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1-29韩陈香
韩陈香
作者单位:山东省汶上县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山东 汶上 272500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该类疾在青年群体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慢性胃炎是由于多种致病因子侵犯胃黏膜,导致持续性的炎症病变发生,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危及身体健康,给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干扰[1]。经研究发现[2],在胃炎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西医治疗,只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完全根治,远期疗效不佳。本次探讨应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病情诊断,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3],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2.5±3.21)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为(2.65±0.52)年。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2.9±3.3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为(2.72±0.58)年,两组患者基本信息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西医进行治疗,给予患者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产厂家: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506),按照40 mg/次,1次/天口服;对于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应用阿莫西林胶囊(生产厂家:阿特维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1203),1 g/次,2次/d,克拉霉素缓释片(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04),0.5 g/次,1次/d。
观察组:应用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的胃炎类型,选取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于胃阴不足患者,选取乌梅10 g,白芍15 g,黄连3 g,玉竹10 g,吴茱萸9 g,石斛10 g,枸杞子15 g,麦冬20 g,栀子9 g,生地15 g,丹皮10 g。对于胃络血淤型患者,选用当归15 g,白术20 g,丹参10 g,炒蒲黄10 g,赤芍10 g,大黄6 g,枳壳9 g,香附5 g,生地8 g,柴胡8 g。对于肝胃气滞型患者,选取党参15 g,川穹10 g,佛手8 g,茯苓15 g,乌药8 g,枳壳8 g,黄连9 g,白术15 g。对于脾胃湿热型患者,选取厚朴10 g,佩兰8 g,半夏10 g,苍术8 g,陈皮8 g,干姜5 g,黄连6 g,藿香8 g,黄岑8 g,茯苓18 g。对于脾胃虚寒患者,选用黄芪18 g,陈皮8 g,半夏8 g,生姜6 g,甘草6 g,木香9 g,白术20 g,吴茱萸8 g,党参20 g,大枣10 g,木香10 g。1日1剂,用水煎至300 ml分两次早晚服用,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
1.3 指标观察[4]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慢性胃炎的疗效判断标准,疗效判断:经连续2个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体征均改善,判断为显效;经连续1个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炎症基本消失判断为有效;经连续1个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改善,判断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35/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894,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1例,出现反胃2例,口腔溃疡患者0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3/45);对照组患者中头痛5例,出现反胃6例,口腔溃疡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89%(13/4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851,P<0.05)。
3 讨论
在中医学中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痞证”的范畴,多数发病与肝气郁结而失调达、横逆犯胃、胃气郁滞;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冷热无度、损伤脾胃等因素有关[5]。典型的临床病症有胃阴不足、胃络血淤型、肝胃气滞型、脾胃湿热型等几大类型,由于胃粘膜受刺激性,长期反复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临床上治愈率较低[6]。临床对于慢性胃炎尚未研制特效西药,临床治疗将目光逐渐转向中药治疗,从中医学角度来说,胃炎是由于饮食、气候的变化,导致胃气上逆、脾胃失调等,临床治疗以顺应脾胃和调理为主。慢性胃炎是属于胃脘痛、痞满的范畴,由于饮食不规律,外邪侵胃,情志不畅,对脾胃均有一定的损害[7]。
西医中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能有效保护胃黏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维持正常的胃功能,但是临床上应用西医较难改善胃黏膜慢性病变,长期服用西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8]。在中医学中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该方剂的药物以活血化瘀,健脾和胃,散结止痛,降逆止吐,达到较好抑酸效果,其中佛手具有疏肝、健脾胃、止吐消胀的效果;黄连具有清热祛湿的功效;炒蒲黄具有止血活血、消淤的效果;应用香附进行理气止淤;橘皮能调节中气,枳壳理气,香橼皮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佛手具有健脾胃的功效[9-10]。方剂中党参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白术健脾胃;黄岑清热解毒,半夏降逆止吐,白芍具有缓中止痛,养血活血的功效[11-12]。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胃炎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