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坚持中转变 在融合中创新
——一名书法教师的成长之路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45期
关键词:字帖书法教育

转变,成为传奇

从农民、工人到教师,这些年来,我的生活发生了多次大的转变,都与书法有关。

1976年,我高中毕业后,回到太仓新塘村务农,成为一个农民。鉴于我的优良表现,不久就当选为村团支部书记。在这期间,村委会各处白墙上,都留下了我的字。墙上的国家政策、口号、标语手写字体个个铁画银钩,十分醒目。三年后,我进入了国营农机三厂工作,当起了工人,整天和车床打交道而满身油污。工作又脏又累,还有白班与夜班,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白班下班后练书法至深夜;倒班的时候,抓住难得的休息时间,埋头在家里用旧报纸练书法;上班时,利用短暂的午休间隙,找根树枝在地上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我的字有了长足的进步。因为写得一手好字,我成了国有企业文化宣传的骨干力量,先后担任了团支部宣传委员、团支部书记和厂部文书,还担任了镇团委宣传委员和镇书画协会会长。从此,我有了一个较大的舞台,我带领着全镇青年和书画爱好者开展各类书画大赛和培训活动,带动培养了一批书画爱好者。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我报名参加了上海书法函授班。当时,对一个学徒工来说,一个月工资只有20元,参加培训每月要去上海2次,车费等开销已经是负数了,练字根本没有钱买毛边纸,更不用说买宣纸了。为了不给父母增加开支,我找了几份工作,以保证自己的求学费用,就这样一学就是三年。

1992年8月30日,我迎来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这天,我正在广场一个大的台阶上给企业集团写广告语,这时来了几个人,纷纷议论我的字。然后他们让我下来,对我说,他们还想看看我的毛笔字。我于是就回家取了几张作品来,这几个人看后个个点头称赞,其中有一位说:“你愿意来学校当书法老师吗?”就这样,还是缘于书法,我被破格招入江苏省太仓师范学校,做了书法教师。到太仓师范学校任教以后,我利用业余时间,又到上海师范大学进修书法长达6年之久,把学到的知识用到了教育实践中,以教学带动创作,以创作促进教学。“书品即人品”,我在教学生学艺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不仅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书法专题讲座,谱写书法教育知识,提升公众书法水平,还成立了慈善爱心基金,积极捐款捐物,为困难学子以及社会弱势群体服务。

我的书法由王羲之、王献之“二王”体系入手,“苏黄米蔡”无不涉猎,对王铎之书法也悉心临摹。或许个性使然,我尤其偏爱米芾之行书,深爱米元章“用笔俊迈,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书风。我竭尽全力融各门派的风格于一炉,逐渐形成了自己秀润、清劲、中正、文气的书风。从农民、车工、书法教师,成长为书法名师,我的近乎传奇的经历,也是一条艰难的书法艺术攀登之路。挑灯夜读、多方求教,三九三伏的苦练,晨醒之时、大睡之前的揣摩体悟……有付出就有回报,有耕耘就有收获。工夫到处,铁杵成针。

融合,走向创新

我的硬笔书法较为“硬气”,不但自己屡屡获奖,我的学生也几乎到了“不出手便罢,一出手必获奖”的地步。仅2001年参加“青春杯”全国青少年书法比赛,我指导的学生就有65位获奖。如此高比例的获奖,全国罕见,我本人因此荣获特等园丁奖。2000年至2004年我还5次获得教育部颁发的书法类指导工作一等奖。

“硬气”的硬笔书法让我在全国硬笔书法领域小有影响。从1995年至今的20多年中,我分别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等10多家出版机构合作,累计创作出版各种书法教材上百种,发行量超过了200万册。

说到字帖,还得从我调到太仓师范学校教书法时说起。当时师范生没有相应的书法教材,我就自编教材。由于当初我自学书法的过程曲折,对初学者必须注意的问题、容易犯的错误都有较深刻的体会,所以我的资料拿出来给学生做教材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初学者很快入门,原本没有书法基础的一些学生,经过了一两年的训练后竟然在书法比赛中得了奖。一批批学生走出校门,走上讲台,也成了教师。有好几位学生本是体育或幼师专业的,参加工作后,却因写得一手好字而成为专职的书法教师。这些学生回来找我要当年的书法教学资料,有的学生就建议:“王老师你出本书吧,我们再拿着您的书去教我们的学生。”学生的话打动了我,其实教学与创作并行的那几年中,我有许多练字的体会,也很想回顾总结。正好这个时候,一位山东的书界朋友来电话问我是否有兴趣参加全国中师书法教程编委会组织的《中级书法教程》的编写,我当即就答应了他。第一次写字帖,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一拿到任务就开始写。每天都写到深夜。有时睡了,躺在床上体会那字,有了感觉就又爬起来写。钢笔字样作品寄出后不久,编委会就给了回复,同时寄来了编写合同,还邀约我做该书的副主编。1994年6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寄来了样书,封面上是周而复老先生的题词,就这样,我与他人合编的第一本字帖诞生了。

随同样书,出版社一并给我寄来了《钢笔楷书活页字帖》的编写合同,并聘请我担任主编。这本书定位于初学者,所以我运用了米字格,这样能让初学者较容易地把握字形的特征。内容则是由浅入深,最后选择了临写古代碑帖《灵飞经》作为作品示范,使初学者对钟绍京的小楷有所了解,整体上指导学习者通过描、摹、临来提高书写水平。我的第一本专著出版后,很受欢迎。一年内6次再版,发行了8万册。这本字帖的成功,增强了我的信心,使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此以后,每过一段时间,我就对自己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回顾:在学书法、教书法中写字帖;在写字帖、学书法中教书法;在教书法、写字帖中练书法……不断地肯定自己、否定自己、提高自己。字帖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苏州古吴轩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徐允权先生看了我的《钢笔楷书活页字帖》后,直接跑到太仓找我,邀我写一本楷书、一本行书,那时候《钢笔楷书活页字帖》已写了有两年多,我觉得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经徐先生一游说,就答应了下来。上海的几位导师听说后也都非常支持,刘小晴先生不但给我的《钢笔楷书字帖》《钢笔行书字帖》题了字,还帮我审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这两本书出版后,效果很好,在江苏省图书展销会上,我的字帖被全国各地的许多新华书店订购一空。在一年的时间里,又多次再版,成为古吴轩出版社的畅销书。

2000年,我在书店偶然见到天津李枝枢的《教师粉笔字书写》。李老师是我国中师书法协作组的组长,我和他本就熟识,就买了一本回家研究。发现李老师的这本书理论很好,但范字却是用电脑打印的,没有把粉笔字的韵味表现出来。这样,我就萌生了自己写一本粉笔字帖的想法。但是粉笔字是写在黑板上的,一不能搬动,二不能重叠,当时照相、制版上的技术问题把我难倒了。多亏当年古吴轩出版社的徐先生全力帮助,在一起不断探索思考,才找到可行的方法。《姑苏晚报》称这本《粉笔字书写技巧》为“中国第一部粉笔字帖”,并做了专题报道。

弘扬,教育情怀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经典的民族符号。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更深沉、能持久的力量。”翰墨薪传,中小学书法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秉持对书法的热爱和一位书法教师的教育情怀,这些年来,我始终潜心书法教育,努力做一个弘扬民族文化、积极推广书法教育的实践者。20多年的书法教育实践,多了耕耘,多了积累,我坚定地认为,键盘永远代替不了书写,一手好字,就如同是一张文化名片。在我看来,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各朝各代的书法家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真迹,国粹传承,代代相传,让更多学生动脑动手,写得一手漂亮的方块字的同时,进一步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是一件有功德的事,也是书法教育人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担当。我积极响应、认真践行国家、省、市教育部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书法教育的有关精神,带领书法骨干力量深入各地推进“书法特色学校”“书法进课堂”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中小学校培养了大批书法教育教师,提升了书法教师的专业素养,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此举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我被当选为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任职以来,我进一步推进苏州市书法特色学校的书法教育,推进苏州市书法教育工作有序、优质、均衡发展。2015年3月,苏州市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我当选为会长。目前,苏州地区已建立书法团体会员单位120余所,书法教育实验基地80余所,市级、省级、全国书法特色学校60余所。

教育为本,师资先行。近年来,我精心组织教师书法培训。这些培训既灵活又多元,把集中培训和自我练习相交叉,面授交流和网络指导相结合,竞技比赛和参观学习相融合,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可以有针对性地与学员进行交流,线上与线下无缝对接,对学员予以全方位指导,优化师训工作,力求达到笔精墨妙的高度。通过教师书法培训班,一批又一批新人在成长,30余位教师加入了省市书法家协会,80多位教师加入了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100多位教师加入了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行有坚持,必结硕果。墨韵流芳、薪火相传。中小学书法教育之路虽任重道远,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书法艺术的责任虽艰巨漫长,但我和我同仁们信心满满,将继续注重培训实效、创新活动方式、优化师资力量、凸显书法特色,提升教育品质,不断总结和提炼书法教育的品质内涵,丰富书法教育的实践内容,力争使苏州市初具的书法教育模式更具创意和活力。

猜你喜欢

字帖书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书法
书法欣赏
题解教育『三问』
书法
小字帖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小字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小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