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原则亦动亦静精心组织
2018-01-29于翠梅
◇于翠梅
一直以来,关于小学年年分班的利弊问题在许多网络与媒体上都争论得沸沸扬扬,但始终没有一个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本区域内,小学学段年年分班带来的许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并且似有愈演愈烈的倾向。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班额的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业务水平等,制定出合宜的分班方案。为此,笔者从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符合不同校情的最优化的升学分班策略,以期让学校管理尽早踏上有秩序、有内涵、有活力的快车道。
一、遵守原则,让分班问题逐渐消解
分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校各项工作更加稳定、和谐。然而包罗万象的分班问题又让学校的管理工作显得更加被动。对班额剧增的欠考虑,让分班后的学生和家长忙乱不堪;对教师一年一换,让优秀教师多少有点不平衡;而班集体的重组又给班主任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因此,是否要年年分班,何时分班,怎么分班,我们必须遵循基本的分班原则,才能制定出合宜的分班方案,让分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
(一)多元性原则
小学生处于萌芽时期,可以说是决定他们人生道路的阶段。而以考试成绩来划分快慢班的话,会导致他们缺乏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学校在分均衡班级的前提下,不只是以学生学业水平为主,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分班时,学校要考虑学生的性别、民族、学业等方面的平衡,让每个班的学生尽量多元化。那么,在具体分班操作中,早在2007年,江汉大学的朱珣老师在《分班问题的拉斯维加斯算法实现》一文中,就介绍了拉斯维加斯随机算法在分班问题中的实现方案。这种算法可使分班结果无限接近均衡,值得我们借鉴。
(二)互补性原则
班级教师的选派要均衡搭配、阳光操作。首先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学生分班之前,选派责任心强、管理能力强、业务素质好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再以班主任为核心,搭配科任老师。小学生最重要的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老师的搭配,学校要考虑到年龄、性格、管理能力、专业能力等因素均衡搭配。让每个备课组都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引领,实行集体备课、组内外教学研讨等方式,使同组教师的业务水平都得到提升。在学生报到时向学生及其家长公示各班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名单,同时多做宣传,使学生及家长深入了解这些教师的工作业绩和风格特点。这样,班级分配好之后,即使有些家长有调“好”班的诉求,也难于做决定了。
(三)灵活性原则
各学校在分班的时机方面要从具体情况出发,不同校情,就要采用不同的分班模式。在香港,小学每班学生人数上限37人、下限23人,平均每班学生32.5人。因此,各个学校年年分班,每个班级的学生每学年都会重新组合,班级之间学生的学业基础均衡,学生之间会每年接触到新的伙伴,也会接触到新的老师,因为老师也不是小循环或大循环的跟班,这样拓展了学生交往的机会,也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但是与香港不同的是,我们许多学校的学生数量较多,加之大部分学校教师能够实现小循环或大循环,就不适合年年分班。
二、亦动亦静,让分班管理更加灵活
(一)尝试微循环或小循环分班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口愈来愈趋向于集中,已经固定的学校办学规模,包括学校建筑面积、教师的数量等一时无法适应生数猛增的需要。如果我们还是沿用旧的年年分班的方案,势必造成学校整体秩序的混乱。那么如何缓解甚至避免出现此类情况的发生呢?尝试微循环分班或小循环分班无疑是较好的选择。微循环分班或小循环分班,即在小学六年的时间里,根据大部分教师是否能进行微循环或小循环的情况,每隔两年或三年分一次班。在下一次分班之前,任课教师基本保持不变。比如每隔两年分一次班的情况,可以确定为一、三、五年级分班,一年级学生在开学初试读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分班。分班以后,学生班级和任课老师在升入三年级之前基本保持不变。进入三年级后再进行第二次分班,进入五年级进行第三次分班,具体操作方案以此类推。这样,各个年级错峰分班,既降低了开学初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难度,又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还使学生、家长的基本需求得到平衡与满足。
(二)微调未分班年级
当然,在不分班的年级段也会出现个别学生转进或者转出的情况,那就要个别调整。每年开学,总有一些学生因为家里各种各样的原因要求转学,如果是碰到不分班的年级,这些学生的转进与转出无疑又打破了原有的相对均衡。那么,管理者就要综合评估这些学生的学业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取得班主任老师的支持,让这些学生的转出或转进合理安排,让班级之间重新趋向平衡。
三、精心组织,让分班过程充满人文性
(一)组织有序,做好分班预案
对确定分班的年级,应提前做好组织工作。学校对建立领导小组、落实分工、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应提前做好预案。首先教务部门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性别、身体状况以及前一学年任课老师的综合评价等进行均衡分班,然后召集相关班主任召开分班会议,要让所有学生在报到当天找到自己的班级。在学生寻找班级的过程中,政教处组织未分班年级的学生干部,分地点进行指引。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让他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安排。
(二)校园布置,彰显分班文化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环境的布置,让所有学生一进校门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的名字,找到自己的班级。比如有这样一所学校,在一千多个新生报到时,将所有学生姓名按照音序排列后,前面加上所在班级,印成大大的展幅,挂在教学楼前。学生或家长一进校园,就不但能很快找到名字,而且看到自己的名字被无限放大,那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广播等方式引导学生有序分班。
四、结语
总之,任何决策都是一把双刃剑。学校的分班工作也是如此,需要我们管理者全面考虑分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精心制定方案,充分发挥分班的管理优势与育人功能,激励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提高小学生在变换的环境中的自我适应能力,为学校各项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