拓者。他一生致力于诗歌艺术的不断创新,将绘画的美学原则和创作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中。他的诗歌绘画色彩浓厚,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读者脑海中呈现出鲜明的视觉画面。威廉斯的母亲是一位兼具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画家,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威廉斯的艺术追求和创作观。威廉斯曾在《自传》中坦白他对绘画艺术的热爱:“我的朋友圈中画家占大多数,事实上我也险些成为一名画家,就像我的母亲曾试着做的那样……我一生都有着十分强烈的愿望想要成为一名画家”。除此之外,威廉斯生活的时代又处于艺术革命时代。受先锋派运动的影响,他崇尚印象派的塞尚,现代派画家毕加索,及表现主义的康定斯基。达达主义的杜尚对他影响颇深。
而中国当代诗人木心的绘画情结更是浓厚。他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来转到林风眠门下学习中西绘画。他本人就是一名知名画家,曾出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出国旅居美国后,木心坚持用母语写作,文学作品产量丰富。同时他也未放弃绘画创作,他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画家。正因为有着诗人与画家的双重身份,他才能自然而然使用经年累月的绘画经验,运用绘画艺术知识来表达他对文学艺术的观点,而且不乏思想性。
二、威廉斯和木心的绘画艺术技巧比较
按照康定斯基的色彩理论,画布是颜色的运动场,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独有的意蕴,会在人们的脑海中唤醒相应的感觉。暖色向观众逼近,而冷色则离开观众向后退缩。不同色彩与形式的结合可以构建复杂的张力体系,特别是当明亮与深谙的颜色放在一起时,运动变化之感更为明显。威廉斯深受康定斯基色彩理论的影响,体现在他的很多绘画诗中。
比如这首《作者自画像》:赤杨绿得发狂绿色点燃树木的边缘燃烧,沸腾——这首诗里抽芽的树枝的新鲜的绿里充满了躁动的能量。在康定斯基的色彩理论中,黄色蕴含着一种离心力,不断地向外扩展运动,向观众逼近;而蓝色则相反,它有一种向心力,会从观众退回自自身。因此眼睛看到黄色圆圈会感到刺激,在看到蓝色圆圈眼睛感到吸引。诗里面说赤杨的绿,并不是那種黄蓝调和平衡的那种沉静稳定的绿,它成了黄与蓝的运动场、角斗场,因此绿色含有有一种运动的张力。同时绿色中隐含的斗争也体现出了诗人内心的焦躁不安,这种焦躁不安愈演愈烈导致了一种无法压制的欲望,似乎在催促着下一秒就打破沉默打破隔绝。这体现了威廉斯对待诗歌的强烈的革新愿望,以及希望打破传统的那种叛逆精神。
康定斯基还提出:“凡是内在需要的,发源于心灵的就是美的。”艺术家选择一根线条,一个图形一种颜色都发自内心,都是以有目的地去触碰人类的灵魂这一原则为基础的,每一种事物内在都蕴含着强大的力量,而不是对自然界的简单模仿。木心的诗中则更注重诗歌画面的光形色,绘画色彩尤为明显。
夏日向晚/海滩人散了/驾车上路/靠出车窗外的/赭黑壮实的肘臂/彪悍 恬静/逆夕阳而驰/仿佛犹在眼前
在这首《即景》中,诗人熟练运用绘画中的光影,色彩和构图方法构建了一幅夕阳晚景图。主色调是暖暖的橙红色,人则是赭黑的。在整个橙红色背景中这一点黑是不可少的点缀,让整个画面有了中心。诗人在一片足以打昏人意识的的柔和晚霞中驾车追随夕阳的脚步,动静结合的画面给人一种和谐恬静之感,表现出主人公宁静的心和享受生命的快乐。在木心看来,文学和绘画两者间的本质是相同的,他还直接以颜色来入诗,在他的《色论》中:黄其实很稚气,横蛮/金黄是帝君/柠檬黄是王子/稻麦黄是古早的人性/蓝,智慧之色消沉了热诚/而淡蓝,仿佛在说/又不是我自己要蓝咯……诗人将颜色拟人化,赋予了颜色各自的灵性。摒弃道德判断和文化判断,注重审美判断,使色彩变得饱满、富有意蕴,拥有了无限的可想象空间。
三、威廉斯和木心的绘画诗主题比较
威廉斯的诗歌在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作为现代派诗歌代表,他开创了客体派诗歌。他一生都在探索着诗歌的创新,无论是主题还是形式上。威廉斯还提出一切皆可入诗的理论,主张从那些平常的事物身上发掘出最不普通的特质。
威廉斯对诗歌形式的创新受到意象派诗歌的影响。但威廉斯的诗歌意象偏向于简单化和朴素化,以新的不同的视角从最普通的事物上发掘出新的特质。如这首《五月槐花开》,“就在/那些/翠绿/坚硬/古老/明亮/折断的/树枝/中间/白色/芳香/回来吧”,取材很普通,是一棵人们都很熟悉的盛开着槐花的槐树。语言也很朴素,没有华丽的修辞点缀,但陌生化的手法让这首诗变得特别。首先在诗歌形式上,他把这些连续的排列的修饰语分裂一行行排开,这让原本普通的一句话变得不普通。无论是视觉上的断裂感还是从语音上的顿感都给读者一种新鲜感,在这种新鲜感诗歌意象也变得更加意义非凡。这首诗中,古老给人的感觉是残败,是生命的老去。折断的树枝代表着沧桑沉重的历史,而诗歌最后的白色花朵则昭示着生命的复归和新生。这种残败与新生构成了一种张力,使诗歌意象变得更加饱满。威廉斯的诗大多是为了表现普通事物普通生活的不平凡来表达一种叛逆精神,抵抗学院派的那种华丽的取材修辞和装点,来追求诗歌的不断创新。endprint
木心生活的年代比威廉斯大概晚了半个世纪。他出生在民国时期,从小浸淫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后来在中国新旧交替变革的年代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他本人读过很多希腊罗马古典神话。木心后来旅居美国,某种意义上的逃离让他在取材时偏向于从古典文献中汲取灵感,以及在诗歌上习惯带有纯粹的,伤感的,宗教似的形而上的思考和表达,木心的是更接近于自然和心灵。和他的人生经历一样,他的诗作不仅充满古典韵味,而且带有一种世界性。
在《杰克逊高地》中,“五月将尽/连日阳光普照/一路一路树荫/呆滞到傍晚/红胸鸟在电线上啭鸣/天色舒齐地暗下来/那是慢慢地,很慢/绿叶藂间的白屋/夕阳射亮玻璃/草坪湿透,还在洒/蓝紫鸢尾花一味梦幻/都相约暗下,暗下/清晰,和蔼,委婉/不知原谅什么/诚觉诸事皆可原”,诗人描绘出了五月黄昏时接近梦幻的美好景象。阳光,树荫,红胸鸟,白屋,映在透明玻璃上的橙红色夕阳,绿草,蓝紫色的鸢尾花,这些诗歌意象色彩感浓厚,画面感很强。整个氛围是安逸的,慵懒的,让人充满沉醉感。诗人在描述这些事物时,像是都赋予了他们各自的灵性,给这一切披上了一层神圣的薄纱似的外衣。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地温柔、美好,最后一句像是自然而然地承接了前面的景物描写,正是因为这世间的美好让诗人说诸事皆可原谅。不知原谅什么则象征着诗人想忘却的那一部分,之所以这样说正是因为诗人在体会到这宇宙间的大美后已经觉得不再在意,这世间的美好足以抹杀一切不如意,转瞬即逝、变幻莫测的世事坎坷。
四、结语
本文依据诗画同质这一诗学传统,具体比较了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和木心的几首绘画风格的诗歌,并结合相关绘画方面的理论知识对这几首诗歌做了文本分析后发现,威廉斯和木心的诗歌虽然同为绘画诗,同样运用了很多绘画方面的艺术技巧,色彩元素来融入诗歌,但二者人有所不同。威廉斯的诗歌着重使用色彩对比的手法来凸显色彩张力,从而挖掘出蕴藏在平凡事物普通表面下的那种内在的汹涌的生命力,也是为了表现诗人对于诗歌革新的那种决心和对传统的叛逆精神。而木心则是通过色彩,光影的人性化代入来表现世间万物的灵性,他用一种独特的眼光来审视生活中的种种,同时也帮助读者从习惯性思维走出去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二人的诗歌主题都是源于生活中的事物,威廉斯是为了表达美国本土特色,而木心由于其旅居海外的经历时期写作带有一种世界性,而且在取材方面威廉斯更直接、简单、真实,更加通俗化并带有实验性;而木心的诗歌虽然没有脱离生活,但还是与真正的生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更多的是避开通俗的公众语言,用形而上的思索来提炼当下生活的真实和平淡。两位诗人的绘画诗都再一次印证了诗画同质这一诗歌传统。
【参考文献】
[1] William Carlos Williams.Autobiography .New York:New Directions.1956:139.
[2]William Carlos Williams.The Collected Poem of Williams.Volume 1.New York: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86.
[3]朱光潜.诗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02.
[4]康定斯基.康定斯基:文论与作品[M].查理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65.
[5]康定斯基.論艺术的精神[M].查立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35.
[6]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6.
[7]胡宇.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中的绘画情结[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61.
[8]王余,李晓洁.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的色彩表现[J].外国文学研究,2011(04):115.
[9]周黎隽.诗有画意——论现代视觉艺术对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的影响[J].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2004.
[10]韩泽宇.从《我纷纷的情欲》看木心诗歌的精神指向[J].文学教育,2016:51.
[11]于洋欢.流散文化与世界性写作——木心的文学创作观评析[J].当代作家评论,2016(01):195.
[12]刘雯.在文学与绘画间游戏——木心的艺术风格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2.
[13]杨岚.写给世界的情诗:木心诗集《我纷纷的情欲》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11:35.
作者简介:皇孟孟,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诗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