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整体护理方式及施行效果
2018-01-29朱丽娟
朱丽娟
作者单位: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泰州 22532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随着生活质量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有所升高,以发病后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神经系统损害为表现,致残率和死亡率高[1-2]。目前手术技术的进步使高血压脑出血存活率提高,但术后并发症较多,护理尤为重要。本研究分析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整体护理方式及施行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1月—2017年11月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实验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1~82岁,平均(59.24±2.45)岁。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1~81岁,平均(59.26±2.4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常规指导患者遵医用药、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对家属和患者口头说明注意事项。实验组开展整体护理。包括:其主要包括:(1)专科护理。监测生命体征,瞳孔和意识,详细记录和评估患者病情。入院时及时清理口腔,取出义齿,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护理措施。监测患者意识状态,对昏迷患者每天给予滴眼液,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角膜炎发生。每天清洁口腔,预防口腔感染。(2)遵医护理。根据医生处方规定的时间和滴速调整输液速度,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监测尿量、体温和心率变化,保障用药安全。(3)生活和心理护理。为患者创造舒适环境,给予合理饮食指导,保持大便通畅。日常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鼓励和心理支持,介绍自我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消除不良情绪。(4)康复护理。病情稳定后需及早进行语言、肢体等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先在床上进行屈伸练习和仰卧起坐练习,逐步进行坐姿平衡训练,然后用拐杖辅助步行康复训练,逐步摆脱拐杖达到独立行走的目的。再为患者进行协调和细致的能力训练,如穿衣、洗漱、上厕所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知晓率、治疗配合行为(0~100分,得分越高则知晓率和配合度越高);护理前后患者改良BI指数(0~100,越高越好)、神经功能NHISS评分(0~45分,越低越好)、生活质量(0~100分,越高越好);后遗症发生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相比较
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100%(25例满意,0例不满意),高于对照组的80%(20例满意,5例不满意),χ2=8.132,P<0.05。
2.2 护理后改良BI指数、神经功能NHISS评分、生活质量相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改良BI指数、神经功能NHISS评分、生活质量分别是(62.74±0.32)分、(9.74±0.13)分、(97.71±0.15)分,优于对照组的(51.21±0.69)分、(13.21±0.24)分、(80.21±0.55)分,t=8.022,9.122,8.634,P<0.05。
2.3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知晓率、治疗配合行为相比较
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知晓率、治疗配合行为评分分别为(95.24±1.61)分、(96.14±3.61)分,优于对照组的(83.12±1.41)分、(81.56±3.01)分,t=8.021,9.923,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其在50岁以上人群中多见,有高血压病史多见[4-5]。在情绪化或工作强度大之下容易发病。在治疗时需加强护理,从细节入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根据病情调节护理措施,更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9]。整体护理通过结合患者心理,生理,文化,精神需求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可帮助其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改善生活质量,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0-12]。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知晓率、满意度、治疗配合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改良BI指数、神经功能NHISS评分、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护理后患者疾病认知和临床配合度更高,满意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