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民工程”一直在路上

2018-01-29衢组轩

浙江共产党员 2018年1期
关键词:江山市衢州市民情

衢组轩

以前,村里的民情千头万绪,有头没尾的情况经常出现。现在,在江山市凤林镇白沙村便民服务中心2楼的档案室里,8个落地玻璃柜整整齐齐摆放着全村1401个村民的信息。“每户家庭一个档案盒,按照村民小组的编号来排序,现在找起来一目了然。”村干部自豪地表示。

2009年以来,衢州市在总结提炼“村情百宝箱”“民情沟通日”“两心一线”工作法等基层实践的基础上,举全市之力推进以“建立民情档案、定期沟通民情、为民办事全程服务”为内容的“三民工程”建设。

从纸档案到“活”民情

“三民工程”实施后,村里开始为民情档案“瘦身”,各类民情信息归结为村情、户情、事情“三张单”,既包含村一级的基本情况,又记载农户个体信息和民生服务事项,极大地方便了干部群众填写和记忆。目前,全市1743个行政村被划分为14772个网格,205.4万农户按照标准全部建立了电子档案。

在江山市新塘边镇永丰村,每一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结对妈妈,每一名空巢老人都有一位结对干部;逢年过节,低保户、残疾人家庭都能收到来自村两委的爱心救助;每逢节假日,镇干部还忙着联系各个村的大龄男青年来报名参加镇里举办的“爱情连连看”。这一切都得益于“三张单”的电子化,让信息的搜集和掌握更方便,工作也更有效率。

村级代办员为村民提供代办服务。

此外,江山市基层干部的手机上还都安装了一款“三民工程E掌通”客户端。点开之后,“村情概况”“村书记风采”“通知公告”“民情档案”“党员信息管理”等板块清晰可查,基层干部可以随时接收后台发布的工作任务,及时解决百姓的困难和问题。这还只是“三民工程”在衢州各地的一个缩影。

通过“互联网+”开发集民情信息收集、民生需求上传、干部沟通连心、基层社会治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民情通”后,“三民工程”借力大数据将“纸档案”变为了“活民情”。如今,衢州市通过“一条服务热线、一个服务网络、一个便民服务中心”三个标准化平台的运行,创造了为百姓解决困难的良好环境,村里的“村情、户情、事情”,村干部们都十分清楚。

从民找“官”到“官”找民

“民情早知道,决策不跑调;沟通有渠道,实事好办了;百姓有困难,干部服务到。”这几句顺口溜,衢州市很多社区、农村的百姓都很熟悉。大家也切身感受到“三民工程”实施以来,自己与干部的距离近了,办事方便快捷了,日子过得更舒心了。

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

随着“三民工程”的深化,民情档案“三张单”,民情沟通“三个一”,为民服务“三平台”有了统一的新标准。衢州市以“一线、一网、一窗口”为基本架构,开通了乡村两级“民生365”服务热线,接受百姓咨询、投诉、预约办理;搭建了县乡村三级网络服务平台,建成了便民服务网上代办点,22项村级申报代办、15项跨层级办理事务依次落地;打造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升级版,将计生、民政、社保等部门的部分服务事项延伸到村,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推动为民服务从民找“官”到“官”找民,提供主动性、全方位、立体化的“最好”服务。

“‘方便留给群众、麻烦交给干部’的奉献精神本身也是‘红船精神’的内涵,为了使‘三民工程’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工程,成为惠民利民的工程,下一步我们将针对问题最多、群众最不满意的后进村,积极推行第一书记工作法,实施‘手拉手’帮扶工程,集中精力抓好后进村整顿转化和标准化推进工作。”衢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聚焦民生到多点开花

经济建设是中心,发展是最大的民生,任何一项工作只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才更可持续。

8年来,衢州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三民工程”在经历了试点提炼、面上推开、标准化建设、升级版推进后,已在三衢大地深深扎根,成为优化干部作风、助推经济发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载体。

新时期,衢州市积极践行“红船精神”,不断拓展“三民工程”的服务领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知民情、解民忧、办民事”的过程中,提升强村富民促发展的能力,带动发展经济和服务民生同频共振。

江山市新塘边镇永丰村的一面墙上贴着村里17位在外能人的“光荣榜”。这些能人虽然常年奋斗在外,但都能从“民情档案”中找到。村里通过发动这17位在外能人,发挥其创业优势,为村里建设和项目引进提供了大力支持。

对农村留守人员来说,来料加工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根据“民情档案”中的信息,常山县有关部门发现,本县球川镇的经营能人王家国在温州鹿城区一家大型鞋企当总经理。随即,县有关部门与其取得联系,协商引进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如今,这家企业不仅创造了2000多万元的年产值,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问题,还衍生出30多个小来料加工点,累计转移4500多名当地农村闲散劳动力。

球川镇当地干部表示,得益于“三民工程”的推动,除了来料加工企业、当地农家乐和现代农业同样发展迅猛。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以后,农村的各种矛盾纠纷也少了,对“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的支持力度也更大了。实施“三民工程”后,村民对党委、政府更加信任了,也更加支持政府的各项工作。球川镇连续多年到省城和北京零上访,有些村连续10年无任何上访。

猜你喜欢

江山市衢州市民情
用好“民情诊所”解民忧
一颗滚烫心 满腔为民情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毛佳颖??《春》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江山市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