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苯基-3-醛基中氮茚-1-肟的合成及其Fe3+荧光探针行为
2018-01-29桂美芳
章 敏,汪 宏,桂美芳
(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荧光分析法由于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易于操作、实时监测、无损检测等特点,一直备受关注[1]。Fe3+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金属离子之一,在多种生物化学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摄入过多或者不足都会引起生物体的生理异常,例如,贫血,肝脏和肾脏的损害,心力衰竭,糖尿病等[2]。因此,铁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对环境和生命科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氮茚是一类10π电子的平面大共轭结构,近年来,随着大量新的中氮茚化合物的合成和在药物、光电材料等方面应用开发的不断深入,对该类化合物荧光性质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3-5]。本文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中氮茚肟衍生物2-苯基-3-醛基中氮茚-1-肟。光谱性质研究表明,其对Fe3+具有良好的荧光识别性,且对常见金属离子的抗干扰能力强。因此,该化合物有望成为Fe3+的荧光探针。
1 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熔点用XT-4型双目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红外光谱用塞默飞世尔Nicolet IS10型红外光谱仪测定;紫外光谱用日立U-3900型紫外-可见光谱仪测定;荧光光谱用岛津RF-5301PC型荧光光谱仪测定;核磁共振谱用Bruker公司AVANCE III 5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CDCl3为溶剂,TMS为内标。
1.2 试剂
实验中所用到的溶剂为直接购买,未作进一步处理,EtOH(AR,天津市登科化学试剂有限公司),CH2Cl2(AR,天津市登科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化合物1,2,3参考文献[6]制备。盐酸羟胺(AR,国药),Na2CO3(AR,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金属离子化合物AgNO3(AR,上海试剂总厂第二分厂)、Al(NO3)3·9H2O(AR,国药)、Ba(NO3)2(AR,沈阳市新西试剂厂)、Ca(NO3)2(AR,上海试剂总厂第二分厂)、Cu-SO4·5H2O(AR,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FeCl3(AR,国药)、KCl(AR,国药)、MgSO4(AR,国药)、Na-NO3(AR,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NiSO4·6H2O(AR,湘中地质实验研究所)、ZnSO4·7H2O(AR,国药)。
2 实验操作
2.1 探针分子4的合成路线
图1 探针分子4的合成路线
2.2 探针分子4的合成与表征
将盐酸羟胺(0.0695 g,1 mmol)溶于 10 mL 95%乙醇中,再向烧瓶中加入中氮茚-1,3-二醛3(0.2490 g,1 mmol),滴加Na2CO3溶液,调节pH为7.5。若有固体未完全溶解,加入CH2Cl2直至固体溶解完全。40oC水浴加热搅拌2天,TLC检测原料3消耗完毕,停止反应。旋转蒸发至烧瓶中有墨绿色固体析出,抽滤得到黄绿色固体,乙醇重结晶,得到0.0950 g化合物4,产率为36%。表征结果如下:mp 131~133oC;1H NMR(500 MHz,CDCl3)δ 9.93(d,J=6.9 Hz,1H),9.60(s,1H),8.36(d,J=8.9 Hz,1H),8.19(s,1H),7.53-7.50(m,3H),7.47-7.45(m,3H),7.37(s,1H),7.12(t,J=6.9 Hz,1H);13C NMR(125 MHz,CDCl3)δ 178.56,145.44,142.35,135.88,131.18,131.11,130.73,128.71,128.52,127.88,121.19,120.31,115.81,106.96;IR(film)υ 3230,1600,1474,1451,1425,1360,1345,1309,1252,1145,1069,965,766,739 cm-1.
2.3 分析实验
室温下,用100 mL容量瓶配制浓度为1×10-4mol/L化合物4的乙醇溶液,移取800μL至石英比色皿中,加1200μL无水乙醇,再分别加入200μL 2×10-2mol/L金属离子溶液搅拌均匀后以310 nm为激发波长,入射狭缝为5 nm,出射狭缝为3 nm,于360-600 nm扫描范围内检测荧光。
3 结果与讨论
3.1 金属离子对化合物4的荧光影响
研究了2-苯基-3-醛基中氮茚-1-肟对常见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分别选择 Ag+、Al3+、Ba2+、Ca2+、Cu2+、K+、Mg2+、Na+、Ni2+、Zn2+和Fe3+等11种金属阳离子进行离子识别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2.0×10-3mol/LAg+、Al3+、Ba2+、Ca2+、Cu2+、K+、Mg2+、Na+、Ni2+或Zn2+会引起化合物4的荧光强度下降30%左右。但当加入相同浓度的Fe3+时,化合物4的荧光几乎完全猝灭,因此,化合物4对Fe3+具有选择性识别能力。
图2 不同金属离子对化合物4的荧光强度影响
3.2 Fe3+浓度对化合物4的荧光影响
在上述实验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Fe3+对化合物4荧光光谱的影响,浓度梯度实验的结果如图3所示。化合物4的浓度保持4×10-5mol/L,加入的金属离子Fe3+浓度从0.0 mol/L递增到2.0×10-3mol/L。在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Fe3+离子浓度的增加,化合物4的荧光强度逐渐下降,尤其当加入的Fe3+浓度为2.0×10-3mol/L时,化合物4出现了荧光完全猝灭现象。该结果说明Fe3+对化合物4起到了猝灭剂的作用。原因可能是由于Fe3+促进了探针4分子中C=N双键的水解[7]。
图3 不同浓度的Fe3+对化合物4的荧光强度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随Fe3+浓度的增加,化合物4的荧光强度与Fe3+的浓度呈线性响应关系,线性响应范围为:2×10-5mol/L~3×10-4mol/L,最低检出限为:6×10-6mol/L。该法对Fe3+的线性响应范围较宽,检出限较低。
图4 Fe3+对化合物4的线性响应
3.3 其他离子对Fe3+检测的干扰实验
研究了常见金属离子对化合物4检测Fe3+的干扰情况。对于含有4×10-5mol/L化合物4的2000μL溶液中分别加入200μL2×10-2mol/L Fe3+、200μL Fe3+和Ag+的混合离子(V:V=1:1,浓度均为2×10-2mol/L,下同)、Fe3+和 Mg2+、Fe3+和Ni2+、Fe3+和 Cu2+、Fe3+和 Al3+、Fe3+和 Na+、Fe3+和 K+、Fe3+和 Zn2+、Fe3+和Ca2+、Fe3+和Ba2+溶液,荧光强度测试结果分别如图5中2-12所示(图5中1为4×10-5mol/L化合物4的荧光强度)。从图5中可以看出Ag+、Mg2+、Ni2+、Cu2+、Al3+、Na+、K+、Zn2+、Ca2+、Ba2+均不会对化合物4检测Fe3+产生明显干扰。
图5 其他金属离子对Fe3+识别的干扰影响图
4 结论
合成了一种中氮茚肟衍生物2-苯基-3-醛基中氮茚-1-肟。基于Fe3+能够催化碳氮双键水解的机理,该化合物对Fe3+具有较好的荧光识别性,且对Fe3+的线性响应范围较宽,检出限较低,对常见金属离子的抗干扰能力强。该中氮茚肟衍生物有望成为Fe3+的荧光探针。
[1]J.J.Du,M.M.Hu,J.L.Fan,X.J.Peng.Fluorescent chemodosimeters using“mild”chemical events for the detection of small anions and cations in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a[J].Chemical Society Reviews.Soc.Rev.2012,41:4511-4535.
[2]潘焕玉,缺铁性贫血的概况及治疗[J].中国卫生产业.2017(5):160-161.
[3]J.Sung,Y.Lee,J.H.Cha,S.B.Park,E.Kim.Development of fluorescent mitochondria probe based on 1,2-dihydropyrrolo[3,4-b]indolizine-3-one[J].Dyes Pigments 2017,145:461-468.
[4]A.J.Huckaba,A.Yella,L.E.McNamara,A.E.Steen,J.S.Murphy,C.A.Carpenter,G.D.Puneky,N.I.Hammer,M.K.Nazeeruddin,M.Gratzel,J.H.Delcamp,Molecular design principles for near-infrared absorbing and emitting indolizine dyes[J].Chem.Eur.J.2016,22:15536-15542.
[5]Y.Q.Ge,A.K.Liu,J.Dong,G.Y.Duan,X.Q.Cao,F.Y.Li.A simple pH fluorescent probe based on new fluorophore indolizine for imaging of living cells[J].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2017,247:46-52.
[6]章敏.中氮茚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0.
[7]W.Y.Lin,L.Yuan,J.B.Feng,X.W.Cao.A fluorescence-enhanced chemodosimeter for Fe3+based on hydrolysis of bis(coumarinyl)schiff base[J].Eur.J.Org.chem,2008:2689-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