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电子创新工作室的探索与实践

2018-01-29宗接华章小印张琴

无线互联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探索

宗接华+章小印+张琴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专业课程错开、独立设置,学生容易将专业知识割裂开来,实验室的封闭管理也限制了学生更好地动手实践。根据高职教育植根于行业的职业化教育背景下建立创新工作室的教学模式,能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实工作相结合,模拟真实的工作状态,再现式教学。同时,工作室也是教师的科研平台,对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锻炼教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重点介绍了电子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和管理、运行,明确了工作室的管理制度,最后列举了近年来采用该方式后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电子创新;实践能力;探索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制造业面临产业升级,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要向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方式转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主要阵地,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

然而,当前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程是错开的、独立设置的,从效果来看,学生容易将知识割裂开来,难以做到融会贯通。与此同时,实验室管理大部分还采取封闭式管理方法,只能在指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实验,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因此,为了改变现状,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我们教研室和实验室共同讨论,决定成立电子创新工作室。

1电子创新工作室的建设

电子创新工作室面向的对象主要有电子兴趣小组成员,该小组成员采取专业基础课教师推荐和学生自主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般在大一上学期组织报名登记,视报名人数情况进行适当的筛选,以保证创新工作室的正常运行和方便管理。

经电子教研室与实验室协商,确定安排一个房间作为电子创新工作室。为了便于各年级的学生平时进行工程实践,工作室里提供常用的电子仪器仪表,如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示波器、频谱仪、频率计以及逻辑分析仪等。考虑到学生自主实践的特殊性,结合经济型原则,以上仪器仪表只需提供5台即可满足日常要求。与此同时,为了便于学生提前学习单片机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验室专门为工作室提供了5台单片机实验箱、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EDA)实验箱及数字信号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实验箱,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子专业核心技术提供了保障。

2电子创新工作室的管理及运行

工作室管理的指导原则是“人员统一安排、设备统一调配、经费统一使用,运行统一管理”[1]。工作室进行开放式管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巡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老师定期召开小组会议,了解每位同学当前项目进展情况,对项目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制定工作室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开放式电子创新工作室持续、正常运行有一个强有力的保障。开放不等于放任无所约束,真正长期有效的开放运作必须在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才能实现[2]。因此,我们根据工作室前期试运行的情况进行总结,制定出了电子创新工作室开发管理制度[3]。如电子元器件的领取登记制度,工作室成员签到制度,工作室打扫卫生值日制度,仪器仪表使用登记制度等(见表1)。

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要求学生每次做完项目产品后写技术文档,将项目产品的电路原理图、技术参数、调试过程及制作心得等记录下来,让学生养成不断总结的习惯。

3创新工作室运行效果

3.1创新工作室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

工作室成立后,兴趣小组的学生有了一个课余学习实践动手的平台,兴趣浓、干劲足。一方面,指导老师布置一些项目实践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小制作去实践。工作室提供元器件和仪器仪表等资源,方便学生动手。同时,学生可以随时交流实践经验,尤其是项目成功的学生可以帮助项目未成功的同学检查、调试,这样做的好处是既锻炼了基础好的学生的能力,又促进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从这几年工作室的运行情况来看,学生在工作室中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甚至废寝忘食也不鲜见。这种较好的学习状态,也带来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显著提高。如学生参加2016年11月份江西省大学生电路仿真大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组织学生参加了第八届“蓝桥杯”单片机电路设计开发大赛,获得一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参加2017年电子专题设计赛,获得一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5]。

3.2创新工作室促进电子类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

通过这几年工作室的运行,学生动手实践制作乃至于设计项目产品,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料。从这些资料中精挑细选出合适的项目产品,作为课堂教学和实训周实践的内容。这些产品一般都经过多人的实践验证,是比较成熟稳定的,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的成功率高,教学效果好。同样,这些资料也是教师编写新的专业课教材的重要参考。因此,创新工作室有力地促进了电子类专业教学内容持续不断地改革。

3.3创新工作室对于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创新工作室较好的学习氛围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许多学生不满足于按照别人设计好的电路原理图来制作,而是自己尝试设计项目产品,甚至设计开发出填补市场空白的新产品,如工作室成员自主研发的串口转换工具目前己经向国家知识产权总局申请专利。

工作室培养出的学生也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走入了公司的技术研发部从事技术开发或技术保障工作,出色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并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4结语

通过近几年电子创新工作室的不断改革实践,不断完善工作室在发展中的不足,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工作创新能力等都提高到新的层次,同时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拓宽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眼界[6]。加上市场实践的锻炼,灵活的教学模式,摸索出了一套管理、运行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或者创业夯实了基础,使高职院校的工作室建设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对高职教育的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恩,吴恒玉.高职院校电子创新实验室建设探索[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2(2):73-75.

[2]马寒,曹玲芝.开放式电子创新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模式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6(1):99-101.

[3]史士本.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1(6):15-17.

[4]覃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37.

[5]秦士嘉.教学创新乃培养创新人才之根本[J].职业技术教育,2002(9):60-61.

[6]殷翔文.勇于创新深化改革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J].江苏高教,2002(3):8-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探索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